環境路功能路形式路發展—杭州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設計體會點滴

2020-12-20 建設工程教育網

  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自2000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多次大型比賽及演唱活動。其落落大方、新穎獨特的外觀,氣勢恢宏的場地,良好的觀演條件,均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對此,作為設計者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回顧一下設計歷程,覺得有不少方面值得總結。

  黃龍體育中心是浙江省政府經多年籌劃,並於1994年正式啟動的大型體育設施,它位於杭州市黃龍洞風景區以北,佔地62hm2.其中主體育場可容納觀眾5.4萬人,是體育中心規模最大的單體,也是整個中心的首期工程。

  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是浙江省重點工程,它被要求作為除奧運會主會場之外其他國內外重大比賽的場地,內設400m跑道的國際標準田徑場和足球場,同時還要考慮綜合利用,即在不影響比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築空間,以達到以場養場的目的。針對這樣的設計要求,我們制定了以下的設計指導方針「尊重環境,優化建築功能,力求建築形式有所創新,並為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一、建築環境的創造建築是環境的一部分,只有將建築與周圍的環境有機結合,建築才具有生命力,建築師的責任就是要創造環境,美化環境。這是筆者對建築與環境關係的認識。

  眾所周知,環境的內涵是很豐富的,總的說來,它由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組成。「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風景旅遊城市」,這句話其實就反映了杭州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狀況。在此我們著重談一下自然環境,城市中的每一幢建築物首先是小區次環境的一個部分,許多的小區次環境組成了城市大環境。建築單體對環境影響的大小取決於它自身的功能、規模等內容。拿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來說,由於它規模較大,可容納5萬多人,這就決定了它是整個體育中心的主角,同時對整座城市的交通環境、景觀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交通環境方面,由於體育中心東面為城市中心區,大量的車流從曙光路、天目山路上通過。為有利於車流、人流的合理集散,我們將主體育場的主入口設於黃龍路即教工路南端延伸段上,由於大型活動、比賽人流集散的特點是流量大、時間短,這就要求在主體育場與城市幹道之間有必要設「緩衝區」,以防止體育場的大量車流、人流對周邊道路造成嚴重衝擊,導致城市局部交通的癱瘓。為此,我們在主體育場外圍設有30m寬的環道,在環道與城市道路之間設有數條20-30m寬的放射形道路,還在體育場東側設一個主入口廣場面積為1.1萬m2。大量的人流通過這些「緩衝區」有序而快捷地「消化」到城市道路之中。

  城市景觀方面,由於體育場規模較大,體量自然也較大,加上建築結構採用雙塔斜拉空間網殼的形式——體育場的南北兩端分別設置一座吊塔,為確保在西湖景區內看不到體育場的雙塔,即在西湖景區由南向北看,雙塔不突破保山輪廓線,通過電腦輔助景觀分析,最終確認雙塔高度為85m,這樣不會使雙塔在保山「冒頂」。

  小區景觀方面,我們在體育中心總體布局設計中既強調體育中心的整體效果,又突出體育場的主角地位,採用開放式的布局方式,使體育場的主體形象展現在城市主要幹道曙光路和黃龍路旁,且以其他場館作背景。從外部看整個體育中心的形象比較完整,群體空間效果較好,在體育中心內部環道,則可以欣賞到體育中心內的豐富景觀,可謂步移景異。遺憾的是由於經濟上的原因,業主在體育中心曙光路一側,改變了大片綠地的總體環境,興建了以「五環」命名的各類設施,遮擋了主體建築的景觀,致使環境雜亂無序,受到包括建築、規劃專家及各界人士的批評。

  為避免主體育場由於體量過大而造成與周邊建築尺度的不協調,我們在主體育場外環道與體育場之間設置了15m寬、5m高的綠化坡道與觀眾大踏步坡度一致且合為一體,從而削弱了建築物的豎向體量感。同時,在建築立面的處理上,儘量採用化整為零的手法,使立面分格尺度在確保整體感的基礎上,與周邊建築尺度保持和諧。

