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在職場混日子,3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有你嗎?

2020-12-23 社會知曉

有一個朋友,直到32歲前還一直不停的換工作,前段時間更是因為覺得沒前途工作量大斷然辭職,過完國慶便踏入35歲的中年行列。

一休息就是大半年,手裡的存款也花得差不多了,又想起了工作,準備投簡歷。本來以為找工作很容易,沒想到三個多朋過雲了,卻仍然還在待業,不是能力不符就是工資太低。

他也開始心慌了,老婆在家天天出去上班,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都積極的關注招聘上面的信息,四處撒簡歷,可惜都石沉大海。

我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對我說:「三十歲以後如果你還沒在公司做到一定的崗位,有可能就是你某方面的能力不夠,要不就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公司累積自身資源,要不就是沒有上進心不求進取,在職場混日子最後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女孩子你可以說去找個有錢人嫁了,那承擔家庭責任的男人呢?你能找何藉口不去努力?

對於職場,到了35歲這年齡基本上就是個分水嶺,一般有點層次的公司就不太會考慮35歲以上的應聘人員,特別是女性,因為考慮到女性對於家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花費的精力,肯定會比工作上要多,而且有些考慮女性二胎,男性則考慮更多的是能力方面問題。

聽聽,這是HR講的真心話,而且也是社會實錘的事實,血淋淋的教訓,生活很現實很無奈,對吧!

為何35歲是職場分水嶺?

1,體力和精神比不上年輕人

過了三十五歲後,是不是感覺自己明顯體力跟不上了,以前哪怕隔三差五的熬夜,第二天睡個懶覺就能恢復過來,現在熬夜一晚感覺體力不支,渾身不舒服,想都不要想了?還是趕緊洗洗睡吧!

35歲的中處人也是有家庭的,上有老人要照料,下有孩子要教導,撲在工作上的時間就更少,職場難道沒有考慮到 些嗎?

2,接受新事物沒有年輕人快

35歲和現在的年輕人的思維模式不在一個跑道上,而且35歲之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從研究數據上來看,人的體力、智力、理解能力發展的高峰是20-30歲左右,然後曲線就開始緩慢的向下。

比如人的記憶力高峰在26-32歲左右,然後開始向下。像體力、智力的高峰都在20多歲,不少的奧運冠軍都是17、18就成名,20多歲或30出頭就退役,西洋棋和圍棋中也有類似20不成國手,終身無望的說法,還有很多科學家的成果都是在20-30歲左右完成的。

雖然這些只是數據研究,但也只是表明是大部分人,也有及少數人群接受新事物是非常快的,隨著人的年齡增加,經驗也在不斷的增加,而經驗的增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它方面下降。

而且35歲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減壓方式跟現在年輕人差距甚大(比如環遊世界、開直播、寫小說、組樂隊、中彩票……享受孤獨……)開始被上一代的人嗤之以鼻,而現代的年輕人卻活得精彩而甜蜜,這一代的年輕人接觸的更多,看得更遠,想得更廣,思維更加跳躍,這也是現在公司需要的新鮮血液。

3,在公司年輕人更好管理但凡在社會打拼超過七八年的職場人,對於職場中的潛規則也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而公司的那些規定很多時候壓不住三十歲的職場人,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對工作熱血沸騰幹勁十足,不用鞭子都能跑得快,誰人不愛。

為了避免35歲的中年職場危機,請做好這幾點?

1,鍛鍊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鍊身體,從表面看起來除了有精神之外,也可以讓你在工作在表現出色,大腦更靈活。

2,理財規劃

單純的靠打工的固定收入想要一家人過上小康生活那是非常難的,即使工資收入再高,也有不少月光族,不僅這要,還月月透支信用卡救急等。

學習理財,把自已的財富當作資源做好規劃,雖然短時間看不到成效,但長期堅持,你會發現,手上會有一大笑財富,而且這種積累會越來越多。

3,活到老學到老

曾經我見過這樣一個人,三十多歲,老公收入不高,只能迫使自己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但是她什麼都不會,沒結婚之前幹過銷售,她說她幹得不好,我便讓她去學一門技術,但她死活都學不進去,直到後來她還一直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

