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撿到5釐米「金條」,捐給博物館後成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2021-01-13 騰訊網

我國歷史悠久是世界公認的事情,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我們有非常發達的文明,所以往往會留下十分精美的文物,只要能夠熬過漫長歷史的蹉跎,這些文物就會成為世界級別的珍寶。曾經有一位農民在淘金的時候撿到5釐米長的金條,捐給博物館之後就成了鎮館之寶,甚至估價後價值連城。

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的機械化其實還沒有那麼的普遍,所以在陝西一些地方還留存著徒手淘金的技術,這塊金條其實就是當地農民在淘金的時候不小心發現的,因為它看上去不像是自然界產的沙金,於是這位農民就把金條上交給了博物館。

按理來說金條這種東西作為硬通貨,往往是很難保存下來的,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人們翻新重鑄,而這塊金條實際上也不是純金。經過檢驗其實是銅鎏金,就是在銅器的外部用鎏金手法塗上一層金子,屬於古代很常見制器手法。

而這塊金條為什麼那麼值錢呢?主要是因為它的歷史很悠久,是漢代的鎏金銅蠶,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的製作手法也非常的精妙,整個銅蠶的器型做得非常精美,動態活靈活現,鎏金之後更是整個光華四溢,非常漂亮。就算不是文物,也是很不錯的小擺件。

這塊鎏金銅蠶的發掘,並不僅僅是給博物館增添了一件鎮館之寶這麼簡單而已,因為各種金屬的冶煉技巧,對於古代文化的考證都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看到這麼精妙的銅器之後,我們就能夠推論出當時人們的鑄造工藝發展到了什麼地步。

