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辛苦勞作的農民們!

2020-12-19 筱蕾情感說

五月,在這春末夏初的季節,看著明媚的天空中一排排從南方飛回的大雁,田野中鮮花綠草隨著春風快樂的搖擺,還有在那地裡邊辛勤勞動的農民。

自古至今,是勞動創造了財富,創造了價值,創造了幸福,創造了文明。因為社會的需要,戰線不同,崗位不同,任務不同,勞動者們的分工也不一樣。農民要種地,工人要做工,老師要育人,醫生要看病,科研者要發明,當兵者要保家衛國,不管他們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他們都是辛勤的勞動者。

現在要說的就是那些在田地裡辛辛苦苦勞作一輩子的農民。也許現在社會上好多人都瞧不起這些最基層的農民,但是如果不是有他們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有蔬菜、大米等的農作物來治我們的「五臟廟」,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大不了呀!但是你有那麼好的耐性嗎?可以受得了那麼辛苦的工作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他們每天早上外出辛勤耕耘,夜晚依然孜孜不倦的工作著,透亮了農民們的敦厚淳樸的性格。他們面朝黃土被朝天,頂著熾熱的大太陽,汗流浹背,辛辛苦苦的種植農作物,對他們來說,豐收就是財富,只有不斷勞動,才能不斷豐收,所以他們勞動,為了遠離貧苦而勞動,為了人們能吃上食物而勞動。

我出生在農村裡,在很小的時候,放學回家都會跟著爸媽去地裡插秧,翻地,埋肥,鋤草等。家裡除了種植著梨樹以外,還有小麥,玉米和棉花,春天梨花盛開的時候,跟著爸媽去樹地裡授粉,去棉花地裡除苗鋤草,每天都會幹到天黑的時候才會回家,看著他們粗糙有些乾裂的雙手,胳膊上清晰可見的青筋,慢慢地體會到了他們的不容易。

夏天的時候,看著一片片金黃的小麥,到了一波收穫的季節,我興高採烈地拿著鋒利的鐮刀跟著爸媽去割小麥,把割下來的小麥綁個捆,扔到拖拉機鬥上,因為擔心會下雨,都會帶上簡單的飯菜,中午的時候吃上幾口,繼續辛勤的勞作,當滿載而歸的時候,我坐在金黃的小麥上,吹著愜意的小風,感受著爸媽從辛勤耕種到收穫果實的那種愉悅的心情。

在收穫小麥的同時,梨樹上碩大的果實也要紛紛的被摘下,從冬天給梨樹剪枝再到發芽開花授粉,再到數果套袋,可算是歷經了漫長的過程,在正午時分,爸媽以及其他的勞作者還沒趕得及回家吃飯,依舊堅守在工作的崗位上;黃昏時,天邊微微泛起了一抹紅霞,大雁也成群結隊的回巢去,村裡的其他人們正在做晚膳,煙囪升起了嫋嫋炊煙,可爸媽還在農田上勞作,夕陽映襯著他們深沉的背影,是多麼的辛苦勞累,是多麼得可敬可嘉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也許辛勤勞作的農民們是最基層的勞動者,但是他們卻是最樸實的。他們為社會中提供著豐富充足的糧食,讓人們的物質基礎得以保障,他們吃苦耐勞,心地善良,任勞任怨,鄰裡和睦相處不斤斤計較,寬容待人,這些都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備的高尚品質!

勞動人民最光榮致敬那些辛辛苦苦在田地裡勞作的農民們,你們是最可愛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你們辛苦了!

