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年職場生死線,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險,從這3點破局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年齡危機是職場上繞不過的坎,可能是35歲,38歲,也可能40歲,我們都說35歲,是因為它是一個代表性的節點。

我有個好朋友,安琦,一個35歲的IT技術員,前幾天聚會時他愁眉不展地給我說,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各種教育都要錢,父母年紀大了想要在一起住。雖然兩口子都在工作,但是三代同堂還是要換個大房子。

他之前也想過先把房子換了,那時候房子不貴,但想到房子會影響生活質量,還是把錢花在了吃喝玩樂的地方。帶著老婆孩子周末去旅遊,放假全世界玩,各種重大開銷花錢如流水,爽在了當下。

如今,限購又缺錢,也不敢有大筆的消費,畢竟孩子老人都在一個要錢的年齡段。買不起房子不說,工作也遇到了瓶頸,公司以財務危機為理由,暫停了他的升職加薪計劃,曾幾次想跳槽,但接連幾家公司都說他年齡偏大,不願意要他。安琦心裡不甘心,但現實又很絕情。想不到曾經以為什麼都不缺的自己,終有一天高不成低不就,卡在了人群最中央。

像安琦這樣過了35歲的職場人應該還有很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危機,以及如何才能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呢?

01 為什麼職場上會有年齡危機存在,尤其是35歲以上的員工?

25歲,你投給10家公司簡歷,可能回復的有8家、9家,公司巴不得你成長,內部各種培訓、教學、福利,甚至還花錢送到外面培訓。

然而35歲你再投10家公司,可能僅一、兩家回復,甚至都沒有;公司開始不指望你了,基本榨乾了,你工資還三五倍的高出畢業二三年的年輕人,性價比不高,開始默默躺進裁員名單內。

過了35歲,就是職場上尷尬的年齡。尷尬在於,這個階段來說,已經在職場上拼搏了10年以上,但很多人的工作能力、效率並沒有和年齡一樣相應增長,而你的開支卻和你生活中的破事一樣,在大幅度的增長。老人、車子、房子、孩子,大量的貸款和教育費用,讓你的開支遠大於青年人,而且這都是被固定死的剛性開支。一旦下滑,家庭立馬面臨斷糧的窘境。

為什麼很多企業不喜歡35歲以上的員工?我總結了以下4點:

第一,年紀大了,身體機能下降,經不起加班

25歲之前熬個通宵,睡一覺後依舊生龍活虎,35歲你再熬個通宵試試,連睡三天都緩不過來,身體已經告別996式的工作了。

第二,背負家庭責任,三天兩頭請假

35歲,上有老下有小,背負一身責任。老人生病了,孩子感冒了,都是需要請假上醫院,經常請假,耽誤工作的機率更大,同時還會影響團隊士氣。

第三,性價比不高

80%以上的人,要價不低,但其職業技能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生活中的各種破事卻越來越多,導致其對企業做出的貢獻越來越低。同樣的工資,也許可能請來幾個畢業兩三年的員工,還能幹更多活。

第四,行業和崗位的限制

35歲危機是網際網路企業首創的,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招聘的時候,基本不給35歲以上的員工面試機會。在201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是30歲,騰訊、華為都是28歲。35歲危機定律其實也不怪網際網路企業的老闆,因為程式設計師就是吃青春飯的。

有些風險投資,對網際網路企業老闆的年齡都有限制要求,30歲最佳,50歲以上一票否決。連老闆都逃不過年齡危機,何況下面的普通員工。

很多企事業社招時也有明文規定,35歲以下,就連考公務員也是。可見,35歲對每個人都需要重視,未雨綢繆、想好破局。除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創業、做生意、極少數的大企業高管等,35歲危機永遠存在,逃無可逃,唯有正面面對。

02 如何避免35歲「生死線」?

一切年紀危機,實則經濟危機,未富先老才是最恐怖的。危機的焦點主要在於你的收入與你所需要的花費是否能平衡。

第一,要從思維層面進行升級

這個時候你還認為只靠自己的業務能力就能實現飛躍,那說明你還太天真了。這個關鍵的階段,你需要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升級,具備更多的管理思維、戰略規劃思維、對市場熟悉洞察、商業思維等等。