多學習新東西,多積累經驗,嘗試接受新事物會對你整個思想有質的改變。

如果說你年輕時在職場混日子,人到中年,你便能體會到這社會有多殘酷,最終都是要還的。

三十五歲還找不到工作的人,大多都高不成低不就,偏偏他們生活壓力還很大。

年輕的時候對自己人生負責,將來年齡大了,你會感謝現在每天所做的努力 。

相關焦點

  • 35歲大專生,工作13年,失業後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學歷還是年齡?
    Q野蠻的老牛:35歲的人了,應該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人脈。放鬆一下,理清思路再奮戰吧。@wensha:35歲真是個坎,除非是能幹很稀缺的技術工作。  找工作有個過程,急不得。@onlymagicli:技術活找不到工作就算因為能力不夠。在原來的平臺舒服的混日子,以為自己很厲害了,不想辦法投資自己本身,提高競爭力,年紀一大被淘汰了。出來以後才知道現實的殘酷。
  • 3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不是你不行,是「職業安全感」綁架了你
    我想過去大城市裡面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因為年齡的原因,在大城市裡面找不到好工作。我也想過通過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去提升自己,又覺得都已經30多歲了,學這些還能有什麼意義?雖然我特別討厭現在的工作,但是我擔心,我辭職後找不到工作,所以一直忍著不敢辭職。
  • 37歲985研究生,三年找不到穩定工作,拿什麼來拯救中年職場人?
    從如今人類存活年齡越來越大的角度來看,30多歲確實還略顯年輕。但從人才招聘的角度來看,35歲以後對有很多崗位都算超齡,成了被人事嫌棄的對象。另一方面,隨著公司管理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化,許多管理者都不太願意招比自己年齡更大的員工。所以,即便在年齡上不算中年,也要開始面臨著中年的種種窘迫。
  • 30歲,如果你失業了,你會怎麼辦,繼續找工作,還是創業?
    這是需要每一位而立之年的職場人士思考的問題。一、樹立信心,正確看待失業。30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齡;30歲,胸懷大志、大展身手的年齡;30歲,成家立業、幸福滿滿的年齡。30歲遭遇失業,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哪一份工作可以輕易的做一輩子。
  • 「我,30歲,失業2個月找不到工作,創業沒錢,好迷茫怎麼辦?」
    我一個朋友,32歲,失業2個月,財務審計工作。剛開始找不到工作,也是焦慮心慌,但這都不解決問題,依然失業。後面偶然註冊開通了頭條號,並開始利用找工作這段空窗期來寫作,憑藉自己8年的工作經驗開啟了頭條之路,每個月收益3500+,也順利找到一個副業變現之路。
  • 35歲的人還通過招聘平臺找工作,丟人嗎?
    但是等到35歲,面臨著換工作了,表哥才發現之前小心翼翼積累的人脈其實什麼都不是,既滿足不了自己換工作的需求,也解決不了自己的實際困難。沒有獵頭來找的表哥,只能在招聘平臺刷著自己的簡歷,但是得到的都是看到他的年齡就望而卻步的。在職場中,超過35歲的人還通過招聘平臺找工作,很丟人嗎?
  • 30多歲投簡歷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年紀大嗎?
    我當時在想,你確定你的公司能活到我退休那一天嗎?咱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資,也沒預支貴司的未來啊!況且,工作經驗豐富,好過再花若干年時間培訓新人。職場遭遇年齡局限,頭疼呢,各位的看法呢? 這讓我想起了某次看到一位HR的招聘心得,裡面有一條,大致是這麼說的: 「過了30還要上招聘網站投簡歷找工作的人,不能要。
  • 3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焦慮失眠絕望怎麼辦,你可以先看看這個
    3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確實是個尷尬的事情。一方面是年齡壓力,許多公司雖然明面沒說,但是招聘潛規則不言而喻,尤其是如果沒做到管理崗,那意味著要和20出頭年輕人競爭,年齡生理優勢立馬凸顯。一方面是經濟壓力,房貸車貸房租哪一個都是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少一天收入就得陷入財政赤字危機。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3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這3個適合創業的小生意,成本低、利潤還高
