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毒了,我媽餵的":「新型毒品」來襲,家長千萬注意!

2021-02-08 醫學生


來源:醫路向前巍子

                             


「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新京報》最近的調查報導中,看到了一例細思極恐的案件:

                             

田靜(化名),是一名備戰高考的高三女孩。由於學習成績不溫不火,望女成鳳的媽媽一時心急,不知從哪搞到了一片片白色的「聰明藥」。

                             

                             

而急於提升物理成績的田靜呢,也從一開始的每天一片,到兩三個月後的每天兩片、三片,不斷加劇著自己的用藥量。

                             

那時候的田靜和媽媽並不知道,她服用的「聰明藥」,其實叫「利他林」

                             

據醫學專家解釋:

                             

「利他林具有成癮性,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與冰毒同等級別。」作為精神興奮劑,利他林的作用原理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

                             

                             

服用「聰明藥」後的田靜,學習成績果真提高了,月考穩坐年級前十的寶座。

                             

媽媽和她都非常高興,愈發覺得「聰明藥」療效神奇!

                             

但是,一些奇怪的症狀也開始出現:田靜開始掉發、失眠,狂躁不安、抑鬱難忍,幾乎每一個夜晚都在輾轉反側中度過。媽媽發現了這些異常,給田靜停了藥……


                             

停藥後的田靜痛苦不堪,心慌、煩躁、食欲不振,「總感覺自己就要猝死了」。於是請求媽媽讓自己重新吃藥,卻遭到了媽媽的反對。

                             

之後的事情,開始超出媽媽的想像。

                             

為了能夠繼續吃藥,田靜只能背著媽媽在網上尋找藥販子,花高價去購買「聰明藥」。

                             

雖然從藥販子手中拿到的藥丸不是白色的,可這種來歷不明的粉紅色藥片,很快就成了田靜的續命劑。

                             

有一度,田靜常常出現幻象:背後有同學,在不停晃影子。還有一陣,田靜常常覺得有人要謀殺她。

                              

但她還是離不開這種藥,而且越吃越多。

                             

田靜不知道,這種「續命劑」並不是什麼救命良藥,而是使人成魔的搖頭丸。

                             

田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最初只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怎麼會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淵。

                             

彼時的田靜,已經被送往戒毒醫院長期治療,而高考,也成了她一生悔恨,卻無法企及的目標。

                             

                             

在北京高新戒毒醫院裡,濫用苯丙胺類毒品(搖頭丸主要成分)的成癮者,佔據了70%左右;在這70%裡面,有超過一半的患者,是因「聰明藥」濫用成癮後,接觸到藥效更猛更強的搖頭丸等毒品的……

                             

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才14歲,也是在網上購買利他林時買到了搖頭丸。

                             

你還覺得毒品離孩子很遠嗎?

                             

除了這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案例,毒品侵蝕孩子的例子數不勝數。


                             



「接觸即吸毒」

                             

前不久還有一則新聞,看了令人頭皮發麻:

                             

16歲女生小琪有次跟幾個朋友去酒吧。

                              

她那個年紀,對酒吧、蹦迪、燈紅酒綠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背著家長偷偷去了。

                              

去了酒吧之後,朋友介紹幾個新朋友給她認識,其中有個叫豪哥的,對小琪特別熱情。

                              

跟小琪聊熟了,變魔術似的變出一片「郵票」:「你猜這是什麼?」

                              

小琪涉世未深,哪裡知道這裡的把戲,伸手就去摸他手掌心的「郵票」問道:「這不是貼紙嗎?」

 

豪哥笑笑,露出舌頭,把「郵票」貼到舌上:「這個可以吃的,你要不要試試?」


小琪對陌生人還是有些畏戒,所以拒絕了他。


後來發生什麼,小琪就不知道了,等她醒來,已經是第三天,而且是在警察局。

 

酒吧老闆報的案。據說,那晚,酒吧的人都走光了,就小琪一個人在那裡大喊大叫,說的話顛三倒四,老闆根本聽不懂,而且一直說到第二天中午,亢奮十幾個鍾,不休不眠。

 

警察局一驗,小琪吸了毒。

 

小琪當然不認:「不可能,我有沒有吸毒自己還不知道?」

 

警察掏出「郵票」問她:「碰沒碰過這玩意兒?」

 

小琪心虛了:「看過,但我沒吃……」

 

