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朋友,直到32歲前還一直不停的換工作,前段時間更是因為覺得沒前途工作量大斷然辭職,過完國慶便踏入35歲的中年行列。
一休息就是大半年,手裡的存款也花得差不多了,又想起了工作,準備投簡歷。本來以為找工作很容易,沒想到三個多朋過雲了,卻仍然還在待業,不是能力不符就是工資太低。
他也開始心慌了,老婆在家天天出去上班,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都積極的關注招聘上面的信息,四處撒簡歷,可惜都石沉大海。
我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對我說:「三十歲以後如果你還沒在公司做到一定的崗位,有可能就是你某方面的能力不夠,要不就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公司累積自身資源,要不就是沒有上進心不求進取,在職場混日子最後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女孩子你可以說去找個有錢人嫁了,那承擔家庭責任的男人呢?你能找何藉口不去努力?
對於職場,到了35歲這年齡基本上就是個分水嶺,一般有點層次的公司就不太會考慮35歲以上的應聘人員,特別是女性,因為考慮到女性對於家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花費的精力,肯定會比工作上要多,而且有些考慮女性二胎,男性則考慮更多的是能力方面問題。
聽聽,這是HR講的真心話,而且也是社會實錘的事實,血淋淋的教訓,生活很現實很無奈,對吧!
為何35歲是職場分水嶺?
1,體力和精神比不上年輕人
過了三十五歲後,是不是感覺自己明顯體力跟不上了,以前哪怕隔三差五的熬夜,第二天睡個懶覺就能恢復過來,現在熬夜一晚感覺體力不支,渾身不舒服,想都不要想了?還是趕緊洗洗睡吧!
35歲的中處人也是有家庭的,上有老人要照料,下有孩子要教導,撲在工作上的時間就更少,職場難道沒有考慮到 些嗎?
2,接受新事物沒有年輕人快
35歲和現在的年輕人的思維模式不在一個跑道上,而且35歲之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從研究數據上來看,人的體力、智力、理解能力發展的高峰是20-30歲左右,然後曲線就開始緩慢的向下。
比如人的記憶力高峰在26-32歲左右,然後開始向下。像體力、智力的高峰都在20多歲,不少的奧運冠軍都是17、18就成名,20多歲或30出頭就退役,西洋棋和圍棋中也有類似20不成國手,終身無望的說法,還有很多科學家的成果都是在20-30歲左右完成的。
雖然這些只是數據研究,但也只是表明是大部分人,也有及少數人群接受新事物是非常快的,隨著人的年齡增加,經驗也在不斷的增加,而經驗的增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它方面下降。
而且35歲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減壓方式跟現在年輕人差距甚大(比如環遊世界、開直播、寫小說、組樂隊、中彩票……享受孤獨……)開始被上一代的人嗤之以鼻,而現代的年輕人卻活得精彩而甜蜜,這一代的年輕人接觸的更多,看得更遠,想得更廣,思維更加跳躍,這也是現在公司需要的新鮮血液。
3,在公司年輕人更好管理但凡在社會打拼超過七八年的職場人,對於職場中的潛規則也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而公司的那些規定很多時候壓不住三十歲的職場人,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對工作熱血沸騰幹勁十足,不用鞭子都能跑得快,誰人不愛。
為了避免35歲的中年職場危機,請做好這幾點?
1,鍛鍊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鍊身體,從表面看起來除了有精神之外,也可以讓你在工作在表現出色,大腦更靈活。
2,理財規劃
單純的靠打工的固定收入想要一家人過上小康生活那是非常難的,即使工資收入再高,也有不少月光族,不僅這要,還月月透支信用卡救急等。
學習理財,把自已的財富當作資源做好規劃,雖然短時間看不到成效,但長期堅持,你會發現,手上會有一大笑財富,而且這種積累會越來越多。
3,活到老學到老
曾經我見過這樣一個人,三十多歲,老公收入不高,只能迫使自己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但是她什麼都不會,沒結婚之前幹過銷售,她說她幹得不好,我便讓她去學一門技術,但她死活都學不進去,直到後來她還一直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
多學習新東西,多積累經驗,嘗試接受新事物會對你整個思想有質的改變。
如果說你年輕時在職場混日子,人到中年,你便能體會到這社會有多殘酷,最終都是要還的。
三十五歲還找不到工作的人,大多都高不成低不就,偏偏他們生活壓力還很大。
年輕的時候對自己人生負責,將來年齡大了,你會感謝現在每天所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