  二、建築功能的優化建築是社會生活的載體,而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說到底建築就是為人服務的場所。所以在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人為本,處處體現對人的關懷。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中細化、優化使用功能。

  在體育場的設計中,觀眾流線組織、視線設計及觀演的舒適度都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慮的是觀眾流線組織,要讓5萬多人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出體育場,又要避開運動員、工作人員流線。經過分析,我們採取了將觀眾休息平臺抬高的做法,即觀眾通過室外大踏步直接上至休息平臺,休息平臺圍繞體育場四周。我們將看臺分為上、下兩層,且上、下層看臺觀眾座位幾乎相等,觀眾通過休息平臺下至一層看臺或上至二層看臺。而56個包廂就設計在一層看臺的最高一級,與休息平臺的標高一致。這種方式對觀眾的疏散是比較有利的。

  視線設計是體育場設計的靈魂。本設計從分析看臺平面形狀著手,根據以往國內外體育場館視線設計的經驗,我們認為5萬多人規模的體育場的視覺質量相似圖近似於圓形,所以本設計的平面外輪廓為直徑約250m的圓形。由於體育場的內場要布置400m標準跑道,故有別於專業足球比賽場地,通常為矩形。帶田徑場的內場平面必定是橢圓形的,它往往有兩種組成方式,一種由兩心圓圓弧與直線組成,另一種由四心圓圓弧組成,前者的優點是第一排觀眾席距田徑場地較近,但西看臺觀眾觀賞100m賽視覺舒適度較差,而後者的優缺點正好與之相反。本設計採用後者,但加大了看臺內輪廓弧線的半徑,縮短了看臺與100m跑道的距離,從而綜合了兩者的優點。在剖面設計上,看臺第一排高出比賽場地2.1m,看臺視線升高值為0.06m。設計視點取田徑場直跑道最外緣的地面,從而使每一位觀眾都能看到比賽場地內的一切活動。

  普通觀眾席排距為85cm,座寬為50cm,這在國內新建體育場館中屬較高標準,且觀眾席內不設柱子,所有觀眾視線均無任何障礙。同時,為防止觀眾遭日曬雨淋,觀眾席上空設有鋼結構雨篷,投影覆蓋率佔整個觀眾席的93%。

  設計中還考慮了方便殘疾人的無障礙設計,在體育場的西側設有兩組殘疾人通道,可由地面直通休息平臺,休息平臺上設有殘疾人專廁,觀眾席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

  三、建築形式的創新建築設計永遠應該去發現和表述建築與生活的可能關係,沒有不變的功能,也沒有永恆的形式。建築形式必須創新,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但創新絕不是空穴來風、求怪求奇,它應該是真的、美的,同時又是新的,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的造型設計,是在創新方面的一次嘗試。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體育場的雨篷是突破點,遍查國內外體育場資料,看到的雨篷形式也並不多,不外乎平面網架、網殼、巨拱加網殼、鋼或混凝土梁懸挑式,還有比較新的膜結構等,考慮到膜結構造價上比較昂貴,而體育場建設資金並不寬裕,所以我們決定著重在鋼結構方面做文章,要用普通的材料設計出不普通的結構型式。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求索,還是不得其解。1996年7月,正是第27屆奧運會在亞特蘭大舉辦之時,通過電視看到運動員們那種拚搏進取的表現,筆者被「更高、更強、更快」的奧運精神所感動,腦海中時時浮現出一隻向上升騰、展翅翱翔的天鵝形象。這隻天鵝形象不正是奧運精神的化身嗎?通過反覆構思,不斷與結構工程師探討,我們終於拿出了一個斜拉索與空間網殼相結合的結構型式方案,即網殼、雨篷、的外側由看臺外側混凝土柱頂的外環梁支承,網殼的內側環梁則由南北兩端吊塔上的斜拉索向上拉住。如此一來,就可確保觀眾席上不再設柱子,從而使觀眾視線無遮擋。