這些可不是像之前的基本技能,通過日積月累的重複練習就能提高的。需要你去學會觀察和思考,同時在業餘時間去學習更多關於這些層面的知識,同時加以更多的實踐總結經驗。

比如,不要再單純的認為工作年限長就會漲工資,經歷是不值錢的。

在上海的時候,我曾經招過兩個銷售,一個工作3年的小A,一個工作1年的小B。

我本來想讓小A當主管,結果很快就發現,她被後輩小B全面碾壓了,業績上差太多了。我很奇怪,就去觀察她們的工作習慣,我發現小A完全沒有章法,全憑一些基礎技能在混;而小B每天都復盤自己的得失,總結規律和方法,她的成長是驚人的。後來小B的一年的成長,就相當於別人的好幾年,所以一年之後,她就升職了,工資翻倍。

所以,不要再執著於你工作幾年了。更不要以為,再工作個五六,七八年,工資自然就會漲,這種價值觀只適用於上世紀。以前以製造業為主,熟練工相對有優勢。現在新興行業崛起,迭代特別快,對思維能力更新的要求很高。你不去升級迭代自己的思維層面,工資就不會漲,甚至會往下降。

思維層面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見識,而這才是真正拉開職場人之間真正差距的開始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二,從人脈進行升級

這個階段我們對身邊人脈資源也要進行一次「優勝劣汰」的抉擇,雖然乍看上去這會顯得一個人很勢力眼,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觀察身邊那些事業有成的人,他們身邊也都是一些在各個領域相對來說比較成功的人。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吸引力法則,你是怎樣的人你就會吸引怎樣的人。靠近優秀的人你慢慢也會變成優秀的人,同時因為相互資源的交換,你會收穫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

所以,主動靠近那些能夠讓你變得更優秀更強大的人,放棄掉帶給你負能量和榨取你有利資源的朋友,雖然很殘酷,但你會變得更好。

第三,身體和身心都要更加健康

身體和心理健康這一點,可能有不少人會忽略,認為做好事業已經不容易了,哪裡還有時間去維護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其實,這就是本末倒置了,我們都聽過一句話:

「健康是「1」事業、財富、名譽種種都是「0」、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如果前面的「1」沒了,後面的「0」再多也毫無意義。

過來人都知道,職場人的後半場,最後拼的全是身體和心理,兩者缺一不可,我們已經在新聞裡面看到了太多因為忙事業而累垮自己身體的案例,同樣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導致的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所以,要避免中年職場「生死線」的最根本就是身心都要健康,這樣一個人的職場生涯才能走得長久。

03 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學會管理你的消費欲望

第一,儘快開始存錢,要有安全備用金

很多人喜歡拿外國說事,他們沒儲蓄,不照樣過得很好嗎?那是因為國情不同,那些儲蓄率低於中國的國家,除了確實吃不飽飯根本存不下錢的,哪個福利不比咱們好?

很多年輕人信奉有一塊錢花一塊,甚至有一塊花二塊,流行的話講,「不花錢,哪來的動力賺錢」,「錢是賺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典型的陷入消費主義的坑。

這些話很亮眼、很動聽,貌似很有道理,實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既花了錢,也賺不到錢,或者賺了點錢,實際上沒存款,有好投資機會也沒錢,只能靠販賣勞動力收入,死循環,窮循環,一直窮忙下去!

如果有這種習慣,35歲後,請務必收斂,並開始趁早存錢。有錢的時候,你沒把錢當回事,沒錢的時候,錢沒把你當回事,手裡沒存款,心裡沒底氣,你不僅會錯過很多機會,面對很多事情也只能望錢興嘆,說話都只能低聲下氣,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畢竟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養老金巨額虧空4.7萬億,年輕人能不能領到退休金,還是個疑問呢!有人感慨,能活到退休就已經不錯了。所以,家庭緊急備用金很重要。一般而言,家庭應對失業的緊急備用金,至少要能滿足半年的固定支出。就是說如果你被炒了,半年內,你和家庭的生活質量不會降低。

第二,管理你的消費欲望,同時不要犧牲另一半的事業

買東西之前,先衡量那個東西是否真的需要,是否是緊急而必需的東西。如果你連房子都沒有,就想著買車,可能你會很慘。給孩子的教育投入也需要量力而行。收入有限,就不要削尖腦袋往貴族學校送,害了自己,也可能害了孩子。

40歲之前,就不要急著過標配的消費生活,你還不配!更不要對另一半輕易說我養你之類的話,這樣說多半不帶腦子。

婚姻的一大作用,是抵禦風險,做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只會讓家庭風險大大增加,算一筆數就明白。4個老人加2個孩子,再加2個大人,8個人的開支全壓在你頭上,還有房貸、車貸、教育、醫療、交通、意外等,你確定一個人承擔得起?40歲之前,你可以透支身體,熬夜加班。40歲之後呢?從家庭的安全係數來說,不要輕易放棄另一半的事業,哪怕工資並不高,也比做全職媽媽、全職爸爸強!

