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瘋傳,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

2020-12-13 騰訊網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一張「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給「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答案」。

雖然這張圖只是一個網絡梗,但它其實用調侃的方式戳穿了一個事實:大多數人在職場裡,只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平庸,而不是越來越優秀

因此,大多數網際網路人到35歲以後,結局就變成了:「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送外賣……」

無獨有偶。去年的熱播劇《小歡喜》中也有這樣熟悉的橋段。

在這部劇中,黃磊飾演的佛系中年方圓。之前工作順風順水,45歲了被單位裁員,結果到處去應聘都不受待見。面對生活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黃磊被迫當起了滴滴司機。

「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瘋傳和《小歡喜》中黃磊的遭遇,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對於職場人來說,有兩條線橫豎我們是繞不過去的。

一條是年齡生死線,也就是被現代社會普遍默認的「35歲」。

另一條是職級天花板,你的未來出路在哪裡。

那麼,面對「年齡生死線+職級天花板」的雙重夾擊,35歲以上的「前浪」要怎麼做才能不被更年輕、更專業、更積極的「後浪」取代?

或許,對於年齡生死線,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因為年輕人時間更多,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薪酬要求更低,企業沒有理由不選年輕人。

但,職級天花板其實是可以打破的——往管理崗位進發。這是比所謂「掌握核心競爭力,成為不可或缺的專家(極難)」、「開啟Plan B(無奈之舉)」更快、更有效,也更容易的方法。

因此,很多35歲左右的職場人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只要條件允許,大多會選擇:邊工作邊讀在職MBA。這是提升管理能力、往管理崗位進發的必經之路。

其實,不僅是職場人,很多聰明的明星擔心青春飯吃完後成為「過氣明星」,也提早做了轉型準備:進入商學院回爐深造,讀MBA或EMBA。

比如:徐若瑄讀了世新大學上海學院MBA,胡彥斌讀了北大光華MBA,後又被湖畔大學錄取;吳京讀了長江商學院EMBA,黃曉明讀了長江商學院EMBA,任泉更是5年讀完了3個MBA,……

一方面受35歲以上職場人追捧,一方面獲眾多明星青睞,MBA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對職場人來說,MBA是打破職級天花板,晉升高層職位或進入大型企業的敲門磚;對明星而言,MBA能帶給他們管理投資方面更加專業實用的知識,是他們轉行商界的金鑰匙

然而,35歲左右的職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不小,動輒幾十萬的MBA學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此外,國內很多MBA項目需要聯考,一是難度大、二是時間限制太多,也不適合在職人士。

那麼,有沒有經濟實惠、性價比高,同時又適合在職人士的MBA項目呢?

2017年,為了讓MBA教育惠及更多在職人士,清華控股旗下高端教育品牌和領先在線學習平臺至道教育將美國北方中央大學的優質在線資源引入到了中國。自此,廣大在職人士和求學者不需要出國,通過網際網路在線學習,花費1/3的學費,就可以學習到美國名校MBA的課程,拿到全球通用的MBA學位。

