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聰明藥」「0號膠囊」……毒品防不勝防,遠離做好五件事

2020-12-11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齊鈺)「大片即視感,創意滿分,演技滿分」「創意滿分的禁毒大片,願你永不『嚶嚶』。」「看上癮了,還想看。」6月25日,由上海公安推出的古裝禁毒宣傳片《嚶嚶有毒》火爆網絡,新穎別致的創意、活潑詼諧的文案、精美完善的製作,令網友直呼過癮。

《嚶嚶有毒》視頻截圖

6月26日為「國際禁毒日」。《2019年世界毒品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2.7億人吸毒,近3500萬人成癮,近60萬人直接死於毒品濫用。

中國禁毒網6月24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6%。其中,35歲以上109.5萬名,佔51%;18歲到35歲104.5萬名,佔48.7%;18歲以下7151名,佔0.3%。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253.3萬名,首次超過現有吸毒人數。

據《報告》,在214.8萬名現有吸毒人員中,濫用冰毒人員118.6萬名,佔55.2%;濫用海洛因80.7萬名,佔37.5%;濫用氯胺酮4.9萬名,佔2.3%。海洛因、冰毒和氯胺酮三類主要濫用品種濫用人數均出現下降。濫用大麻人員2.4萬名,以外籍人員、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人員及演藝人員為主。

主要品種濫用人員佔比 齊鈺/製圖

北京安定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醫師盛利霞介紹,冰毒(苯丙胺類的一種)屬於新型合成毒品類,此類毒品軀體戒斷症狀相對較輕,主要為「心癮」,即心理渴求症狀,已經有研究證明吸食一次對大腦的影響可能持續6個月甚至更久。此外,新型合成毒品容易導致濫用者,出現精神性症狀、如幻聽、幻視、妄想等,甚至在精神症狀的支配下出現衝動、殺或殺人等暴力行為。

海洛因(二乙醯嗎啡,俗稱白粉、白面)屬於傳統毒品,其急性戒斷症狀包括全身疼痛、腹瀉、失眠、寒戰、流涕、流淚、焦慮等,急性戒斷期一般維持在7~10天,多數症狀在10天左右消失,焦慮、失眠等稽延性戒斷症狀則存在時間較長,可能存在6個月左右。

大麻也是常見的毒品之一,其濫用人員以外籍人員、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人員及演藝人員為主。盛利霞談到,吸食大麻後會增強人體感官的感知能力,可讓使用者產生愉悅感,改變心境以及對事物的主觀感受,產生時間緩慢感,這可能是演藝人員吸食較多的原因之一。此外,大麻也具有致幻作用,濫用者使用後的感覺與冰毒略有差異。

防不勝防?遠離毒品做好五件事

傳統毒品除海洛因和大麻外,還有鴉片、嗎啡、古柯鹼等。合成毒品除冰毒外,還包括麻古、搖頭丸、開心水、神仙水等。目前,我國已列管431種毒品和整類芬太尼類物質,但新類型毒品不斷出現。

譬如含LSD 成分的「郵票」、向學生兜售的「聰明藥」以及逐漸蔓延的「0號膠囊」、「G點液」、「犀牛液」等色胺類物質。有的變換包裝,偽裝成食品、香菸等,如「奶茶」、巧克力形態的毒品;有的是未列管的毒品替代品,如號稱「改良K粉」的氟胺酮;還有新精神活性物質作為第三代毒品,在國內迅速擴張,且花樣不斷翻新,如合成大麻素「娜塔莎」等。據國家毒品實驗室檢測,全年檢測出新精神活性物質41種,其中新發現5種。

請毒品「郵票」 圖自中國禁毒在線點擊

盛利霞強調,想要遠離毒品侵害,避免「被吸毒」,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 不要獵奇嘗試

年輕人相對獵奇心比較強,想要嘗試新鮮事物。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有人推銷價格比較昂貴的新產品,比如奶茶、巧克力、酒等等,不要輕易嘗試。