  對於體育場的雨篷來說,其結構主要受風荷載的影響包括風的壓力與吸力,尤其是風的吸力。風荷載成為對該結構考驗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當向下的風荷載作用時,主要由斜拉索承擔,而向上的風吸力就比較麻煩了,怎麼處理?當時曾經有人提出雨篷是否可以用混凝土屋面,靠屋面自身的重量來抵消風荷載。這個提議當即遭到大家否決,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做不符合天鵝展翅那種輕盈的感覺。後來結構工程師們想出一種辦法,即在網殼上布置穩定索,一方面可以對結構施加預應力使其具有較好的剛度,減少各種荷載下的結構變形,另一方面可以承受風吸力的向上荷載。從而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使結構受力體系變得合理有效,如此一來,一種全新的體育場雨篷形式誕生了。體育場雨篷進深最大處達51m,南北雙塔高均為85m,斜拉索南北各18根,其中四根索受力最大達到500t,最小的四根受力50t。無論場內還是場外,都能看到這特徵鮮明、富有力度感的雨篷形象。

  也許有人會問,那南北雙塔是否只當做受力構件而不能作其他用途呢?其實在設計中我們已作了考慮,即把塔分成23層,其內部空間絕大部分當做辦公用房,使用建築面積達到8000多m2.據統計,南北雙塔加上2.6萬多m2的雨篷總造價為5000多萬,還不到國內某體育場雨篷造價的1/3,雨篷用鋼量少於70kg/m2,綜合經濟指標應該說是比較理想的。

  四、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建築師的設計不僅要考慮使用者的要求與施工,而且要預見運營、管理、維修及至更新的全過程,應該留給後人更多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和資源。

  中國的體育事業正在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以前那種場館建造、運營費用全由國家負擔的做法肯定不會是主流了,那麼如何使體育場館建好之後能夠自謀生路呢?能夠方便地維修呢?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在這方面也作了一些嘗試。

  體育場建築的最大特徵是圍繞比賽場地布置看臺,那麼如何利用看臺下的空間便是一項課題。對於有5萬多觀眾的體育場來說,它的看臺規模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本設計採用外圓內橢的看臺平面形式,從而使東西看臺較高,南北看臺較低,可利用的空間集中在東、西兩側。本設計東區觀眾休息平臺下設有三層空間其中一層為地下室,包括一個200床位的運動員賓館及其配套餐飲、娛樂等設施;西區休息平臺下也設有三層空間,其中地下室作為群眾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底層作為體育競賽配套用房,二層作為辦公用房。東西區加上南北吊塔,體育場可供平時使用的建築面積超過6萬m2,這為今後體育場自身的發展和運營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本設計在體育場看臺內側地下室設置了一個環形管線綜合隧道,水、電、動力等主管在這條被稱為共同溝的隧道內有序排列,並留出供檢修、維護和更換管線的空間,避免了我們在城市道路上經常看到的「開膛剖肚」式的改造方式,給今後體育場的日常維修、改造帶來了方便。

