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成職場生死線,35歲是找工作的坎,如何面對職場生死線?

2020-12-25 老夏分析師

人生是一筆滄桑,紅塵是一場過往。

時光不斷的前行,來不及回首,就已經站在人生的轉角處。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而在找工作的時候,大多數公司招聘要求裡都有低於35歲這條,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讓人特別難受。

為什麼會有35歲職場「生死線」這種現象呢?

35歲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很多公司到35都會開始裁減一部分上升空間不足的員工,這是一個在職場上特別普遍的坎,過去了,會越過越好,過不去,就很難受,所以也叫「職場生死線」。

1.體力開始衰退。

人的體力從35歲開始從頂峰慢慢的開始下降,這是人的自然發展規律。

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對體力要求高的工作就開始慢慢的不適應了,原來幹一天的工作也沒問題,過了35以後就開始覺得累了。

所以,對體力有了一定要求的公司就開始處理一些到了35歲的員工。

2.上升的空間太小。

35歲的員工一般工作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十年,如果平時不願意學習,或工作態度不是太積極,沒有進步的要求,現在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

對公司來說這樣的員工價值就太低了,自然就會清退一些這樣的員工。

3.需要新鮮的血液。

公司的需要的員工數量一般是比較穩定的,減少了價值低,上升空間小的老員工,就可以招聘更多的新員工,從新員工中再培養願意上進的人,提高公司人才的活躍度。

所以,每年公司都會有計劃地找35歲左右的員工談話。

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呢?

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要分二種情況分別研究,一種是還在上大學的大學生,一種是已經參加了工作的。

一. 大學生怎麼做準備呢?

大學生離35歲還有些時間,可以從容地進行規劃,雖然將來不一定會遇到35歲職場生死線,但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防患於未然還是很有必要的,有能力解決問題不如不發生問題;

1.發展興趣愛好。

有自己的專長是職場上最好的護身符,所以,要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進行有目的培養,讓興趣愛好能發展成自己的一技之長。

為什麼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呢,因為只有自己喜歡了,事情才能做長久,才能做好,才能自己努力,最後才能成為專長,成為自己的職場護身符。

2.選擇經驗要求高,體力要求低的工作。

35歲現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體力的自然下降,對一些有體力要求的工作不太適應了,那麼避免這類的工作也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改為選擇一些腦力活動為主的職業,比如,教師,醫生,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等,都是基本沒有體力要求的工作。

3.選擇朝陽產業。

男怕入錯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選擇的行業是非常重要的,個人是無法和一個行業的方向對抗的。

如果選擇了一個夕陽產業,公司能活下來,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個人的就業,發展問題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可能還沒到35,就已經遇到麻煩了。所以,一定要選一個朝陽產業,這樣,自己才有希望。

二.已經參加工作了的要怎麼辦呢?

參加了工作的人除了時間比較緊以外,還有很多外部條件需要面對,所以需要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再做新的工作規劃,儘量做對自己最合適的選擇,這一種實現起來難度就比較大。

1.系統分析,確定自己的位置。

已經參加了工作一段時間的人,有很多思維定勢和職業習慣,非常不好改變,所以轉行就不是太好的選擇。

所以,要在自己所在的行業裡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自己在這個行業系統的運行規律,然後確認自己在行業內的位置,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職責和晉升通道。

2.做出決策,並行動起來。

根據分析的結果,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決策,就馬上行動起來,早一天行動,早一天受益,到35歲的時候就越從容。

3.做一個公司需要的人。

35歲時,成為公司需要的人也更安全。除了晉升優秀員工外,公司還需要另外三種人,

第一種是全心全意為公司服務的。

這一種人主要是紀律和為公司著想的意識強烈,能力一般,公司為了樹立榜樣會留用,不會再在年齡上做文章了。

第二種是效忠自己的領導。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如果能成為領導的自己人,35歲也就不是問題了。

