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
01
前幾天,是「國際禁毒日」(6月26日),一則熱搜的視頻新聞看得我毛骨悚然:
6月22日,海南三亞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毒品案。
不同於以往新聞中報導的販毒(粉末狀毒品)案件,這次毒販分子竟然將毒品偽造成飲料的模樣(液體狀),試圖混入當地市場進行販賣。
這些「偽裝」後的毒品到底長什麼樣?
看到它們的真面目,真的把我驚到了,這和普通的飲料根本沒什麼兩樣!
圖片來源:三亞廣播電視臺
細思極恐!
這樣炫酷的包裝,顯然不是給「久毒成癮」的「癮君子」準備的。
警方介紹,這個看起來跟飲料一樣的新型毒品,成癮性非常高,是專門用來迷惑青少年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新型毒品已經流入市場了!
學校附近的KTV、某個不知名的小超市、小商店飲料貨架上,孩子可能隨手就能買到,然後毫無防備地把毒品當飲料喝進肚子……
據了解,這款名為「咔哇潮飲」的飲料中,含有「γ-羥基丁酸」(第一類管制精神類藥品)。一旦濫用就會造成暫時性記憶喪失、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與酒精並用會加劇危險性,甚至會失去意識、昏迷及死亡。
不少網友直呼:太恐怖了!真的很容易騙到未成年人,千萬不能碰啊!
誰能想到,毒品換個包裝、換個身份,居然輕易地就被人們買到,更被毒販子大搖大擺地送到我們的孩子身邊,讓人防不勝防!
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還有一些毒品化身為「補藥」,不僅迷惑了孩子,還迷惑了家長,被父母親手餵進孩子的嘴裡!
02
去年,新京報曾報導過一個高三女生,在高考前染上了毒癮。
而這個所謂吃了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聰明藥」竟然是媽媽買給她的!
田靜(化名)是一名高三學生,高考在即,可成績卻不太理想。
媽媽遞給她一粒白色藥丸:「有人吃了這個成績就變好了,你試試。」
田靜想都沒想,混著水吞了下去。
那陣子,在媽媽的督促下,田靜每天都會吃兩粒,甚至三粒。
沒想到,這之後田靜覺得自己頭腦特別清醒,像電腦一樣能記住任何東西,學習上「開掛」狀態啟動。
兩個月後,田靜的學習效率真的提高了,月考穩坐年級前十的寶座。
那時候她覺得,媽媽給自己的白色藥片,簡直是助力學習的神器啊。
可慢慢地,媽媽發現了孩子的異常:
服藥一個多月的時候,田靜開始大量掉發、失眠的症狀,整夜整夜輾轉反側,痛苦不堪。
擔心孩子出什麼問題,媽媽立馬停了藥。
本希望孩子停了藥後能恢復正常,沒想到,停了藥後的田靜,比沒停藥前的狀態還要差,她經常感覺全身都不舒服,頭疼、噁心,根本沒法集中精力好好學習。
直到媽媽帶她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
原來,這種所謂的「聰明藥」,真正的商品名稱叫「利他林」「專注達」,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化學結構,成分差不多。
在國內,利他林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和冰毒同等級別。醫生介紹說,這種藥越吃會越上癮,劑量也會越來越大,非常危險。
媽媽當初買它,也是聽說這種藥能夠讓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提升「智力」,對於正在上高三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好東西」。
可是沒想到竟讓孩子因此染上了毒癮!
媽媽愚蠢的行為讓人感到氣憤,這相當於毀了自己的孩子啊!
但更可恨的是這些不法毒販,打著「聰明藥」的旗號,將毒品專門賣給那些想變聰明的學生!
據調查,像田靜一樣吃「聰明藥」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還有很多,有的賣家甚至成立了「聰明藥」交流群,用「高考」「考研」等字眼進行宣傳,還有人每天在群裡分享用藥經驗。
因聰明藥而染上毒癮的患者中,最小的年僅14歲!
把毒品偽裝成能有助學習的「聰明藥」,除了讓人毛骨悚然外,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世上沒有後悔藥,同樣,也沒有聰明藥。
千萬別想著不動腦就能變聰明,任何想一勞永逸、走捷徑的事情都是騙人的。
或許,就是因為一次的好奇或從眾心理,就會在壞人的誘騙下掉入永遠無法回頭的深淵。
03
然而,壞人之所以壞,是因為他們沒有人性的底線。
近年來,各種極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不斷出現,悄悄地盯上了我們的孩子!
毒販不擇手段地牟取暴利,毒品的偽裝也越來越五花八門,很多看似正常的糖果、零食、玩具……它們的背後都暗藏殺機!