相關焦點

  • ...古蕩新村站到玉古路站線路北移 玉古路站可能更名黃龍體育中心站
    根據說明,杭州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調整符合《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局部調整》,並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調整》(發改基礎〔2018〕1734號)批覆。該工程由主、支線組成,全長57.5km,設站39座,全地下線。
  • 杭州無障礙環境建設如何?殘疾人代表走進西湖區黃龍體育中心
    在西湖區黃龍體育中心跳水館,殘疾人代表吳堅,和區政協委員葛高強分別乘坐輪椅,體驗黃龍體育中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並現場提出建議。2022年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將在杭州舉行,其中多項賽事將在黃龍體育中心進行,屆時殘疾人等行動不便者前來觀看賽事是否便利?目前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如何?
  • 體育場館商業化 杭州黃龍體育中心已建有56家酒吧
    資料顯示,黃龍體育中心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化體育設施,是一個集體育比賽、文藝表演、健身娛樂、餐飲住宿、商務辦公和購物展覽於一體的多功能場所,其主體育場已成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黃龍體育中心正迎華麗蛻變
    自去年12月,黃龍體育中心「暫停接客」後,為迎接2022年舉辦的杭州亞運會,這裡正在按賽事標準進行改造,包括主體育場、體育館、遊泳跳水館3個場館。屆時,它將承接杭州亞運會足球、體操、藝術體操、蹦床、水球5個比賽項目和亞殘運會的田徑比賽項目。  近日,黃龍體育中心就亞運場館安全文明生產召開觀摩會。
  • 改建黃龍體育場等18個場館 亞運會場館規劃亮相
    今年年初,在舉行了最後一場大型演唱會之後,運營了近20年的杭州黃龍體育中心正式閉館改造,將以全新的姿態迎接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到來。  依據《2022年第19屆亞運會主辦城市合同》和已確定的40個競賽項目安排,按照一流標準建設一流場館的要求,明確在場館設計、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充分體現「大國風範、江南特色、杭州韻味」,並同步推薦場館及設施周邊環境建設,實現傳播杭州文化,展現杭州的獨特韻味和別樣精彩的建設目標。
  • 黃龍體育中心開啟亞運場館改造
    改造項目包括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體育館、遊泳跳水館三個場館改造,以及動力與物業管理中心、室外工程和亞殘會設施等改造工程。效果圖記者了解到,黃龍體育中心1997年開始興建。2000年率先建成近6萬座的體育場。2003年又建成8000座的體育館。
  • 黃龍體育中心亞運場館改造項目正式開工
    改造項目包括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體育館、遊泳跳水館三個場館改造,以及動力與物業管理中心、室外工程和亞殘會設施等改造工程。黃龍體育中心1997年開始興建,2000年率先建成近6萬座的體育場,2003年又建成8000座的體育館。主要體育場館建築還包括省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包玉剛遊泳場、遊泳跳水館、室內訓練館等,是目前省內已經建成的規模最大的體育場館群。
  • 串起城市新風景 記者走進黃龍、奧體兩大體育工程
    一個歷久彌新——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如一隻天鵝振翅欲飛,標誌性的高聳塔樓和橘紅色斜拉索早已鐫刻在杭州的城市文化記憶中;一個風華正茂——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似一朵蓮花徐徐盛開,作為全國第三大體育場館,2022年杭州亞運會將在此開幕,寫下城市發展進程中嶄新的篇章。
  • 杭州黃龍體育場迎來首次馬術大賽 觀眾擠爆看臺
    浙江省馬術總決賽暨全國馬術公開賽(黃龍大獎賽)昨天在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開賽,這場在六萬人體育場呈現的高規格馬術比賽,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200多對人馬組合參與,其中有拿到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國家隊騎手,也有11歲就拿冠軍的「老司機」。而第一次和馬術如此之近的杭州人也過了把癮。
  • 黃龍體育中心亞運場館改造項目開工 亞運會後將推出群眾體育「大...
    據了解,黃龍體育中心亞運場館改造項目計劃於2021年3月完工,項目概算10.6億元,改造總建築面積約10.9萬平方米。改造項目包括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主體育場、體育館、遊泳跳水館三個場館,以及動力與物業管理中心、室外工程和亞殘會設施等。
  • 以前沒黃龍體育館 杭州人都在這裡追星!50多歲的杭州體育館要改造...