沒結婚的,還應該早點結婚,早點生娃、早點買房。兩個人在一起,比一個人的時候,更會規劃,有規劃,人生中的很多大事就會提上議程,比如買房生子、比如在哪裡生活,然後慢慢朝目標前進。兩人同心,其利斷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二胎,還需謹慎,如果備用金足夠,沒話說。如果不夠,先優化家庭的財務結構,讓你的家庭有足夠應對風險的能力,再來考慮二胎,很現實,但也很真實。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一無所成?那是因為你還不懂這3點
    人到中年,一無所成? 那是因為你還不懂這3點一個人到了中年,也差不多該看透這世間的瑣事了。吃過苦也遇到過甜,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還一無所成,不能給家裡帶來什麼也真的算是失敗了。在一些事情與我們自身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要先學會保全自己,不能讓自己吃虧。很多時候都需要有底線,凡事觸及到了我們的利益都應該學會反擊。小張前段時間被人舉報公然行賄,檢察局對他進行了審問與調查。可事實上他並未行賄,知情人老高也沒有為他作證進行辯解,也不知道是得罪了誰導致被冤枉。此事使他被單位降了級。而他玩得好的老高也因此升了職。
  • 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那就要看你的能力如何了。年齡從來都不是有能力的人成功的限制,更別說在職場打天下了,有能力了,就沒有什麼生死線了。沒能力,或者能力還不夠,面對職場的生死線,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你的能力。
  • 人到中年,有3不買,你知道是哪3不買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就是人到了中年要有三不買。買在這裡的意思是指不買帳,不隨隨便便的接受,那麼就看一下以下三種買,你在工作中有沒有親生經歷過吧,以及自己當時又是做怎樣處理的。先不管自己有沒有到中年,提前對這三種不買做好預防措施,總歸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 35歲成職場生死線,35歲是找工作的坎,如何面對職場生死線?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 職場老實人,吃虧還不落好,只因這3點,看看你有沒有?
    職場上有一種人,最容易被人欺負,那就是所謂的「老實人」。相信會有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麼老實人安分守己,老實本分,卻總是最容易被人欺負的存在呢?再說了,老實人也很少幹得罪別人、傷害別人的事情,憑什麼老實人就一定要受他人的侮辱?其實,職場老實人,吃虧還不落好,只因這3點,看看你有沒有?一、平常「沉默寡言」,開口「笨嘴拙舌」。
  • 人到中年,身在職場最不應該做的事(系列三)
    人到中年,有哪些事在職場中最好不要做,你知道嗎?2. 為什麼有的人到了中年,在職場中還是錯誤不斷呢?【閒聊】人到中年,在職場中還是各種錯誤不斷,那離終結自己的職場生涯就不遠了。看似得過且過沒任何影響,一旦厄運到來,擋都擋不住了。所以,職場中那些不該做的事,就該收一收了。
  • 人到中年,身在職場煙有三不吸,酒有三不喝!
    職場中,煙是可以隨便吸,酒是可以隨便喝的嗎?2. 特別是人到中年,職場中有哪些煙不能吸,哪些酒不能喝呢? 二手菸不吸---特別是不吸菸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這個二手菸。就是別人吸完又吐出來的煙,最好還是遠離的好。現在空氣品質本身就有所下降,如果對二手菸還不加強控制的話,對自己的身體是會很大的危害。短時間可能不會有什麼明顯的不適,但到不適的時候就晚了。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所以,即便是女性和男性花費在工作的上的時間和精力一樣多,甚至有的人還比男性多,但也會遭到來自職場的偏見。 大部分的職場女性,隨著年齡漸長,面對工作上的破局、家庭的壓力和自我內在訴求的時候,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極其容易陷入到中年危機中。
  • 為什麼人到中年,寧願自己做生意也不去上班,4點原因告訴你
    為什麼人到中年,寧願自己做生意也不去上班,4點原因告訴你在職場上,隨著自己社會閱歷和工作年限的增長,我們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一旦人到中年,年齡階段在40-50歲時,我們的身體各項數據就會大不如從前,比如:記憶力,腦力,思考能力。
  • 人到中年,身在職場應該具備的6個品質,你知道幾個?
