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筆滄桑,紅塵是一場過往。
時光不斷的前行,來不及回首,就已經站在人生的轉角處。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而在找工作的時候,大多數公司招聘要求裡都有低於35歲這條,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讓人特別難受。
為什麼會有35歲職場「生死線」這種現象呢?
35歲現象其實非常普遍,很多公司到35都會開始裁減一部分上升空間不足的員工,這是一個在職場上特別普遍的坎,過去了,會越過越好,過不去,就很難受,所以也叫「職場生死線」。
1.體力開始衰退。
人的體力從35歲開始從頂峰慢慢的開始下降,這是人的自然發展規律。
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對體力要求高的工作就開始慢慢的不適應了,原來幹一天的工作也沒問題,過了35以後就開始覺得累了。
所以,對體力有了一定要求的公司就開始處理一些到了35歲的員工。
2.上升的空間太小。
35歲的員工一般工作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十年,如果平時不願意學習,或工作態度不是太積極,沒有進步的要求,現在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
對公司來說這樣的員工價值就太低了,自然就會清退一些這樣的員工。
3.需要新鮮的血液。
公司的需要的員工數量一般是比較穩定的,減少了價值低,上升空間小的老員工,就可以招聘更多的新員工,從新員工中再培養願意上進的人,提高公司人才的活躍度。
所以,每年公司都會有計劃地找35歲左右的員工談話。
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呢?
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要分二種情況分別研究,一種是還在上大學的大學生,一種是已經參加了工作的。
一. 大學生怎麼做準備呢?
大學生離35歲還有些時間,可以從容地進行規劃,雖然將來不一定會遇到35歲職場生死線,但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防患於未然還是很有必要的,有能力解決問題不如不發生問題;
1.發展興趣愛好。
有自己的專長是職場上最好的護身符,所以,要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進行有目的培養,讓興趣愛好能發展成自己的一技之長。
為什麼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呢,因為只有自己喜歡了,事情才能做長久,才能做好,才能自己努力,最後才能成為專長,成為自己的職場護身符。
2.選擇經驗要求高,體力要求低的工作。
35歲現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人體力的自然下降,對一些有體力要求的工作不太適應了,那麼避免這類的工作也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改為選擇一些腦力活動為主的職業,比如,教師,醫生,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等,都是基本沒有體力要求的工作。
3.選擇朝陽產業。
男怕入錯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選擇的行業是非常重要的,個人是無法和一個行業的方向對抗的。
如果選擇了一個夕陽產業,公司能活下來,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個人的就業,發展問題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可能還沒到35,就已經遇到麻煩了。所以,一定要選一個朝陽產業,這樣,自己才有希望。
二.已經參加工作了的要怎麼辦呢?
參加了工作的人除了時間比較緊以外,還有很多外部條件需要面對,所以需要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再做新的工作規劃,儘量做對自己最合適的選擇,這一種實現起來難度就比較大。
1.系統分析,確定自己的位置。
已經參加了工作一段時間的人,有很多思維定勢和職業習慣,非常不好改變,所以轉行就不是太好的選擇。
所以,要在自己所在的行業裡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自己在這個行業系統的運行規律,然後確認自己在行業內的位置,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職責和晉升通道。
2.做出決策,並行動起來。
根據分析的結果,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決策,就馬上行動起來,早一天行動,早一天受益,到35歲的時候就越從容。
3.做一個公司需要的人。
35歲時,成為公司需要的人也更安全。除了晉升優秀員工外,公司還需要另外三種人,
第一種是全心全意為公司服務的。
這一種人主要是紀律和為公司著想的意識強烈,能力一般,公司為了樹立榜樣會留用,不會再在年齡上做文章了。
第二種是效忠自己的領導。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如果能成為領導的自己人,35歲也就不是問題了。
第三種是精神領袖。
在技術領域這種情況會出現,技術好,有一些人品又極佳的,願意為屬下爭取利益的人,他們一離開公司,會帶走一大片核心員工,所以在公司也很安全,也可以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總的來說,35歲職場「生死線」是職場競爭力不強的一個表現,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是通過努力學習,提前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