警察告訴她:「這個不僅吃會上癮,皮膚接觸過,毒性就會滲入。」


警察說的這種毒品,長得像一張小紙片,因外形而俗稱「郵票」。



「郵票」其實是一種新型毒品LSD,屬於第三代毒品。

 

它是一種半人工致幻劑,是迄今發現藥效最強的精神藥品。

 

LSD本身無味無色。

 

放入食物飲料,口服分辨不出異味。

 

它原形比指甲還小,用花花綠綠的卡通貼紙包裝外表,更是不易察覺。


△ 牆上的白色小點就是LSD,不仔細看會以為是牆壁斑駁、掉漆,迷惑性極強。


這樣一片小小的「郵票」,不到幾微克,就是一顆搖頭丸3倍的毒性。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裡,毒從口入,但「郵票」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不用吃,只要皮膚接觸過,就已經沾毒。

 

愛滋病傳染,都得是破皮流血的皮膚接觸,但「郵票」只要一接觸皮膚,毒性就注入血液。


這個世界有些角落太險惡了,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保護孩子,人人有責」


第三代毒品除了這種「郵票」形式,還有其他花樣百出的面目,讓人防不勝防:


去年10月,新型毒品「糖果」被海關查獲。這些色彩鮮豔的彩虹糖、包裝花哨的跳跳糖,卻是搖頭丸。




還有不久前,浙江桐鄉警方在檢查中發現,一些酒吧、KTV賣的一款叫做「卡哇潮飲」的飲料不同尋常。



經調查後發現飲料中含有γ-羥基丁酸,俗稱「神仙水」,無色無味,喝進去可能會喪失記憶,失去意識,甚至昏迷死亡,在我國屬於違禁品。 


因為無色無味的液體特性,使更多人在無意中成為毒品吸食者。


人民日報曾專門用圖文形式向大家列舉了一些「花式」毒品:



這麼多花花綠綠的零食,都是孩子喜歡吃的,真的很難分辨,一旦有壞人誘惑,孩子就可能誤食。


原本我們以為毒品離自己很遠,沒想到它們早已經喬裝打扮,變身為我們熟悉的樣子,滲透到了生活之中。


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吸毒人數達234.5萬,實際吸毒人數超過1400萬,而不滿18歲的就佔37.6%,吸毒人員呈現低齡化。


細想一下,這裡面有多少孩子是糊裡糊塗落入毒品的圈套?


2017年1月,南京的小艾應邀參加「轟趴」,因喝了陌生人遞來的調酒而昏厥,被3名男子迷奸。


2017年3月,河南安陽一女子與網友唱k,因喝了網友給的酸奶,出現渾身癱軟等症狀,被網友趁機強姦。


2017年6月,17歲的杭州女孩小玉約男網友見面,因喝下男網友買的牛奶陷入昏迷。第二天早上才發現自己遭到了侵犯,並被偷走了手機等財物。


.


從警方的調查結果來看,這些女孩並不知道自己在吸毒,一開始她們往往是接受了一杯「善意」的飲料,沒有防備心地喝了。


然後一個個落入了新型毒品的深淵。


當媽的,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恨不得把這些販毒分子抽經扒皮!歹人作惡,傷得卻是我們嬌嫩的孩子!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的同時 ,也在逐漸脫離大人們的視線。


在「新型毒品」穿起隱身衣、學會變形記的今天,作為家長,一定要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給孩子傳達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平時和孩子多溝通,告訴孩子要警惕「零食誘惑」,陌生人給的食物、飲料、不明物體不要去品嘗,脫離過自己視線的水不能喝。


同時,要教孩子學會識別這些「零食」「玩具」,買東西去正規商場,不在路邊攤販、街邊小攤上買三無產品。


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讓孩子親身見識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家長們可以安排時間,帶孩子參加一次禁毒普法活動,讓孩子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一定的安全防範意識。


毒品,化身千萬,讓人防不勝防。


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化身禁毒衛士,一起守護我們的孩子。


多關心孩子,警惕孩子的反常現象,平時和孩子多溝通,把安全教育落實到實處。


最後,我想借用一位緝毒警察的話,作為結束:


願那些成長於陽光下,沒經歷過陰影和黑暗的少年們,永遠能沐浴在陽光下,並永遠不為昏暗和黑夜所困擾;


