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顛覆了全球發展的秩序和框架,不僅改變了教學生態,更加劇了不同民族、地域、立場的人群之間產生緊張與對立。
在後疫情時代,包括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都經受著突如其來的巨大挑戰,「變則立,不變則廢」,在這次疫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未知」成為時代的底色,我們的孩子是否具備足夠的韌性和適應能力來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跨文化、跨學科的藝術教育在全球素養培養中有怎樣的作用?
斯瑪特教育集團作為「少兒全球素養教育助力機構」將在2020年9月19日舉辦的「重啟·未來:少兒全球素養教育雲峰論壇」首場論壇上與全球教育界大咖共同探討未來跨學科教育之路。
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兒童美育包含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項藝術表現手法。自古以來,中西方都對美育進行過研究,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兒童美育常常被用作一種教化的工具和媒介,若是能將「藝術+學科」應用在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孩子在藝術創作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便能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現可能性、創造新意義。
「藝術教育應該讓學生參與當下和將來,而不是復刻過去。」如今,移動網際網路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勢席捲傳統教育行業,尤其是疫情期間,網課成了「停課不停學」的首選。在融合與碰撞之間,藝術教育跨學科融合正在進行,跨文化、跨學科的藝術教育成為全球素養培養中因運而生的熱點之一。「孩子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製造困難、如何保持好奇,提出疑問,尋找難題,挑戰&39;……」成為最重要的事情。
跨文化、跨學科的藝術教育通過超越以往分門別類的課程設計方式,實現對問題的整合性調整。這一做法,打破了對藝術教育狹義的理解,並在實際授課上建立了強大的構架的同時,給予了老師很多的自由性,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學生看作「人」來進行培養。
作為少全球美育的推進者,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武志先生認為,「斯瑪特的基因是素質教育基因,秉承『幫助兒童有更幸福的人生』的初心,以藝術教育為路徑,融合跨學科的知識和資源,全麵塑造孩子的靈魂、性格、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綜合素養,為孩子的一生打下堅實基礎。」
以陪伴孩子的幸福快樂成長為宗旨,斯瑪特教育集團通過獨立研發的綜合素質藝術課程,培養善於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分享美的孩子。通過藝術+中國、藝術+世界、藝術+學科、藝術+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融合,讓孩子了解這個時代,了解這個社會,讓孩子活在當下,感知當下,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綜合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SMART兒童。
⬆️兒童創意畫作:藝術與地理的結合
在斯瑪特,孩子「是什麼」比「會什麼」更重要, 培養一個內在美好的人,他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天分和能力,去獲得美好的結果。對於學生的繪畫,斯瑪特並沒有做硬性的臨摹和設置標準的「範畫」,並不想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孩子接受了以上的「藝術+學科」教育之後,選擇創作的方向自然而然的隨之變得豐富多樣,為他們創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未來的教育是沒有邊界的,它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學科,單一的概念。而是走向一個多維度的,多層面的方向。如何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藝術與不同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如何多方位的去探索生活中的微妙之處,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藝術與不同學科的結合之美?後疫情時代,跨文化、跨學科的藝術教育在全球素養培養中有怎樣的作用?
關於上述問題,該論壇邀請到了哈佛大學著名認知和發展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教授、著名教育家、中國比較教育創始人顧明遠,著名家庭教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普·萊克特(Hope Jensen Leichter)作為論壇嘉賓,ANOBO國家教育研發團隊的負責人燕柏彤女士作為論壇主持人。會上,包括加德納在內的三位嘉賓將分別帶來十五分鐘的少兒全球素養專題演講,並共同展開四十分鐘的座談討論,共同解讀少兒全球素養教育。
本次大會由北師大-ANOBO少兒全球素養課題組、ANOBO國際教育研發團隊、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北京及NOBOundaries無界組委會聯合舉辦,得到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聯合國Education Cannot Wait全球基金會的學術支持,更多論壇動態,可關注官方推送。
期待你的加入,我們共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