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說鄉愁。我的鄉愁在哪?年近花甲,寫點家鄉事,聊表鄉愁。
文/鄉下老農
釣烏子
接下來,我們說說最常見的,釣魚。
那時,有一板一板的魚鉤賣,用一個紙板從小到大排列著,分一號到十號。一板,好像是五毛錢。最小的,釣參子,一條魚不到一兩重;最大的,可釣到二十多斤的大魚——只要你拖得上來。
我們湖區,比較有趣、有特色的,是釣烏子。
烏子,是黑魚幼苗或幼苗群。
黑魚,我們也叫它才魚、財魚,學名烏鱧。它是湖中的地主老財,生性兇猛,惡狠狠兇巴巴的,胃口奇大,吃起其它小魚小蝦,毫不嘴軟,一條半斤重的黑魚一口吞下一條二三兩重的鯽魚、鯉魚不在話下。有時,它甚至能大口吞食其它黑魚產卵孵出的幼苗。
可它對自己產卵孵出的幼苗,卻是拼命護衛。
每年五六月份,天暖,水溫,草盛,荷葉田田蒿叢搖曳,就是黑魚產卵季節。一條成年黑魚每次產籽一萬多粒。起初,這些金黃色的魚籽一團團漂浮,兩三天時間,魚苗孵出,就像一個一個小蝌蚪,油黑油黑,大團大團匯聚成一片,像朵朵烏雲集群遊動——這即是我們說的「烏子」。
利用黑魚護子的特性,釣烏子,應時而興。
首先,在鉤上,活活掛上一隻土殼螞(土黃色的一種蛤蟆,體型稍小,喜歡吞食黑魚幼苗),張開的口中隱含著鉤尖。再將鉤餌輕輕拋向烏子周邊處,發出咚咚咚的水聲。一見有天敵入侵,潛在烏子下方的黑魚媽媽頓時怒不可遏,張開大口吞下土殼螞——你猛地起鉤,它就中計就擒。換上餌,再下鉤,繼續這一套。這時,你會發現,原來遊在稍遠的黑魚爸爸,已替代黑魚媽媽守護在烏子下方。見到自己幼苗受到天敵威脅將被吞噬,他更是怒氣衝衝一口吞來——奮不顧身,捨生忘死,前赴後繼,死而後已,何其悲壯,又何其慘烈!父母雙亡,這一窩烏子的命運就可想而知,青蛙吞,其它魚吃,鳥兒啄,很快就全軍覆沒。
物擇天競,殘酷無情。而在生物鏈的頂端,人也在其中播弄。
好在,黑魚這個種群,繁殖力特強,釣烏子滅掉了這一窩那一窩,並不見得減其總量。反過來想,要不是被滅掉一些,這水中全是黑魚的天下,那其他魚哪還有活路?
黑魚黑魚,的確是以黑為主,圓筒形的身子通體盡黑,只有腹部稍淡白。黑魚的生命力很強,據我接觸到的淡水魚來講,它居首位。有人做過實驗,把黑魚放在潮溼陰涼的陸地,可活半月之久。因為一般魚類只能吸進溶解在水中的氧,而黑魚還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它憑藉這一特異功能,當久旱無雨,湖水即將乾枯時,它能像某些動物冬眠一樣,即呈蟄伏狀態,這時它尾部朝下把身體坐進泥裡,只留嘴巴露在泥面以上,俗稱黑魚「坐橛」或「坐遁」,形成黑魚獨特的「旱眠」。這時它處於麻木狀態,可持續數周,等再次來水時便恢復正常生活。
遲(殺,方言,取其凌遲之意)黑魚,比遲一般魚要難,它的鱗片堅固,硬梆梆的,據說靠這鱗片,它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翻個水壩,越個田埂,都是可能的,如此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也是的,有的水塘,我們明明昨夜戽過,淤泥、草叢,恨不得掘地三尺細細搜索過,但第二天,竟然又能在其中發現黑魚!這的確說明,感到威脅的它連夜從隔壁沒戽過的坑裡爬過來了!或許它知道,剛剛戽過的地方,是最安全的所在。是不是以人心度黑魚之心?誰知哩。這天下難解之謎多矣,姑且信之,姑妄言之。
在湖區,早年,黑魚不算上等魚,主要是說它皮厚肉粗。像過年過節,一般不用來待客。可世道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赫赫有名了,先是潛江觀音壋豆瓣醬燒財魚,過路大客車川流不息接踵而至,再是漢陽「一撮毛」店招牌財魚菜吸引賓客趨之若鶩。眼下,以「荊沙財魚」為金字招牌的小店在省內外如星辰閃爍,財魚燜藕、財魚皮蛋湯……都成了美味佳餚。
說實話,像財魚燜藕之類,是不是我孤陋寡聞?我第一次在武漢吃到時,真有些吃驚:在湖區生活那麼多年,可謂天天與藕、財魚打交道,甚至於到了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地步,可就從來沒見到這麼搭配起來吃過!
創造性地吃,美食,豐美著人們的生活。
——————————————
湖村漁事——荊楚網約你講述釣魚那些事
家住長江邊的湖北人,對漁事有著別樣的記憶和感情。
釣魚,捉魚,流連於大江大湖,小河流水之間,留下的是快樂,對自然的嚮往。
被繁忙生活裹挾前行的你,可能許久未能再續漁事之樂。
此刻,還能用文字描繪出捉魚釣魚的美妙記憶嗎?
趕緊敲起你的健盤,分享你經歷過的「漁事」吧!
【投稿方式】
1、東湖社區:在【湖北文壇】版塊的【湖村漁事】欄目發起主貼,標題統一定為:【湖村漁事】+主題。
2、投稿郵箱:1517842714@qq.com。
【文章要求】
來稿文章必須為原創首發,體裁不限,字數在300-2000個以內,有圖有真相。(註:文字及圖片上不得帶有外網連結,及帶有廣告性質的內鏈,如有網友投訴質疑,經查實後,取消比賽資格並做刪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