也願那些迷途的孩子們知返,早日脫離惡魔的囚牢。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所有人




相關焦點

  • 「我吸毒了,我媽餵的」:別把毒品當成保健品吃
    高考後,父母都覺得不對勁,到醫院一查,田靜長期服用的不是聰明藥,而是搖頭丸,是毒品!來源 | 新京報田靜媽媽也沒想到:最初只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怎麼會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淵。超過一半都是從『聰明藥』開始,最後變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癮者。」
  • 「高考前染上毒癮,我媽餵的!」新型毒品混在奶茶裡,多名00後已受害
    警方表示,這類新型毒品外包裝比較有迷惑性,成癮性也非常高。近幾年,這類層出不窮的新型毒品,一直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各類毒品都偽裝成食品飲料的樣子,讓人防不勝防!甚至還有些新型毒品,直接威脅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媽媽,別餵我吃「聰明藥」前段時間,就曾爆出這樣一則事件。一名媽媽看到女兒田靜艱苦備戰高考,打算去找點「偏方」給她助攻。她悄悄購買了一瓶「聰明藥」塞給女兒,並告訴女兒:「這是聰明藥,吃了成績會變好,你試試。」
  • 親身經歷,分享我是怎麼從"躺贏式家長"到「模範家長」的
    「躺贏式家長」則指當下85後/90後父母,受社會時代、個人成長經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育兒方面並不過分追求結果,也不喜歡拿孩子攀比。在培育下一代這個副本的過程中,他們全程以佛系態度帶娃,同時善於利用外部工具(如小度智能屏、早教機、掃地機器人等)「偷懶」,然而往往最後都能輕鬆通關,且收穫超預期效果。
  • 「高考前染上毒癮,我媽餵的!」新型毒品正在悄悄接近孩子,看完後怕
    6月22日,海南三亞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毒品案。 警方介紹,這個看起來跟飲料一樣的新型毒品,成癮性非常高,是專門用來迷惑青少年的! 更可怕的是,這些新型毒品已經流入市場了!
  • 「高考前,我服用了搖頭丸,我媽餵的!」這些新型毒品就在孩子身邊
    文 | 油醬 最近,又掀起了「毒品」風波。 從脫口秀演員卡姆到演員牛萌萌吸毒被捕,網上關於「毒品」的熱議只增不減。 很多人認為毒品離普通人很遠。 事實貌似如此。
  • 戰"疫"響了,情感深了!
    2020,註定是多事之秋,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新年的第一天給大家特殊的拜年方式"居家拜年"。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我聽從安排,作為一名黨員我絕對服從命令聽指揮。 形式越來越緊,學校要求上報的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所以每天都要在班級群裡發不同的通知,分享不同的文件精神,不停地催促家長朋友回覆信息,填寫表格……有時感覺家長也挺累的但是沒有辦法,特殊時期不能掉鏈子。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一封大學生和家長的互動書信火了,母子倆用「兒臣」和「額娘」稱呼自己,真的是特別的可愛。千萬別客氣,否則我就不客氣了,空手而歸。只是深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的起點是父母懷抱,你的未來是修齊治平,弘毅致遠。所以額娘才狠心讓你歷練,吾兒可知"有多殘忍有多愛"。當然,吾兒自立並非始於今年今日,是家風使然。額娘一介弱女,尚能十九歲離家三千裡獨自求學,深信吾兒勝之。
  • "我,36歲,和甜蜜男談了一場戀愛,傾家蕩產!"
    賺到錢讓小琳對劉磊徹底放鬆了警惕,繼續更大的投入。11月16日,小琳先後將自己的千萬個人財產全部轉入劉磊指定網站。意外的是,她的孤注一擲,換來的是無法提現。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他們將探探、陌陌、抖音、soul等平臺或者讀書軟體稱之為屠夫們的「狩獵場」,頭像背景氣質且有錢。通過這些平臺,"屠夫們"潛伏,等待受害人。他們按照早就寫好的劇本臺詞,與對方搭訕,開始摸底。確定是可以屠宰的"豬"後,將"豬"分類,量身定製適合的劇本,通過感情升溫開啟"養豬"。
  • "我談了一場戀愛卻傾家蕩產!"比仙人跳悲劇 10000倍的,居然是這種騙局!
    11月16日,小琳先後將自己的千萬個人財產全部轉入劉磊指定網站。意外的是,她的孤注一擲,換來的是無法提現。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一種通過婚戀平臺、社交軟體等方式尋找目標對象,通過聊天發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後將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財等詐騙平臺進行充值、騙取受害者錢財的騙局。殺豬盤,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豬,建立戀愛關係叫做養豬,最後的詐騙行為叫做殺豬。」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兩歲半寶寶和她的動物"牧場",二十多隻動物友好相處