2、 不參與吸毒團夥

不少新型毒品是多人甚至十數人共同使用,當了解到周圍有類似人群,應主動迴避來往,對於其共同使用的物品,要儘量躲避。

3、 避免藥物濫用

一些藥物中可能含有成癮成分,如果沒有按醫囑服藥,可能會出現成癮行為,甚至導致使用非法藥品。對於這類處方藥,要嚴格遵照醫囑,按時停藥。

4、 莫接陌生食物

在不熟悉、不了解的場所中,如人員相對複雜的聚會場所,進食或進水都要小心。陌生人、不熟悉的人給予的食品或飲料,都要非常慎重。

5、 留心環境薰香

在陌生的場地,尤其是人員相對較少的陌生環境中,如果有薰香等不熟悉的氣味,應當儘量遠離。

相關焦點

  • 「郵票」「聰明藥」「0號膠囊」「奶茶」「巧克力」?!小心新型毒品!
    「郵票」「聰明藥」「0號膠囊」「奶茶」「巧克力」?!小心新型毒品! 2020-06-27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禁毒俠提醒:遠離毒品,青春不「毒」行
    潛在的危險看不見但不少 " 隱秘的角落 " 其實看得見關於毒品禁毒俠作出重要提醒青少年的身體還處於發育階段相較於成年人毒品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更大一定要遠離毒品青春不「毒」行不要以為毒品離我們很遙遠毒品「改頭換面」新型毒品花樣多,隨時警惕抱戒心。如含LSD 成分的 「郵票」、向學生兜售的「聰明藥」以及「0號膠囊」 「G點液」 「犀牛液」等色胺類物質,品種五花八門。
  • 高考前,請勿迷信「聰明藥」,警惕新型毒品,別讓孩子變成癮君子
    於是市場上悄然出現的一種「聰明藥」成了家長們的首選,這種在其他國家濫用嚴重的「聰明藥」正在悄然荼毒著廣大的考生。除了這種「聰明藥」還有更多的新型毒品披著迷惑性花裡胡哨的外衣,悄然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常人無法察覺的方式損害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有必要給孩子們普及一些關於毒品的知識,防止他們被毒販利用,沾染毒品,或者淪為販毒工具。
  • 「聰明藥」可快速提高成績?清醒一點,這可能是新型毒品!
    這很可能是新型毒品!近日,揚州市中院法官判決了一起大學生在校內售賣 " 聰明藥 " 案件。莫達非尼等精神類藥品是國家管制的一類精神藥品,屬於刑法走私毒品罪的打擊範,代購 " 莫達非尼 " 等同走私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黃某、陳某等人最終分別獲刑三年至三年九個月不等。這些新型毒品,要警惕!
  • 危險的「0號膠囊」
    在兩人的關係中,小軍扮演女性角色,這一角色在男同中,被稱作「0」,該膠囊主要是女性角色的男同在使用,故得名「0號膠囊」。   在中國疾控中心性艾中心預防幹預室副主任徐傑看來,「0號膠囊」的危害不僅在於其會對人體機能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使用後出現的亢奮及幻聽、幻視等現象,會使安全套使用率在男男性行為中大大降低,從而為性病愛滋病的傳播提供了土壤。
  • 高考前被家長們賣斷貨的「聰明藥」是毒品嗎?
    有兩個家長反映,高考前,那些賣聰明藥的都賣斷了貨。家長與考生問得最多的是——聰明藥是不是毒品?先回答市面上常提到的三種聰明藥,可以肯定的說,這三種聰明藥在我國都是一級管制藥品,濫用的話就是毒品。如果是未經允許,私自賣的話,這些賣藥的人可能會掉腦袋的。三種常見的聰明藥聰明藥的流行或多或少的跟一些影視作品有關。
  • 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新類型毒品增多 識別查處難
    根據公安部網站近日公布的《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萬名,繳獲各類毒品65.1噸;查處吸毒人員61.7萬人次,處置強制隔離戒毒22萬人次,責令社區戒毒社區康復30萬人次。《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毒品濫用形勢繼續好轉。
  • 這種「郵票」竟然是毒品!兩名嫌疑人因涉嫌販賣毒品罪被批捕
    甲蓋大的小紙片被密封裝在塑膠袋內看上去就像是一張郵票但素它卻是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這種毒品毒性極強經過訊問,王某稱是其通過網上微信購買的新型毒品「郵票」。經鑑定,上述紙片中檢出了麥角醯二乙胺成份。經偵查查明,王某的上家是兩名湖南籍男子龔某和彭某,龔某從彭某處拿貨,再通過微信與王某交易,通過郵寄的方式給王某送貨。去年12月初,我市警方趕赴湖南,將龔某和彭某抓獲。目前,兩人因涉嫌販賣毒品罪被依法批捕,案件仍在進一步審查中。
  • 戒毒科醫生:利他林等聰明藥是毒品 可能讓你變抑鬱
    臨近中高考,一種號稱可以提高專注力、短期內提高學習成績的「聰明藥」又開始在社交軟體上瘋狂傳播。自2016年有關媒體報導的「聰明針」和「聰明藥」從美國傳入中國以來,立刻就成了許多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救命稻草。儘管有關「聰明藥」成癮、「聰明藥」是否屬於毒品的討論從未間斷,但仍然有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一瓶50粒的「聰明藥」甚至被炒到數千元。
