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強調了科技興軍的作用,要著重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劉國治中將說,這是我們國家實現創新超越、實現強軍的一個難得戰略機遇,也是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得戰略機遇。
南京攝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攝星智能」)響應軍事智能化發展需求,深耕知識、情報、對抗策略等,通過近2年的積累,自主研發出首個防務領域知識圖譜「星河」,並在2020年8月1日成功發布,獻禮建軍93周年,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星河」知識圖譜是我國國內防務領域最大規模知識平臺,其與攝星智能在7月13日宣發的首個國產自研軍事算法平臺「星智」配合,可為我國防務領域提供智慧賦能基礎平臺服務,有效支撐防務領域的智能應用開發工作。
「星河」軍事知識圖譜連結:https://starkg.starsee.cn/
該圖譜是攝星智能首次成體系開放公司2年來積累的覆蓋防務全領域的TB級數據資源。這些數據包括文本標註數據集500萬+、SAR圖像數據5萬+、衛星遙感圖像數據5萬+、音頻檢測數據5萬+、千萬級公網數據文件、百萬級暗網文件等。
「我們構建了包括12大類30小類100萬實體的防務知識圖譜,涵蓋200餘種防務實體類型、130餘種防務事件類型、10萬餘軍事裝備實體數據,數據來源覆蓋88個國家、7個語種、6個戰場空間。」攝星智能VP張亞琦說到。
技術架構層面:「星河」知識圖譜屬事件級類型,其本體構建方式採用4層架構:基礎本體層、領域本體層、應用本體層和軍事事件層。每層架構對應不同的數據資料、技術屬性和應用場景。
數據來源層面:「星河」的數據來源包括暗網數據、網際網路數據、傳統資料庫、軍事書籍等。
核心能力層面:「星河」知識圖譜能夠支持多輪交互式問答與精準知識搜索,百萬級節點問答推理與知識搜索平均響應時間小於5ms;同時支持一鍵式私有化部署,可按實體類別、事件類別、業務領域提供相應知識圖譜結構與數據。
此外,「星河」知識圖譜可與前期發布的「星智」算法平臺配合,為用戶提供靈活的技術模塊選擇,支撐用戶在不同智能應用中的架構設計、開發、部署和落地,快速賦能防務領域智能化轉型。
作為一家成立僅2年的科技型公司,攝星智能現正處於蓬勃發展期。公司核心研發成員多來自於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頂尖高校,團隊總成員近百人,年營收達千萬級別,並已與電科集團、航天集團、國防科技大學、中科院等數十家龍頭產業、科研院所展開了深入合作。
談到創業初期,攝星智能CEO楊理想回憶,「2018年我辭去了安穩的軍工單位工作選擇創業,All in自己熟悉的人工智慧領域,但恰逢那時市場泡沫破裂,尋不到創業啟動資金,不得已我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之後便是住在公司和民宿,騰出來的精力都放在產品研發上。」
「創業真的很難,那時公司幾次瀕臨破產,但我們都堅信AI領域的發展潛力,能為我國防務領域帶來的力量,我們就堅持了下來。後來公司漸漸有了穩定的業務,實現了盈利,拿到了投資,一切慢慢步入正軌。」楊理想說到。「但這只是起點,我的創業初心是立志想成為防務領域人工智慧的開拓者和踐行者,既要著力打造AI基礎設施,也要努力推動AI技術在防務領域的落地應用產品,為國防科技賦予力量。」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攝星智能CEO楊理想表示:攝星智能通過AI基礎平臺深度連結防務領域業務需求,衍生出了多重服務內容,目前已推出知識、情報、策略和反深度偽造四大領域產品解決方案,之後還將陸續推出情報、輔助決策等業務領域的智能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為防務領域用戶提供一站式AI輔助決策解決方案和全棧技術產品,並通過與眾多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攜手加速人工智慧在防務領域的普及應用。未來,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攝星智能將持續關注人工智慧技術的產品落地,將人工智慧技術真正賦能到防務行業與場景,推動防務智能化升級,為我國的強軍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關於攝星智能
攝星智能,堅持秉承客戶第一、結果導向的價值觀,以「使用先進技術,鑄就國防重器」為使命,從而實現「推動中國軍工邁向新智元」的願景。歡迎軍工背景、人工智慧及網際網路領域有志之士的加入,聯繫郵箱:lifuliang@stars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