算我們現在有很多其他的器皿,可以證實中國古代的冶金史發展,但這些證據畢竟是越多越好,每一件古代文物上都凝結著漫長的歷史,都不可或缺。現在這塊漢代的鎏金銅蠶現在依舊在博物館中展出,市面上也有很多仿製這塊鎏金銅蠶的贗品,大家記得不要一時被金錢衝昏了頭腦。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幾經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潘祖蔭的後人無償將大盂鼎捐獻給國家,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兩件鎮館之寶,價值連城,禁止赴境外展出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展示陝西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可謂是歷史古都明珠,華夏的藝術寶庫。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萬餘件,上起原始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清朝以前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讓人去領略由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陝博館藏文物這麼多,哪些才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呢,一起來欣賞下面這兩件鎮館之寶,價值連城,不能出境展出。
  •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做為一個具有燦爛文明的文明古國,中國因為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因此具有許多的文物和財富流傳下來。其中,比較轟動的一件事就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玉璽被撿到。那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有一位小孩在路上無意間撿到一塊文物,=後來被證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太后呂雉執政期間所使用的玉璽。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無法估計的價值。眾所周知,呂雉是西漢漢高祖劉邦的妻子,是西漢的第一任皇后,也是手握生殺大權的太后,一度控制著漢朝的政治。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9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黃公望四年之心血寄情山水,天人合一,可謂「畫中之蘭亭」」《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在晚年嘔心瀝血四年所作,全卷橫636.9釐米,縱33釐米,山峰起伏,林巒蜿蜒,江水如鏡,雄秀蒼茫,歷來為收藏家所寶。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在今年5月18日,也就是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由互動百科上萬網民,票選出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於首都北京不同的博物館,每一件都說是價值連城甚至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珍品,你認識其中幾件?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這件鎮館之寶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狀況,主要描繪的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 老農撿到一個「瓷罐」當夜壺用了50年,專家:這是價值連城的古董
    但是有一位老農卻將價值連城的青花瓷當作夜壺用了50多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01說起來,這位老農得到這個青花瓷還是一個偶然。老農在裡面發現了一個罐子,罐子裡面還裝著很多金銀珠寶,但是這個農民沒有佔為己有,而是想要把它上交給國家。可是當老農在上交的途中,不小心將這個罐子遺落了,而非常巧的是,有另外一位農民剛好撿到了這個罐子,覺得這個罐子拿回去還可以裝點東西,於是這個老農就將罐子拿了回去。
  • 13歲學生撿到「皇后之璽」,上交獲20元路費,現已成鎮館之寶
    ——《管子》在陝西省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塊精美的玉璽,它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單從外形上來看,就能看出它精美不已。如今,它已經是陝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然而,與一般的文物歷經發掘後被送往館內收藏的流程不一樣,這塊精美的玉璽來到博物館,似乎比起別的文物所走的路要更加驚奇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在被送往博物館收藏、陳列之前,這塊玉璽是被人撿到的。
  • 帶你去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走遍世界博物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G20各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走起!  *********日本埴輪 披甲武士(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鎮館之寶) 年代:古墳時代,公元6世紀材質:鐵規格:高130.5釐米 國寶簡介:作品展現了身披盔甲的古墳時代士兵的形象
  •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從河姆渡到民國的浙地留影
    2009年,武林館正式建成並開放,也正值浙江省博物館開館八十周年之際。藉此機會舉辦了「十大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從館藏文物中選出30件作為備選文物,經觀眾投票和專家品評,共同選出。這十大「鎮館之寶」上自河姆渡文化,下至民國時期,件件精美無比,讓我們可以初步了解浙地幾千年的歷史留影。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肯定是非常價值連城的寶物,並且也象徵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很大的收藏研究價值,這十個寶物成為了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也證明了在這一方面相當的珍貴,並且博物館也加強了相應的措施保護。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
  •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新華社記者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此次上下篇報導10件國寶之外,仍有很多遺珠,未能一一展現。
  • 博物館日說鎮館之寶
    山西博物院供圖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鎮水神獸」萌萌噠  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頭萌萌噠的「鎮水神獸」,它就是2013年出土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石犀。  石犀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由整塊紅砂巖雕刻而成,體態豐滿,壯實可愛,是目前我國出土體量最大的圓雕石刻之一。
  •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走進博物館】廣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驚嘆 2018年12月22日 14:22  來源:廣西新聞網    侯宇寧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2月10日訊(實習生侯宇寧)廣西博物館是廣西珍貴文物的收藏所,現有藏品5萬餘件,其中一級藏品70多件。
  • 重慶博物館二十大「鎮館之寶」——巴渝之地的「歷史印文」
    重慶博物館全稱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你也可以叫它「三峽博物館」。成立於1951年,現有館藏文物11.35萬餘件套(單件超28萬件),珍貴古籍善本1.8萬餘冊。2005年新館建成開放,當時面向公眾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投票評選活動。從29件備選文物中,經過觀眾投票,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 撿到「皇后玉璽」,上交獲獎20元的孔忠良,45年後專家補發了獎狀
    除了保存良好的古建築外,最能體現關中地區曾經繁華的就是它藏品相當豐富的博物館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達文物171.795萬件,其中國寶級國寶級文物就有18件,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它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件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
  • 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金印,道光帝英勇無畏的見證
    博物館往往承載一個城市漫長的文明,展現著它的古今變遷和興衰沉澱。而每一個博物館,都有自已的鎮館之寶,它們或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歷史,或價值連城。 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枚金印。它整體呈長方形,印面長11.3釐米,寬11.2釐米,高12.3釐米。雖然個頭不大,但它重達將近10公斤。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內容卻是肚子痛請假條,為何貴重原因很簡單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上虞帖》內容前言:世界各地都會設置博物館,設置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儲藏價值連城的物品,在博物館中,多得是價值連城的物品,無論是古代博物館還是現代博物館,之所以可以擺放在博物館裡,那麼這件物品一定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 男子清理垃圾堆,意外撿了張肚子疼的病假條,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現如今 ,除了博物館裡及專家們所發現的,還有很多的文物都被長埋於地下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就此消失與這個世上,所以對於這些文物 ,我們要竭盡全力的去保護 。曾經就有人在清理垃圾堆時 ,意外撿到一張請假條,不曾想成為了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