  • 這些新型毒品就在孩子身邊
    據統計: 2017年,14%的人報告稱自己在此前的12個月內至少使用一次像利他林這樣的毒品。 而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 所謂的「聰明藥」,其實也根本不是什麼聰明藥。
  • 三代毒品可能已經在你身邊,可是你不認識它
    這種藥據說能提高注意力和記憶能力,提升智商,在高三圈中頗有市場,這就是傳說中的「聰明藥」。一開始,孩子的注意力確實提升了,據說早上十點看書到晚上十點都不乏,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可惜好景不長,孩子開始出現不良反應:上癮,不吃藥就脾氣暴躁,脫髮,頭疼,失眠,噁心,幻覺等等。經過醫學檢查,才明白孩子吃的不是什麼「聰明藥」,而是毒品!
  • 大學生網購海外「郵票」,竟被判刑!
    經法醫毒物鑑定:上述毒品「郵票」中含有麥角醯二乙胺成分,是國家嚴格管制的第一類精神藥品。法院認為被告人龍某違反毒品管理法規,非法將毒品大麻、麥角醯二乙胺郵購進國境,其行為已構成走私毒品罪。被告人龍某被抓獲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且自願認罪認罰,依法從輕處罰、從寬處理,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 做好五件事,疏通乳腺遠離「癌」
    做好五件事,疏通乳腺遠離「癌」!第一件事:戒掉愛吃垃圾食品的習慣女人都喜歡吃零食,油炸食品、甜食等,無論心情好壞都愛吃,不知不覺中攝入過量的脂肪、煙燻、醃製、燒烤類食物,體型漸漸豐滿,激素分泌過多。第五件事: 保持心理平衡惡劣的情緒是癌細胞的活化劑,而情緒愉悅則是防癌妙方。因此,女性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理智地對待人際關係、家庭、婚姻等方面出現感情糾紛及情感危機。
  • 安眠的「藍精靈」提神的「聰明藥」,全是毒品!
    「和吸食傳統毒品相比,濫用藥品看起來更溫和、更隱蔽,但危害一樣大。」市禁毒辦相關負責人說。濫用國家管制藥品令人擔憂上海男子蘇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幫好友購買「安眠藥」,竟構成販賣毒品罪。去年9月,蘇某收到一位好友發來的微信,對方自稱睡眠不好,想向其購買3板名為「藍精靈」的安眠藥。
  • 真聰明就遠離「聰明藥」,買賣它是違法的!
    當年我只是想想,如今的大中小學生卻真的用上了「聰明藥」。只是這聰明藥似乎要命!聰明藥會上癮《新京報》前兩天報導了一則這樣的新聞:田靜(化名)在讀高三的時候,壓力很大,成績一直下滑,她自己和父母都為此非常焦慮。
  • 新型毒品混在奶茶裡,多名00後已受害……
    甚至還有些新型毒品,直接威脅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02前段時間,就曾爆出這樣一則事件。為了女兒能好好備戰高考,媽媽竟找到一種「聰明藥」,買來給女兒吃。最後經過醫生檢查,才知道,孩子服的根本不是什麼聰明藥,而是毒品。喪心病狂的犯罪分子還將這種毒品摻在奶茶裡,賣給學生。為了能變「聰明」和成績提升,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購買。
  • 撕開毒品的偽裝,這個假期讓我們勇敢說不
    一、聰明藥有些青少年學業壓力大或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憂心,容易誤信這種瓶裝或鋁塑包裝的藥片或膠囊,其本質為莫達非尼、哌酸甲酯為主的毒品,具有一定的興奮效果,實際上這種藥物並無提高智商的能力,只能短暫提高注意力。
  • 女子涉嫌販賣新型毒品「聰明藥」獲取高額利潤,在廈落網
    製圖/張平原臺海網9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從印度購買藥品,輾轉寄回國內,再賣給下家……沈某的經歷,似乎與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劇情相似,不過,她「海淘」代購的,卻是在國內俗稱「聰明藥」的新型毒品。同時,警方也通過這起案件提醒所有「海淘」相關人員,切勿代購類似新型毒品。外貿員工海淘代購「聰明藥」9月份,思明警方接到線索,上海警方在打擊一個毒品鏈條時,抓獲一名販賣新型毒品的嫌疑人。順著這名嫌疑人的毒品來源,上海警方發現一名叫沈某的毒販藏在廈門。
  • 新型毒品正在悄悄接近孩子,看完後怕
    但更可恨的是這些不法毒販,打著「聰明藥」的旗號,將毒品專門賣給那些想變聰明的學生! 據調查,像田靜一樣吃「聰明藥」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還有很多,有的賣家甚至成立了「聰明藥」交流群,用「高考」「考研」等字眼進行宣傳,還有人每天在群裡分享用藥經驗。
  • 毒品與藥品有什麼區別?
    毒品知識:人體藏毒 人體藏毒,即把毒品包裝成膠囊的形狀,然後吞下去。一個人一次可在體內藏毒五百至一千五百克。吞食毒品一般用時五至十多個小時。毒品吞進肚子、塞入肛門,警方不易發現,但藏毒人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