    30歲失業找不到工作?這3個適合創業的小生意,成本低、利潤還高職場很多朋友都知道,人一旦到了30歲就開始走下坡路,不只是身體狀況,還有社會價值也是如此。很多公司,招人只會選擇30歲以內的年輕人,對於30歲以上的人總是抱有歧視。人到中年,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自己沒有本事,沒有足夠的價值,肯定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不過,為了家庭還是得繼續積極向上,努力賺錢。既然30歲失業了找不到工作,那不妨去做點小生意。這3個適合創業的小生意,不僅成本低,而且利潤還非常高。
  • 95後還沒找到工作,就開始為「35歲失業」慌了
    五六年前,這種直擊心靈的類似提問,曾讓所有即將觸及35歲「死亡線」的80後心中一驚。那時,這個話題吸引的還是一群30+的職場人們,在認真回答「去哪了」的問題,順便互訴苦水。而現在,一個魔幻又戲劇化的現實是,正在為「35歲職場人去哪」焦慮的,是一群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夥。
  • 38歲211大學工科男,失業1年,壓力巨大,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老闆只會關注你做成了什麼,而不是關注你從哪兒來的。38歲失業快一年,肯定焦慮,但如果你還惦記著自己是個211畢業出來的,豈不是心態更不好,落差更大嗎?忘記211的身份吧,以一種空杯的心態重新調整狀態,再出發也來得及!
  • 我35歲了,無路可走!
    過了40歲女性根本找不到工作35歲都沒工作了,還有30年靠什麼生活?一方面國家從發展和老齡化趨勢來計劃女性延遲退休;另一方面,作為單一的個體,女性在40歲,甚至35歲在職場上面臨著根本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現實有點太過殘忍。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35歲前的積累,決定了你的職場高度
    30-35歲的年齡,通常是壓力遞增的時候。很多朋友在這個年齡已經升級為父母了,即使不考慮買房,至少每月也要準備足夠的奶粉錢。如果自己來自農村,很有可能父母還需要你定期寄點錢回家。職場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到了35歲這個年齡,你的上司還沒有對你說準備給你升職,你的未來很有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貶值。
  • 我,30歲,找不到工作:廢掉一個人,只需圈養幾年
    雖已工作七年,但工作內容一直都較為簡單,沒有一技之長,技能型的工作,基本排除在外;2. 基礎的崗位不願意去,工資低,空間小,無非是換個坑繼續蹲著,意義不大;3. 有看中的去處,但人家不要她,和新人相比,除了年齡和資歷,沒什麼優勢。
  • 35歲以後還靠投簡歷找工作,丟人嗎?
    :到了三十多歲,怎麼還要靠投簡歷苦哈哈去面試來找工作呢?說明你自己能力不行。我雖然一開始有點驚訝,但後來一想就理解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還沒有被社會毒打過的孩子,被雞湯洗禮的結果。同時,這個觀點也是某些自媒體販賣焦慮的新手法,本質上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毫無區別,暗示你要是三十多了還在靠投簡歷找工作,而不是有了自己穩固的人脈,或者一想跳槽就被高端獵頭電話打到爆,那你就是被同齡人淘汰了。
  • 如果你不想在35歲慘遭淘汰,30歲前你該如何規劃人生?
    35歲的這一天,我遇見了快35歲的M。M對我說出了自己的尷尬和困惑,她說自己上學那會兒覺得學習很累,就直接讀了職業技校,學的是冷門的冶金專業,畢業之後去了對口的國企做質檢。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一份挺安穩的工作,沒想著再找工作,這一幹就是六年,後來又做了兩年的行政,接下來就是六年的全職家庭主婦時光。
  • 35歲成職場生死線,35歲是找工作的坎,如何面對職場生死線?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