相關焦點

  • 五一到了,致敬那些辛苦勞作的人!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是啊,播種不易,收穫難得。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烈日當空,農人辛苦勞作的場景。烈日當空,但農事緊迫,所以冒汗勤作。汗水滴答滴答,落在麥苗上,瞬間蒸發。曬得黝黑的手臂上也在滲出汗水。泥和汗混在一起,在臉上曬乾,繼而又被新汗弄溼。一道道,一片片,泥土滿臉渾身,活似一個土人。
  • 記錄下農民辛苦勞作的場景
    轉眼間,進入了有點炙熱的五月,小編帶著自己的寶貝相機,來到臨潁縣臺陳鎮的地頭,記錄下辛苦勞作的農民抽蒜薹的場景。田野中,一臺拖拉機正在轟隆隆的工作著,飛揚的塵土讓裡面的駕駛員成為土人。一望無際的蒜地裡,正在抽蒜薹的農民朋友一字排開,齊頭並進。彎腰駝背蒜苔拔,兩腿累的直發麻。一位頭髮花白的農民大爺也在其中,這麼大的年紀了還在辛苦幹活,真不容易啊。一位少年看樣子是跟著家人來抽蒜薹的。
  • 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辛苦勞作,是一種真正的懶惰
    我不知道王經濟學家是從哪個國家回來的,或許他說的是美國歐洲,確實在那些地方,由於農民佔比僅僅在2%-3%,這些少部分的農民生產出了大量的糧食。但是就算在這樣的國家也不能說「農民跟我們吃到的糧食關係不大」這樣的混帳話吧?如果沒有這少量的農民,歐洲人美國人吃什麼?
  •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農軒  2019-03-25 懷著「一定要將農民從辛苦勞作的環境中解脫出來」的使命感,74歲的羅錫文一年有大半年的時間在奔忙。「有人問我後不後悔?我說永不後悔,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一個農機人。」
  • 農民辛苦種地難,替農民說話更難
    農民辛苦種地,來滿足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面朝黃土背朝天,太辛苦,太難!我做為一個農民,一個農民養大的孩子,雖然我沒有經歷過父輩那種艱苦的日子,但我見過他們辛苦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景。一鋤頭一鋤頭的翻地,一鐮刀一鐮刀的收割麥子,頂著酷暑,在田間地頭除草,冒著大雨田間栽苗,戴著一頂草帽是他們唯一遮陽的工具,汗水溼透了,他們因為勞作本來就有了塵土的衣褲,這就是農民,這就是我的父輩辛苦種地的真實場景,
  • 都說「勤勞致富」,但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的農民,為何沒富?
    不少人都堅信四個字:「勤勞致富」,但在廣大農民朋友中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我們披星戴月,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四季都在辛苦勞作,為何沒富為什麼日子過得還是緊巴巴?有些甚至連每天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對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 記錄下農民辛苦勞作的場景,很感動的很真實
    轉眼間,進入了一個有點熱的五月,小編帶著自己的寶貝相機,來到了臨潁縣太陳鎮的地面,記錄了農民蒜薹辛勤勞作的場景..在田野裡,一輛拖拉機隆隆地開始工作,司機體內飛揚的塵土變成了土生土長的動物。地面大蒜的廣袤,蒜薹的農民都抽朋友一字排開,齊頭並進。彎駝背蒜苔拉,二腿累直麻..一位滿頭白髮的農民伯伯是其中之一,這麼大年紀了還在拼搏,真的很容易。一位中國少年看樣子是跟著自己家人來抽蒜薹的。
  • 農民每天辛苦勞作,都是為了什麼?
    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幹著最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消耙體力最大,在如今以發展經濟為主的社會時代,農民辛苦勞動一年的收穫所得利益,沒有打工者一個月的薪水工資高,農民為了誰?農民種地到底為了誰?
  • 勞作的意義
    村民們離開祖輩居住的土地,轉向陌生的城市和工廠謀生。土地似乎一夜之間被他們拋棄。我的父親當了一輩子農民,但從來沒有為自己是個農民而感到驕傲過。他和別人一樣揮汗如雨,他能種出很好吃的水稻與青菜,但是他從來沒有為此而自豪。但是,我們的村莊真的就應該被遺忘嗎?鄉村不只是用來懷念的,需要大家一起去建設。
  • 農民在水西泰豐園立體蔬菜栽培大棚裡勞作
    農民在水西泰豐園立體蔬菜栽培大棚裡勞作 發布時間:2019-02-26 11:40:11      來源:畢節日報
  • 勞動節,致敬億萬農民!為現代新農人點讚!
    ,春去夏臨,這個時候的農村是最美的~~~這也是農人們最辛苦耕耘的時候,早稻返青要儘早施肥、耕田、勤灌,果園裡要清溝、排水,拉枝、修梢,蔬菜則要及時採收,加強管理……正所謂:「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在人們把所有節日過成旅遊日、狂歡節的當下,洲上農家只想誠誠懇懇地在五一勞動節特别致敬一下農人。偉大的農民沒有出生在農村,沒有在農村待過,你可能永遠無法知道農民的艱辛,理解這樣的人群的不易。
  • 市實驗幼兒園讓幼兒懂得「粒粒皆辛苦」
