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2考研還有309天,本公眾號會在每個工作日分享與考研有關疾病的特徵、診斷,治療以及相關考研題目,有可能也會涉及到一些文獻以及疾病治療的相關指南的最新方向,願與你一起學習進步,加油考研人
今日分享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情簡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肺功能檢查對確定氣流受限有重要意義,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佔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70%表明存在持續氣流受限。
病因發病機制:
1.炎症機制 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慢阻肺的特徵性改變,多種炎症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參與了慢阻肺的發病過程。
2.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機制 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導致組織結構破壞,產生肺氣腫
3.氧化應激機制
4.其他機制 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營養不良、氣溫變化等都有可能參與慢阻肺的發生、發展。
上述機制共同作用,最終產生兩種重要病變:小氣道病變(炎症、纖維化、粘液栓等)和肺氣腫病變。
臨床症狀與體徵:
1.症狀
(1)慢性咳嗽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隨病程發展可終身不愈,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狀,早期在勞力時出現,後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
(4)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時出現的。
(5)其他疲乏、消瘦、焦慮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嚴重時出現,但並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現。
2.體徵
(1)視診胸廓前後徑增大,肋間隙增寬,劍突下胸骨下角增寬,稱為桶狀胸,部分患者呼吸變淺,頻率增快,嚴重者可有縮唇呼吸等。
(2)觸診雙側語顫減弱。
(3)叩診肺部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
(4)聽診雙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部分患者可聞及溼性囉音和(或)乾性囉音。
診斷:臨床症狀+輔助檢查
1.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氣流受限的主要客觀指標。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佔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評價氣流受限的一項敏感指標。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FEVl/FVC<70%者,可確定為不能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肺總量(TLC)、功能殘氣量(FRC)和殘氣量(RV)增高,肺活量(VC)降低,表明肺過度通氣。此處大家需要看一下阻塞性和限制性肺功能的區別哦
2.胸部x線檢查
COPD早期胸片可無變化,以後可出現肺紋理增粗,紊亂等非特異性改變,也可出現肺氣腫改變。X線胸片改變對COPD診斷意義不大,主要作為確定肺部併發症及與其他肺疾病鑑別之用。
3.胸部CT檢查
CT檢查不應作為COPD的常規檢查。高解析度CT,對有疑問病例的鑑別診斷有一定意義。
4.血氣檢查
確定發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鹼平衡紊亂,並有助提示當前病情的嚴重程度。
5.其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常因微生物感染誘發,當合併細菌感染時,血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痰細菌培養可能檢出病原菌。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最常見誘因是感染哦,不是病因。
慢阻肺嚴重程度評估
肺功能評估
2.症狀評估
3.急性加重風險評估
治療:
(一)穩定期治療
(1)戒菸
(2)支氣管擴張劑臨床常用的支氣管擴張劑有三類,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膽鹼能受體阻斷劑(異丙託溴銨)和茶鹼類藥物
(3)吸入糖皮質激素(沙美特羅)
(4)祛痰和鎮咳祛痰劑(鹽酸氨溴酸)僅用於痰黏難咳者,不推薦規則使用。
(5)長期家庭氧療
(6)康復治療
(二)急性加重期治療
(1)吸氧目標是維持血氧飽和度達88%~92%。
(2)支氣管擴張劑吸入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如異丙託溴銨、沙丁胺醇。
(3)全身糖皮質激素2014年GOLD指南更新版推薦甲強龍,連續用藥5天。
(4)抗感染藥物以下三種情況需要使用: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多,咳膿痰;膿痰增多,並有其他症狀;
(5)機械通氣
(6)對症支持治療
(三)外科治療
肺大泡切除或者肺移植治療,不常規使用
題目:
答案(來源於小紅書)
做錯題目要返回去多看幾遍知識點哦
22考研專業交流群
我們建立了22考研交流群方便同學交流問題
加學姐客服微信可邀請進群(一定要備註22醫學考研)
兩個客服小姐姐任選一個加上即可,有的同學已經添加過客服就不用重複添加了哦
客服小姐姐1
客服小姐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