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多倫多5月22日體育專電 報導員胡彥鵬
中國女子擊劍名宿李華華在闊別劍壇20多年後,於本月在加拿大多倫多開設擊劍俱樂部。同年輕時比賽求勝的目標不同,李華華希望俱樂部學員們通過練習擊劍,成為生活中的冠軍。
5月的多倫多,雖然天氣並不炎熱,氣溫也已接近20攝氏度。擊劍俱樂部內,李華華身穿厚厚的擊劍訓練服,頭戴黑色頭盔,身為活靶,與學員進行一對一的進攻練習。幾乎每十分鐘,李華華都要停止練習,摘下頭盔,擦去滿臉的汗水。
在擊劍俱樂部的牆上,掛著四幅李華華的巨幅照片,記錄著她往日的輝煌。最左邊的一幅,是她在1986年亞運會上和欒菊傑決賽的照片。在那屆亞運會上,她最終戰勝欒菊傑,獲得冠軍。
館內的另一條賽道上,李華華的19歲兒子正帶領其他小學員們進行訓練比賽。學員年齡雖小,擊劍動作已頗為正規,長刺、飛刺,賽後的敬禮,一招一式,都初見專業選手的風範。這些學員中,有的在俱樂部開業兩年前,就隨著李華華在租用的場地上練習擊劍,並已在加拿大一些賽事中取得獎牌。
作為中國女子擊劍名將,李華華曾於1982年獲得中國擊劍全國成年組冠軍、1983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擊劍冠軍,並在1986年的亞運會上取得個人、團體兩枚金牌。她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退役,1993年移民加拿大,在多倫多定居,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沉寂將近20年。
原以為自己就此封劍,告別這項運動,但兩年前李華華通過教授自己孩子以及鄰居孩子練習擊劍才發現,這項運動已經融入到她的生命中,難以割捨。這讓李華華在年近50歲時,毅然決定開設擊劍俱樂部,培養年青一代擊劍選手,延續自己的冠軍之路。
擊劍俱樂部成立不到一個月,已經招收了20多名學員,多數學員不滿18歲。李華華認為,擊劍運動能讓孩子們強身健體,反應敏捷,更能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
「我的理念是,不僅讓孩子成為擊劍冠軍,而且要成為生活中的冠軍。我要把我身上那種『不到最後一分鐘絕不言輸』的精神全部傳授給學生。我不看重你是否在比賽中舀冠軍,我要的是這種精神,」李華華說。
李華華的擊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最軟弱、想要放棄時,父親的兩句話鼓舞了她,成為她一生的座右銘:「擊劍不如人家,人格不比別人低」和「輸劍不輸人」。如今,她要向學員們傳授擊劍場上的人生哲理,讓她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談到建立擊劍俱樂部的目的,李華華坦言,創辦俱樂部的最終目標是讓其成為中加擊劍愛好者交流的平臺。
雖然冠軍的光環早已褪去,擊劍這項運動卻永遠不可能從李華華的生活中消失。退役後的李華華在大學進修過,經過商,還做過家庭主婦,但不管做什麼,都能看到擊劍運動對她的深刻影響,而這將伴隨李華華的一生。(完)
(責任編輯:厲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