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在後臺給我們留言說:
「孩子上課聽懂了,可是作業卻不會做,為什麼?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提升孩子學習效率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猜想,會不會是以下的原因呢?
1、作業太難了!作業內容和老師講的不一樣?2、孩子說懂了,可能是在敷衍家長?3、其實孩子應該是沒搞懂,只是覺得自己懂了吧?
為了徹底弄明白這個問題,今天我們特邀了周主任,給大家做詳細地分享 —— 想讓孩子學習效率翻倍,一定要做好這四類知識的總結。
其實,孩子在聽懂和會做之間缺少一個把外部知識內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總結對於學習的幫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01判斷是否真正理解的依據
如果不能自己總結,就說明沒有真正的理解。
例如:你看完一篇英語閱讀,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來,那一定沒看懂。
很多孩子說自己聽懂了、理解了,但就是講不出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較低級的認識階段,真正的理解,一定是能用清晰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出來。
因為從模糊的理解到清晰的表達,中間需要一系列新的認知加工,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總結可以作為是否已經掌握的一個判斷標準,能給別人講的話,你一定是懂了。
02總結可以幫助記憶
根據遺忘規律,一個人剛剛獲得的信息,除了那些印象深的、有意識記的、歸納整理過的,會保留較長的時間,其餘的都會隨著學習過程的終止,被迅速遺忘。
總結本身就是在搜索、激活那些微弱的、模糊的記憶並進行規整和強化。
例如:
在初二下數學會學到四邊形的內容,這塊內容的特點是:聽課很輕鬆,一做題就懵。
原因是:四邊形的內容好理解,但性質判定非常多,易混淆。
學生有沒有做過總結,有沒有梳理過,有沒有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在作業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沒總結這位同學,對每個選項的解釋都是不準確的,雖然判斷出了對錯,但是理由和選項不對應,對四邊形的知識不夠熟練。
>>>有總結這位同學明顯有過總結,每個選項解釋的都是很到位,而且對平行四邊形和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也就是新舊知識的聯繫)總結的比較到位。
03整理到自己的知識框架
我們對知識的認識都是從細節開始的,缺少總結,零散的知識就像是散落的珍珠,沒辦法串聯出精美的項鍊。
總結的作用就是把這些細碎、散落的知識整理有序、脈絡清晰,並整合到自己的知識框架。例如:學完角平分線的判定,就總結一下目前學過的能夠證明角平分線的方法:直接證明角相等。角平分線的判定;同時,梳理一下角平分線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
通過這樣的總結,不僅能讓我們對知識有整體上的認識,而且建立了與舊知識的聯繫,整合到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實驗表明,新舊知識之間建立的聯繫越多,我們對新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更為深刻。神經元之間建立的連接越多,到達這個神經元的通路越多,這個神經越容易被喚醒。
明白了總結的重要性,接下來就和大家具體展開說明,如何進行總結?希望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
下面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說明:1、總結什麼?2、總結的方法和形式。3、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科目不同,總結的內容也有較大差異,但各科的學習中有四類知識一定要總結:易錯點、混淆點、知識體系、同類知識。
01總結「易錯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可能遇到過一錯再錯的現象。
究其原因,多數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善於積累和利用易錯點導致的。
實踐證明,錯題本或專題本是避免一錯再錯的最佳利器。例如:在語文的學習中,易錯點的整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易錯的字詞,容易誤讀的字音等等,很多優秀的孩子會有一個專門的本來記錄這些。
02總結「混淆點」易混淆的知識點,如果不加以區分,在運用的時候通常會很混亂,不知道利用哪個知識點來解決。
在作業上的表現就是答案寫了很多,就是答不到點子上。
對於易混淆的知識,對比記憶和結構圖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對比記憶側重於區分知識點之間的不同,結構圖主要用於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方法:對比記憶例如:在數學的學習中,初二幾何會學習到三角形全等。因為總共要學習5種全等的判定方法,所以上完課之後,絕大部分孩子都是懵的,如果課後不進行總結、歸納整理,這種混亂的狀態會持續很久。
如上圖,把5種判定方法全部列舉出來,經過一次對比記憶之後,絕大部分同學在這塊內容就不再容易混淆,而且記憶也會更深刻。
結構圖例如:初學平行四邊形內容的時候,很多同學搞不清楚四邊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間的關係。到底誰包含誰?它們之間怎麼進行區分?結構圖簡潔明了,可以用於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總結「知識體系」
學習就是把外部知識整合進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
大腦的認知(或人的知識結構)就像一棵大樹,有主幹、樹杈、樹葉。在學習、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大腦都需要進行認知加工,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對這個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合適的位置安放。
通過刻意總結知識體系,能加速大腦認知加工的過程,提升學習效率。
梳理知識框架可以用思維導圖法。
例如:下圖中實數章節的知識體系,因為實數章節的知識點很多、內容分散。
通過思維導圖能幫助我們在大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避免很多同學一提到實數,腦子裡都是一堆零散的知識點,不成系統,總是遺漏重要知識點。
總結「同類知識」
將同類知識進行歸類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它有助於記憶,更有助於比較和理解。另外,新舊知識建立的聯繫越多,新知識越容易被記憶,在運用的時候越容易被提取。
記憶神經元就像一個交通樞紐,與周邊建立的聯繫多,到達它的路徑也更多,神經元被喚醒、激活的可能性越大。
對於相似知識,可以採用歸納表來進行總結記憶。
例如:學歷史的過程中有很多相似的知識,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影響。
把所有的戰爭都總結在一張表上,對比每次戰爭的主體、經過、結果、影響來類比記憶,記住相似,區分不同。歸納表,條理清晰且易於對比記憶。
>>>>結束語總結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提升學習效率。如果成為了孩子的一個學習負擔,比如很多孩子建了錯題本卻不看,或者花太多時間來梳理框架等等,就應該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