    在職場混到了一定的年齡,你知道應該具備哪一些品質嗎?2. 沒有這些品質,會對職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閒聊】人到中年,在職場應該具備一些品質,來維護自己的職場形象,以及確保自己的職場地位。如果這些品質做的不夠好,很有可能將影響到自己以往通過努力打造的一切,除了形象和地位,還有工作業績和同事信任等。
  • 你不知道的真相:升職越快的人,反而越「懶」,因為他們懂這3點
    但是我們卻發現,職場上有些人,好像整天無所事事,動不動就「摸魚」偷懶,為什麼他們也依然能夠得到領導的重要,比我們這些勤奮老實的員工,他們的晉升速度反而越快呢?你不知道的真相:升職越快的人,反而越「懶」,因為他們懂這3點。一、找到方向比盲幹更重要。
  • 在職場太老實總被欺負,做好這3點,讓你重拾自信受人尊重
    在職場太老實總被欺負,做好這3點,讓你重拾自信受人尊重你是否在職場經常性的吃虧,被打壓的都有一點動彈不得的感覺嗎,其實造就這些的原因基本都是自己太過於老實,所以經常會吃虧,但是有時候吃虧也是一種好事,不過自己也要去看吃的都是什麼虧
  • 人到中年,職場中這3件事你越發脾氣,反而越容易被人尊重
    人到中年,人老心不老,雖然說我們的身體逐漸不如年輕時那樣,但是我們的心態可不能也一起變老了。有個詞叫「寶刀未老」,人到中年,職場中這3件事你越發脾氣,反而越容易被人尊重。一、讓你背黑鍋的時候一定要發脾氣。
  • 人到中年,別執著於這3件事,早知早避禍
    人到中年,別執著於這3件事,早知早避禍當我們步入中年,我們的事業大多數都已經穩定,我們更加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怎麼面對中年這個年齡段。以下是小編所整理的三種你堅決不能做的事情。我們到了中年之後,一定要步步小心,這三件事不要做。1.過分誇大自己的成就當我們步入中年時,很容易因為自己所賺取更高的工資而沾沾自喜。但是不管你所賺的錢有多少,你都不要過於誇大自己的成績。
  • 人到中年,除了生死都是擦傷!——閒讀《寥寥中年事》
    這本書寫了22位中年女性的故事,作者告訴我們:即便生活一地雞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體面的中年人。人到中年無論男女,中年危機都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婚姻、職場、親情、育兒。這篇文章裡,我想聊聊中年的職場危機!畢竟對於普通中年人來說,錢就是生命線!先從我自己說起吧。
  • 人到中年,你在社會上地位越高,越要在這3個地方低調
    人到中年,你在社會上地位越高,越要在這3個地方低調很多人到了中年,逐漸地在社會有了自己的地位。因為我們到了中年,四十多快五十歲了,也在職場中混出了一點名堂。有些人已經成為了公司老闆的合伙人,或者是公司的高管。
  • 「人到中年,職場半坡」?錯!中年才是絕佳黃金期
    而嘆息背後,隱藏的卻是人到中年的疲憊、困惑和舉步維艱。不過,等一等,這篇文章,可不是讓你就此沉淪的,而是要大聲告訴你:不是這樣!這意味著:中年,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轉頭空」,而是絕佳的黃金期。那麼,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我們一起看一看三個不一樣的中年故事。
  • 人到中年,身在職場最不應該做的事(系列二)
    人到中年,想在職場中穩步發展,有哪些事最好是不要做?2. 這事情如果做了,會給自己的職場帶來什麼影響?【閒聊】人一到中年,就要在職場中有所顧及了,不能再像以往那樣不計後果地為人處事了。這裡的成本有時間、精力、以及金錢等,要深刻反思追星給自己帶來的價值,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追星。否則,你的職場地位將會因為追星而受到被人取代的危險!2.
  • 職場潛規則:35歲找工作沒人要?不看透這3點,不吃虧才怪
    人到中年,到了35歲還要找工作,也是很多人的無奈,如果可以一直待在公司安心工作誰不想呢,但是現實不會允許現在的中年人,可能是由於公司效益,被迫離職,也有的人因為現在的工作收益不能滿足自己的開銷,畢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有的中年人一家的開銷都是由他負責,因此只能去選擇找報酬更高的公司
  • 人到中年,要知道在職場哪三力不出,哪三覺不睡
    職場中說的不出三力指得是哪三力?2. 職場中說的不睡三覺又指得是哪三覺?【閒聊】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在職場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身體和名望的顧及。因為歲長的緣故,為人處事的風格就應該更謹慎老道一些。不討好的力不出---既然到了一定的年齡,對職場中的繁文縟節就應該更加免疫一些了。沒必要再為了某種衝動做一些下力不討好的事情,一來顯得自己辦事不牢靠,二來容易得罪職場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