    最近幾天,又玩上了動物"牧場"的小遊戲,常常把我們逗的哈哈大笑。北極熊,還有面露兇光的鬣狗,勤勞的駱駝……"牧場"裡的動物共有二十多隻呢。關鍵是小孫女還一個動物前邊擺上一份食物,平均分配不多也不少,不過餵獅子和豹子吃蘋果,餵鬣狗吃花菜,恐怕它們要有意見了。僅有的一隻燒雞給了犀牛,它是不是特別得意?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那一年七月,我剛從江蘇省稅務學校畢業,即將二十歲,被作為第一批專業學校畢業生分配到遠離縣城的偏遠小鄉——浦棠鄉稅務所。上班第一天,因工作分工,我就與所長頂了起來。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不是"我愛你"!你知道嗎?
    知道"Ilove you"是什麼意思嗎?肯定會有人說:"這個啊,地球人都是知道!"我愛你"唄." 是的,我們知道這是一句告白的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它是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宣言,既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也是情人之間表達情感最直接的語言.但是,你知道嗎,這8個字母其實是有特殊意義的.當你聽到或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呢?
  • 新型兒童毒品竟然是貼紙?!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米粒媽前天看新聞,嚇到手機摔裂了屏保。一旁的米粒爸忙問我:「咋了?」是這樣的。經過化驗,女孩吸毒了,一切反應都是吸毒的副作用。女孩感覺天大的委屈,吸毒,這怎麼可能?她的父母被也誓死不認:「我們女兒,天天不是學校就是在家,哪有機會碰毒品?」
  • 漢中日報社婦聯與萬邦動物園牛排聯合舉辦"節約糧食 我是光碟小娃"活動
    10月17日,漢中日報社婦聯與萬邦動物園牛排共同開展"節約糧食 我是光碟小娃"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披薩,讓孩子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在披薩DIY製作臺前,家長和孩子一起杆揉麵團,然後挑選自己喜愛的食材開始製作披薩。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其實不是 "我愛你"
    肯定會有人說:"這個啊,地球人都是知道!"我愛你"唄是的,我們知道這是一句告白的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它是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宣言,既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也是情人之間表達情感最直接的語言. 但是,你知道嗎,這8個字母其實是有特殊意義的.當你聽到或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呢?
  • 妹子憑一紙500字"Costco神遊記"斬獲5所藤校和斯坦福!(附全文)
    首先,你千萬要記住一個名字了——Costco!美國高中生Brittany Stinson憑藉一紙講述"Costco神遊記"的神文,被五所藤校(耶魯,哥大,賓大,達特茅斯,康奈爾)以及斯坦福同時錄取。"我在過道上衝刺短跑,敬畏的看著身旁堆疊成山的貨品,我好奇,我想用觸覺,味覺體驗身邊的一切,我想把頭伸到冰箱裡,我想鑽進每一個縫隙。
  • 奶奶過年給孫女6.6元紅包,女兒:「媽,我以後不想來奶奶家了」
    奶奶過年給孫女6.6元紅包,女兒:「媽,奶奶是不是不喜歡我?」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事情,一位小朋友"嫌棄"奶奶給的紅包太小,鬧了不開心的情緒。寶媽王女士(化名)在一個討論"過年怎麼給紅包"的帖子下分享了一件事,去年過年帶女兒回爺爺奶奶家時,小孩玩得還挺開心的,但回到自己家以後,女兒就說:"媽媽,奶奶是不是不喜歡我?"王女士聽了一頭霧水,因為婆婆對孩子還是很疼愛的,她問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啊?
  • 防疫情宅家,延期開學,你這樣管教"神獸"也許是上策!
    外面春暖花開,我等為疫情所困。一場疫情肆虐,我們失去很多,宅家久了,百無聊賴。更有甚者,還要面對一個撓頭事,那就是對"神獸"管理教育問題!"遭罪",不少朋友調侃自家"神獸"作呀,打遊戲上網熬夜,早上不起床,上網課隔靴撓癢不頂事!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