    「嗨,我叫小辛,我是一粒米……」老師們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帶領孩子們和「一粒米」一起體驗了一次獨特的旅程。一個簡短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了農民伯伯勞作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樹立節約糧食、拒絕浪費的意識。教師帶領孩子們開展「節糧」教育,引導孩子們懂得「粒粒皆辛苦」,幫助孩子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通過開展「節約糧食」系列活動,讓愛惜糧食走入全園教師、幼兒的生活,潛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促進孩子們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來源:鄂州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嚴寒冬日裡,臨潁這些農民辛辛苦苦在田地裡勞作
    冬季是臨潁農民朋友們最為悠閒的日子,秋收完了,麥子也種完了,可以有時間在家串串門、打打牌、聊聊天,好好歇一歇,可是小編這幾日在農村裡轉悠的時候,發現還有農民朋友們在地裡,在家門口辛勤的勞作著。在王崗鎮附近的田地裡,農民大哥手拿抓鉤在地裡刨著什麼,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刨紅薯,這片地裡的紅薯早都被收完了,這幾位農民大哥是在撿荒,因為地裡有不少遺漏下的紅薯,一個上午,一個人可以撿半袋紅薯。儘管氣溫很低,但是幾位農民大哥幹的熱火朝天,不一會兒,地頭就堆了不少撿出來的紅薯。
  • 又是一年秋收季,朝鮮農民如何勞作?幾張照片給你答案
    俗話說金九銀十,進入十月份,對於農民來說也就意味著進入了收穫的季節。一年一度的秋收季節,少不了一番忙碌。當年春季和夏季播種的作物,玉米、棉花芝麻等也都進入了收穫階段。在朝鮮,當地農民怎樣收穫作物呢?一組照片給你答案。鏡頭下,一位小夥子趕著一輛牛車緩緩駛來。
  • 教師節 | 致敬教師,感恩前行,老師們辛苦了
    她自己批改作業、備課也總是到深夜常常忘記吃飯或者幾分鐘就能解決一頓晚餐很想告訴她,除了學生們的成績除了在講臺上的嚴肅嚴謹老師們其實還有另一種樣子 這種反差有沒有萌到你致敬教師,感恩前行成長路上離不開老師的愛和付出在這裡想和所有老師說一聲
  • 致敬每一位辛勤勞作的人民
    也許家中有正在上學的孩子,也許有遲暮年邁的老人,不管是什麼都是催促他們戴星而出辛勤勞作的動力根源。而他們只是街上的一道縮影,此時已經晨光熹微,各幹各業開始開門營業的店面多了起來,甚至飯店也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我想應該是在準備一天所用的菜品。晨練的大爺大媽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極,有的在舒展著並不十分悅耳的歌喉……
  • 長沙雨花區開學第一課:十萬學子勞作中體驗「粒粒皆辛苦」
    同學們到菜園種下一顆顆蒜粒,在勞作中體驗「粒粒皆辛苦」他們在勞作中體驗「粒粒皆辛苦」。拿著「可回收物」環保袋走紅毯、暑假小小勞動者爭章評優、校園種植園裡除蟲種菜、校園公區勞動打卡……孩子們的開學第一課別開生面。各種趣味實踐帶動學生愛勞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能力。穿過「乘風破浪 快樂成長」的迎新門,一年級的新生們,喊著稚嫩的口號,從紅毯走過。
  • 幼兒園開展親子勞作教育:親手種蔬菜 才知粒粒皆辛苦
    能讓孩子們從小就熟悉各種農作物,且能參與勞作,自己親手栽種的蔬菜,家長們開心,孩子們更是樂在其中。  筆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幼兒正拉著家長在園裡勞作,有的家長拿著鋤頭準備和小朋友一起開闢新的菜圃,有的則拿著大大小小的水壺給菜苗澆水。  「以前只知道蔬菜是從菜店裡買來的,現在知道蔬菜都是農民伯伯從菜地裡種出來的。」今年5歲的徐瑋彤是該幼兒園大班的學生。
  • 又到麥收時,讀白居易《觀刈麥》農民辛苦有感,憶我童年收麥苦!
    我久久不從事農事勞作了,但是童年麥收時的辛苦,即使現在回憶起來,想起父母的辛苦,眼睛也不禁溼潤,人家說到了一定歲數不容易感動了,但是再年長几年卻又變得容易感傷,感動。也許人生就是這樣輪迴吧?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02、後面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裡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
  • 五一勞動節,用這幾首詩向勞動者致敬
    而他此時也把目光轉向了田裡勞作的農民,為他們寫詩,為他們發聲。在中國文化中,「田園」和「鄉村」是兩個相互關聯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田園」是理想化的鄉村,是城市人對鄉村生活想像與嚮往的集合體,代表了一種閒適、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山溪草木、蛙鳴蟬噪,構成了田園的形象。而「鄉村」是現實化的田園,是真正生長在鄉村中的人們的生活狀態。其中有農家的快樂,也有生存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