然而,多一人知道,少一份傷害。
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專門針對青少年而偽裝的毒品,希望父母都能提高警惕,同時也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和鑑別這些新型毒品。
郵票
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外觀與普通郵票無異,主要成分為麥角醯二胺(LSD),屬於半人工致幻劑,毒性是一般搖頭丸的3倍,幾微克就足以讓人產生幻覺。
可怕的是,這種「郵票」只用接觸皮膚就能起效。
使用後通常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並出現急性精神分裂和強烈的幻覺,嚴重的會產生輕生念頭,甚至曾有人服食後跳樓自殺。
奶茶
「奶茶」以粉末狀為主,與正常的咖啡、奶茶外形無異,即衝即飲,衝泡後散發奶茶香味。
這種「奶茶」多為冰毒和K粉混合而成,食用後會使人產生強烈的興奮感,且極易成癮。
長期食用會消耗人的體力,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中毒反應,甚至會致人死亡,對身體傷害十分巨大。
果凍
這種果凍狀物品與市面上售賣的食用果凍大小、形狀基本相同,外包裝上有特殊的標記。
其含有冰毒、大麻等成分,形式比較新穎,有強烈的致幻作用,一旦誤食,後果不堪設想。
跳跳糖
又叫「爆炸糖」,包裝上寫著「跳跳糖」字樣,還畫著可愛的卡通圖像。
「跳跳糖」是多種毒品的混合物,遇水即溶,即衝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都不發生變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這種新型毒品後勁很強,喝一次兩天大腦都會處於興奮狀態當中。
巧克力棒
這種巧克力棒,又名「雅典娜小樹枝」「維納斯香薰」等。
經國家毒品檢測,其中含有我國管制的MDMB-CHMICA成分。
經專家論證,1克MDMB-CHMICA的依賴性潛力相當於10.5克海洛因,吸食後,人會產生強烈幻覺,嚴重的神經中毒反應還會危機生命。
可樂
「可樂」的包裝很像我們平時喝的可樂縮小版,是跟藿香正氣水一樣的小型藥劑瓶。
其主要成分為氯胺酮,吸食微量就會致人產生幻覺,引起發狂症狀。
與冰毒相比,「可樂」的市場售價高出冰毒10倍,吸食方法不同,對人體危害也更大。
曲奇餅乾
從外表看,與某款曲奇餅乾並無差異,非常仿真。但打開包裝袋後,並沒有真正餅乾的香氣,從氣味上其實很好辨別。這種大麻餅乾價格昂貴,一片售價高達50元人民幣。
大麻 「麻痺性」很大,與香菸相比,大麻煙對肺部的危害是香菸的十倍。
長期吸食大麻會破壞中樞神經,人會變得焦慮、暴躁,甚至可以出現幻覺;嚴重的還會損害心腦血管和免疫系統。
巧克力
與真正的巧克力相比,這種「巧克力」包裝簡陋,沒有任何品牌商標。
雖然形似巧克力,但它其實是毒販用大麻熬成的油摻製成的「巧克力」。大麻的危害不言而喻,這裡再次提醒家長教會孩子辨別毒品。
彩虹煙
因人在吸食的時候,會產生五彩斑斕的煙霧,「彩虹煙」因此得名。
它的外形和普通香菸很像,自帶香氣,混雜的毒品成分不明,因此危害更大。
更令人擔心的是,彩虹煙的使用者平均年齡不足18周歲。不法分子將「彩虹煙」的目標直接瞄準青少年群體,讓很多未成年人接連中招。
04
鍾南山在今年的國際禁毒日的宣傳片上這樣說道:
「吸毒是絕望和死亡的代名詞,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應珍惜。」
面對這些形態各異、五花八門的新型毒品,我們做家長的究竟如何做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呢?
多給孩子普及毒品知識,而不是諱疾忌醫,避而不談。
只有讓孩子了解毒品,知道毒品的危害,「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避免他們誤食毒品,甚至被有心人欺騙和利用。
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學會接納和傾聽孩子的心聲。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到:父母不願意傾聽、理解孩子的話,最終可能會喪失傾聽的機會,到最後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父母說。
很多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極少得到父母的關心,他們不會跟父母交流、更不會將心事說給父母聽。
所以,我們除了在生活上照顧孩子以外,更要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學會接納和傾聽。別讓孩子把「找刺激」作為情緒的發洩口,讓毒品有機可趁。
告訴孩子,人生的底線在哪裡。
「我只是好奇」「我只是想試一次」「別人說不會上癮」……
殊不知,多少孩子就是因為不知道人生的底線在哪裡,而被好奇心驅使、被朋友慫恿、被壞人引誘,從而走上了吸毒,甚至販毒的不歸路。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碰,什麼必須遠離,人生的底線在哪裡,父母們必須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應時常提醒孩子:
少去人員混雜、管理混亂的娛樂場所,朋友結伴也不行。
外出就餐時,確保食品在視線範圍,拒絕來路不明的茶水和飲料。
不要輕易食用別人給的食物,尤其是已開封的,好朋友給的也不行!
那些號稱「比菸酒危害小」的不明食品,更要堅決拒絕。
永遠牢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保護孩子,遠離毒品,是我們每個父母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識毒、禁毒、防毒,更是每一位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願世間再無毒品,人人喜樂安康。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