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博鰲文創周《跨行業賦能未來教育》主題平行論壇上,來自教育界和跨行業領域的精英,圍繞未來教育、跨行業賦能教育等話題,展開了思想碰撞。 石禎專 攝
教育從概念到實踐、從內容到場景,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每一個孩子、家長和教育者都是其中的親歷者。在剛剛結束的2020博鰲文創周《跨行業賦能未來教育》主題平行論壇上,來自教育界的大咖和跨行業的精英,圍繞未來教育、跨行業賦能教育等話題,展開了一場思想碰撞。他們討論的,也許正是許多家長熱切關注的。
新熱詞
疫情背景下,「變化」和「創新」成熱點
當下,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面向未來,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讓他們有勇氣和底氣去擁抱無法預知的未來世界?隨著時代發展對未來人才需求的變化以及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行業所面臨的課題已不再局限於行業內部,而是面向整個社會。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變化」和「創新」更是成為教育的關鍵詞。
「單一的課本裡缺少場景體驗,很難引起孩子的好奇探索,我們要帶著孩子在真實的場景裡找到有意義感的學習。」如何實現?啟行教育集團創始人、啟行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創始人趙蔚認為,營地教育是重要的實現方式,營地教育秉持「沒有圍牆的學校,沒有邊界的教育」這一理念,致力於推動國內營地教育的標準和模式化發展。通過體驗式、項目式和服務式學習的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孩子們具備全球化背景下現代人必備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核心能力。「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性思維和創造獨特體驗等,是未來對人才最重要的需求。」
直播、錄播、O2O、OMO等方式的湧現,反映了目前整個教育行業模式的多元化,除了科技進步的推動,也少不了資本的驅動。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及董事長王磊以某在線輔導機構為例,10月完成G1和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短短8年時間,已發展到估值155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線教培獨角獸公司,「我們需要創新、需要跨界,才能在今天的這種競爭更加激烈的格局之下尋找新的增長點。」
新定義
和孩子一起走向「未來」
無論是教育者還是父母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下一代安身立命的基礎是什麼?他們如何應對更為複雜的世界和不確定的未來?」趙蔚認為,網際網路時代最缺失的能力是三重專注力,即專注自己、專注他人、專注更大的世界。
什麼是未來教育?IThinking未來科創學院聯合創始人、前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課程設計主管張飛認為是圍繞對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家長主要擔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越來越多的孩子的需求是自我實現,比如我喜歡什麼、我想幹什麼、我的熱情在哪裡。」在他看來,未來教育要拋棄以往的以學科為中心、以老師為中心的模式,而是更多地以孩子為中心、以學習者為中心。
據專家預測,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20年內,超過65%的職業將被機器替代。與此同時,將湧現新的職業和工作機會。談及未來教育,「無限可能」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彙。這也意味著,未來教育有無限可延展的多維空間,承載著無數的變化和可能,它的實踐過程既有規律可循,但又不能夠完全複製,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當中,它甚至將展現出全新的面貌。
新方式
在跨界融合中打開「教育魔方」
《跨行業賦能未來教育》論壇主理人、AIMKIDS青少年國際競賽聯合發起人劉書伊表示,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將成為未來的「剛需」,因為越來越多的問題,單一學科無法解決,現在的教育應該為未來做好準備。「如今,教育本身遠遠不只是一個課程跟技能,而是個體跟家庭、社會都要主動被動參與的社會體驗。」
「教育比任何業態都更加適合與其他產業連結。」從「教育+出版」產生新的IP、「教育+旅遊」產生研學生態為啟發,王磊認為資本和科技是教育行業不可或缺的要素。
對於科技與教育的跨界合作,清華三亞國際論壇管理中心主任助理、清華大學海南招生組副組長崔凱很有發言權。學堂在線是清華大學於2013年推出的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平臺,面向全球提供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超過3000門優質課程,註冊用戶超過五千萬。「清華很多教育資源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向公眾共享,還能輻射到別的學校以及偏遠地區,這是我們的一些思考。」崔凱介紹。
在交流探討中,各行業人士達成這樣一個共識:教育生態和本質,理念與內容的探討不可或缺,產業化落地、科技信息化助力、空間場景多樣化、資本的加速協同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教育,將不再局限於點狀的教育空間、線狀的競爭結構和平面的知識體系,而是從孩子個性化發展為出發點,融合多元產業視角,組成多種可能性的「教育魔方」,為擁抱未來積極做好準備。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石禎專 劉俊
編輯: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