第三種是精神領袖。

在技術領域這種情況會出現,技術好,有一些人品又極佳的,願意為屬下爭取利益的人,他們一離開公司,會帶走一大片核心員工,所以在公司也很安全,也可以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總的來說,35歲職場「生死線」是職場競爭力不強的一個表現,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是通過努力學習,提前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那就要看你的能力如何了。年齡從來都不是有能力的人成功的限制,更別說在職場打天下了,有能力了,就沒有什麼生死線了。沒能力,或者能力還不夠,面對職場的生死線,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你的能力。
  • 睡前侃|35歲真是一道職場「生死線」嗎?
    最近有個詞上了熱搜,叫做「35歲焦慮症」。不知大家是否有所耳聞?作為「明明我們25歲群體才焦慮」的一員,初入職場的小白看到這個話題覺得很是好奇,35歲正是職業上升期,大多數人經驗豐富、事業穩定,焦慮什麼呢?
  • 年齡漸成職場歧視問題之最 國內職場35歲是一道坎
    年齡漸成職場歧視問題之最 國內職場35歲是一道坎   國內職場「35歲」成一道坎  搵工遭年齡歧視實為世界性議題  近日,廣州一位陳女士向記者投訴稱,自己是佛山一所民辦初中的教師,近日想換工作時卻發現,自己投了簡歷的學校,幾乎無一例外地告訴她,超過35歲的不要。
  • 「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瘋傳,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一張「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給「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答案」。 之前工作順風順水,45歲了被單位裁員,結果到處去應聘都不受待見。面對生活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黃磊被迫當起了滴滴司機。 「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瘋傳和《小歡喜》中黃磊的遭遇,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對於職場人來說,有兩條線橫豎我們是繞不過去的。
  • 35歲職場生死線,普華集團BOC商科證書打破人生下半場魔咒
    工作數年,依舊渾渾噩噩沒有方向,想將愛好變成事業又拿不出勇氣?同窗好友職業發展都不錯,自己卻遇到了職業瓶頸期?埋頭苦幹可少有晉升機會,身心俱疲也換不來一份「高薪工作」,如何謀求更好的發展?面對職場的明爭暗鬥,曾經的豪情壯志早已變成一地雞毛?工作熱情消失殆盡,失落感、挫敗感接踵而至,前方路況不明,身後已是萬丈懸崖?海外歸來自信滿滿,面試卻屢屢碰壁,外來的「經書」也有失靈的時候?......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
  • 快到中年職場生死線,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險,從這3點破局
    ,可能是35歲,38歲,也可能40歲,我們都說35歲,是因為它是一個代表性的節點。像安琦這樣過了35歲的職場人應該還有很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危機,以及如何才能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呢?很多企事業社招時也有明文規定,35歲以下,就連考公務員也是。可見,35歲對每個人都需要重視,未雨綢繆、想好破局。除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創業、做生意、極少數的大企業高管等,35歲危機永遠存在,逃無可逃,唯有正面面對。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年輕人,可能會沒結婚、沒對象,更沒有像35歲的中年人一樣有家庭分散了其精力和時間。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 32歲當總監,35歲送外賣,「職場35歲現象」比想像中更心酸
    ,但是一到35歲,卻都沒有了晉升的可能,不是做起了外賣騎手,就是開起了滴滴,成為淘寶店主,或者幹起了保險跟微商。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35歲成為了很多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就如網友調侃所說,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就只能送外賣了。評論過於真實,讓人心驚,而35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前段時間,網上關於騰訊開始清理三十五歲基層程式設計師的消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跟這張圖片上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
  • 職場「35歲現象」: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無論你有沒有畢業,無論你有沒有過30歲,都建議讀下這篇史上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 不可忽視的職場「35歲現象」 在最近的職業規劃觀察中,我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也正是從這些案例中,我們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作用。
  • 30歲前在職場混日子,3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有你嗎?
    有一個朋友,直到32歲前還一直不停的換工作,前段時間更是因為覺得沒前途工作量大斷然辭職,過完國慶便踏入35歲的中年行列。一休息就是大半年,手裡的存款也花得差不多了,又想起了工作,準備投簡歷。本來以為找工作很容易,沒想到三個多朋過雲了,卻仍然還在待業,不是能力不符就是工資太低。
  • 女性35歲以後就註定是職場的淘汰品嗎,如何破局?
    二胎時代的到來,80後反倒成了生二胎的主力軍,所以,對於很多35歲的人,負擔很重。但這僅僅是家庭的壓力,職場的壓力可能更大。35歲沒有了年齡的優勢,歲月在臉上留下了無情的痕跡。親愛的你,請相信自己,35歲的女性不是職場的淘汰品。如何做得更好呢?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問題: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小劉作為資深工程師,月入5萬,在公司技術優勢很明顯,但在公司危機時刻,高工資反而成了劣勢。老闆認為他的工資太高,卻沒有體現出相匹配的價值,所以主張將他裁掉。小劉一直以來都處於舒適期中,除了寫代碼,什麼都不會,被裁後只能在網上投簡歷找工作。
  • 職場」35歲門檻「,怎麼邁?
    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  自從過完34歲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許露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在一年內失去現有的職位,「公司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
  • 導致35歲職場危機的3種狀態!早知道,早預防!
    很多人在步入35歲的年紀之後,感覺在目前的崗位上越來越難熬了,想要跳槽,卻又發現工作越來越難找了。35歲,似乎成了工作十多年的職場人,職業生涯中的一道檻。然而,年齡真就是所謂「中年危機」、「35歲職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嗎?
  • 面試官:「你都35歲了還換工作」該怎麼回答?看看職場高人怎麼說
    面試官:「你都35歲了還換工作」該怎麼回答?而在找工作中,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求職經驗是很少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面對面試官的一些問題,可能都緊張得有些說不出話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試官對於這種應屆畢業生也是比較寬容的,一般都是先讓他們放鬆一下心情,調節自己的情緒,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回答問題。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35歲,正是帛裡裹珠風月初霽的年紀。 但很多女性的35歲,卻處於心慌、焦慮、迷茫的狀態之中。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 華為裁員7000,騰訊勸退35歲以上員工,中年人如何成職場贏家?
    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網際網路時代,為什麼35歲以上的人,在職場上如覆薄冰?一不小心就會被辭退?職場生涯,難道完全取決於年齡嗎?過了35歲就沒有出路了嗎?當然不是!柳傳志40歲創業,有了聯想;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褚時健85歲賣橙子,照樣打出了一片江山,開創了一番事業!所以,35歲就被辭退的真相併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你的思想、能力、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