相關焦點

  • 32歲當總監,35歲送外賣,「職場35歲現象」比想像中更心酸
    01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搞笑圖瘋傳:碼農28歲是高級工程師,35歲就是外賣小哥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張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無論是碼農、產品經理,還是市場、運營、HR,無一例外都是25歲成為工程師或專員,28歲成為高級工程師或經理,32歲成為該崗位的總監
  • 超職教育:35歲的職場人都去哪了?人生的天花板,不在年齡
    在各種社交平臺,我不下五次看到一張叫「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了?」與其問他們去哪了,不如先思考一下:問問題的人是誰?不是35歲以後的人,而是一群95後甚至00後,這群初入職場的新人,非常好奇一個問題——我在公司怎麼看不到35歲以上的人了?他們都老了嗎?
  • 職場中那群35歲以上的人,都消失去哪兒了?
    ↓滑到文章末尾,有限時超值福利↓前兩天,知乎熱搜上有一個超過4100萬人瀏覽的問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或早或晚,人只要不遇到疾病災禍,一定會有到達35歲的那一天。
  • 華為裁員7000,騰訊勸退35歲以上員工,中年人如何成職場贏家?
    對多數企業和職場人士來說,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是一個「衰運」年。3月,百度推出高管退休計劃,大力提拔80後、90後進入管理層;7月,華為宣布寧願賠償10億,也要在中國區裁掉7000人,這些人的年齡大多在34歲以上;8月下旬,騰訊又爆出一條震驚全網的消息:將勸退35歲以上的員工!
  •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歲以下的,那麼35歲以上的員工都去幹什麼了?」所以35歲的職場人,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一定慘澹,還會失業。真的嗎?最近幾個月,我調研了多位35歲以上奮戰在各個崗位的職場人,也收集了粉絲的諸多案例。我試圖了解35歲的小夥伴們是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他們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和教訓。👆點擊小程序,免費領書最近,看到一張讓我哭笑不得的圖片《網際網路職業生涯流程圖》。3
  • 成年人最難回答的問題:35歲以後,我能去哪兒工作?
    年輕人問,那些35歲的老同事都去哪兒了?中年人問:我35歲了,要去哪兒?很多人說,迷茫是人生常態。但其實我更覺得,在迷茫這件事上,有個殘酷的結論,沒本事的人,才糾結。以下,Enjoy:常識君|有話說作者:Jenny喬來源:Jenny喬(ID:Jenny-Qiao-Love)昨天,在朋友圈刷到一個扎心的問題: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那些35歲的同事都去哪兒了?我能看見的答案,普遍悲觀:那些當不了老闆的人,都成了被拋棄的老白兔。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
  • 20歲找工作被說年齡小、沒經驗,30歲又嫌老,職業生涯就10年嗎?
    一、為何職場會嫌棄30歲以上的求職者以前我們總說,職場35歲以上的求職者會容易遭到嫌棄,實際上如今在部分行業,30歲以上去求職,也許就不太受到待見了!比如我認識一位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老闆,他自己也就90後的年紀,公司的業務都是創新型的產品,員工平均年齡也就27歲左右。
  • 職場人怎樣做好職業規劃?
    2、職業規劃的3個支點職場人在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時,先要確立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就是:你為什麼工作。雷軍40歲時創立小米,其實當年他早已功成名就,財務自由,那為什麼不去環遊世界,不去享受人生?為什麼還要篳路藍縷地創業,勞心勞力?
  • 35歲,多少人的科研生涯「被結束」了
    原創 數據洞見未來 青塔都說三十而立,但現實是,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生存壓力下,絕大多數人可能在三十歲時就迎來「中年危機」。網際網路行業有種說法,叫「網際網路公司沒有 35 歲以上的中年人」。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35歲網際網路打工人生存調查:轉行、創業、出國應對「中年危機」
    但在一批又一批「後備軍」加入網際網路行業之後,一群35歲左右的網際網路「老兵」們,卻用「中年危機」形容自己的職業生涯。汪程(化名)今年即將滿35歲,從事網際網路行業12年,看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他感受到了焦慮,「年輕人又能加班又能扛,薪資也不是特別高,公司肯定都願意招年輕的新員工,性價比高。」
  • 職場30-35歲現象:迄今我看過的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諮詢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在我們的客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80後,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高發區。 從30歲到35歲,你應該學著為你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以便讓你下半生的職業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夠重來」的悔恨和遺憾中度過。
  • 職場「35歲現象」: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無論你有沒有畢業,無論你有沒有過30歲,都建議讀下這篇史上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 不可忽視的職場「35歲現象」 在最近的職業規劃觀察中,我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也正是從這些案例中,我們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作用。
  • 職業規劃師:我的2020大事記、2021職場FLAG!我的35歲職業現狀!
    本人農曆1985年12月生人,目前有兩重職業背景,一是即將開啟的操盤跨境電商初創企業,二是完善夯實職業規劃師背景和基礎。我自認為自己目前是談不上成功的,很多方面落於同齡人之後,但是我認為我已經來到了自己人生高產出的時刻,希望我順利實現心中所想。
  • 35歲的人有經驗,有閱歷,但是為什麼很難找工作?原因太現實!
    為什麼35歲的人,明明有經驗,有閱歷,卻這般著急、恐懼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身體比不上年輕人當人的年紀上到35歲左右,身體各方面的機能相對年輕人來說,已經比不上了。年輕人可以熬通宵趕項目、趕進度,第二天依舊準點上班,身體也沒有多大問題。35歲的人在熬夜加班這塊就比不上年輕人了。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這個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參與和討論,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俗話說,【三十而立】,在大家眼中35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找工作都要求35歲以下,那麼35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呢?
    35歲之後,處於職場的上升期,但是身體卻每況愈下。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也讓自己的身體很難吃得消。人過了35歲,社會上的年齡歧視也越來越重,公司也是需要盈利的,所以肯定要鍾愛年輕人。中年危機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沒有辦法說消除中年危機,但是我們可以降低中年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為此,中國講師網給大家整理了幾個方法措施,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
  • 職場」35歲門檻「,怎麼邁?
    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