    這座地處杭州市中心,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老體育館,在助力杭州體育和演藝事業發展50多年之後,即將升級改造煥發出新的光芒——2022年杭州亞運會召開時,這裡將作為拳擊項目的舉辦地。後來,隨著黃龍體育中心的建成,杭州體育館承辦的文藝演出少了,但這裡卻因成為浙江廣廈男籃的主場,而成了杭州籃球迷的一大「勝地」。幾年前,杭州體育館還一度成為萬馬男籃和廣廈男籃兩支球隊的主場,讓杭州乃至浙江的籃球迷們自豪不已。除了體育賽事和文化演出,杭州體育館還經常舉辦企業年會和各種展銷會。
  • 興華路辦茶藝文化節 滄口體育場將變休閒場所
        2009年的「地王」項目建設馬上啟動,將成為李滄西部價位最高的高端小區;滄口體育場將變身多功能體育綜合中心,既可鍛鍊健身還能休閒娛樂;再啟動兩個社區的舊城改造項目,資金一旦到位,還將綠化管區內5000多平米空地……李滄區興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慶勝表示,街道辦想在2010年全面盤活管區內資源,讓居民生活環境大變樣
  • 黃龍體育中心優勢打造恆溫恆溼氣膜綜合運動館
    2月27日,《杭州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草案)》開始公示。體育場、遊泳館、全民健身中心……不僅30多處新建場館即將「落地」,還有大量街道、社區級群眾性體育場地和居民健身場所「在路上」。  近日,杭州黃龍體育中心恆溫恆溼綜合運動館落成,該館採用先進的約頓氣膜建築系統,頂部採用透光帶設計,建築面積4536平方米,夜幕下的氣膜運動館無疑為西湖畔又填一道靚麗的體育風景,目前,內部草坪正在鋪設中。  建成後的氣膜館將同時兼具足球、橄欖球、棒球多樣性體育運動功能,給市民提供更全面的運動體驗。
  • 黃龍體育中心籤下舟山體育中心運維合同
    4月13日,建成運行已有23年的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和舟山市文廣新局(體育局)籤訂合約,雙方正式結為發展戰略合作夥伴,並成立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舟山分中心。今後,包括已經投入運營的舟山體育館和尚未投入運營的舟山體育場將委託浙江黃龍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管理。舟山體育中心是黃龍體育中心籤下經營管理合同的省內第二個體育場館。
  • 杭州奧體博覽中心體育場迎來首次個唱 跟著王力宏來體驗
    因颱風「利奇馬」延期一天的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終於在昨天於「大蓮花」杭州奧體博覽中心體育場順利舉行。19點23分,與預定的18分稍稍推遲了5分鐘,王力宏終於出現在觀眾面前,一首《蓋世英雄》拉開整場演唱會的序幕,為5萬現場觀眾帶來一場「音樂狂歡」。
  • 這是離市中心最近的體育公園!體育局長帶你認識健康路體育公園~
    健康路邊的老體育場是鎮江人最熟悉的城市地標。201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老體育場進行改造,打造一座體育公園。兩年來在體育局等部門的努力下,健康路體育公園已經落成並對外開放。全程參與項目的「總工程師」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戚亞新在現場接受了《鎮視調查》欄目的專訪。
  • 爭分奪秒 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會場館改造項目按下「快進鍵」
    3月5日上午,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北門口施工隊進進出出,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仔細地給每個人測量體溫、核對綠碼,確認健康後放行。體育場內草坪上,一臺粉碎機正在「轟隆隆」地運作著,幾名工人戴著口罩分散在看臺上拆除零星的剩餘座椅。這是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會場館改造項目復工的第16天。
  • 綠城輾轉奔波返杭州 託女足福黃龍體育場當貴賓
    浙江在線08月16日訊由於杭州是今年女足世界盃的主辦城市之一,進入6月份後,為了保護杭州黃龍體育中心的草坪,綠城不得不將主場遷到一百多公裡以外的義烏。不過,為了測試女足世界盃賽場,綠城隊本周又被要求回到黃龍體育中心,當一回「貴賓」。
  • 春節杭州體育場館最全開放時間表出爐
    省全民健身中心地址:下城區體育場路153號位於杭州市中心體育場路的省全民健身中心,每年春節都會有免費開放,今年也不例外,將免費開放4天。黃龍體育中心地址:西湖區黃龍路1號作為杭州市中心的健身場館巨無霸,黃龍體育中心為大家準備了不少免費餐,免費開放的場地最多。
  • 黃龍商務區 一個國際化商務區的成長史
    從最初的黃龍體育中心的規劃設想,到世貿中心、黃龍體育中心等大型物業的建成使用,以及大批高檔寫字樓的交付和大量商業配套設施陸續跟進,一個高端商圈的形象在經過十多年的路演之後,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從某種意義上來衡量,如今的黃龍區域,不僅成功演繹了一個集會展、金融、商業於一體的核心商務區域的傳奇,並已成為入駐企業實力與榮耀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