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小漲,大家好啊!
這兩天我在知乎看貼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樣一個話題
這個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參與和討論,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俗話說,【三十而立】,在大家眼中35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現在的35歲大致分為這幾種情況。
有車有房有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車貸房貸有欠款,生活節約緊湊?
沒車沒房有夢想,生活仍要繼續?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這個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大家議論了,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有相似的感慨。為什麼明明那麼努力工作,還是買不起房、賺不到錢?
到底怎麼做,才能擺脫35歲的焦慮?
01.職場有它的規則和階段
第一階段:工作前1-3年
大部分剛畢業工作的年輕人在職場上都要經歷一個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的過程。
不論是做word、ppt、表格還是匯報工作、制定方案,這都是初級階段。
在職場上,讓你的同事和老闆覺著你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不要覺著自己會顯得「廉價」,這是你在職場的【第一桶金】。
只有這部分基礎打好了,升職、跳槽、漲薪才能降臨在你頭上。
第二階段:工作3-8年
在這個階段,要參與或者帶團完成一些項目,對公司和行業發展形成初步思考,從項目實踐中得出理論,提高自己。
可以有想法,但是不能只有想法,要有對應落實方案,不要「眼高手低」。
只有做出真正成績後,跳槽去更大的平臺,才能有底氣和話語權,這就是這一階段的敲門磚。
第三階段:工作8年以上
在這一階段,除了不斷提升能力,還要培養自己的習慣— —思考習慣和做事態度。
把思考範圍放在整個公司和行業,形成「網狀思維」。不要只顧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要放眼全局,考慮決策。
因為工作年限越長,往往意味著能力越強,這二者是一種正向倍增關係,如果你違背了這種關係,那麼就很難獲得公司的認可。
這是職場分水嶺所在。
所以,每個階段都要有不同的目標,這樣即使到了35歲,也能在職場道路突出重圍。
02.攻克焦慮
35歲的焦慮,說白了是對自己人生的焦慮,對生活現狀的焦慮,其實不止是35歲,每個階段都有著特定的焦慮。
1)直面焦慮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同樣,焦慮也是,當你深陷焦慮之時,焦慮也圍繞著你,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被它吞噬。
直面焦慮並不是對抗焦慮,而是想辦法去引導它,徵服它。
那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想一下: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降低焦慮對我的衝擊!
比如,不知道35歲以後該幹嘛,你可以通過學習、考證來證實解決自己的焦慮,畢竟活到老學到老。
面對不確定性,不能只感到焦慮,而是要理性的思考— —我可以做些什麼?讓這種不確定性降低一點!
面對焦慮、失敗,不能一味的自責,不要一味覺著【是我不好】,而要承認【我的確不夠好,但是我可以慢慢變好】。
2)做好財務規劃,給自己保障
說白了,我們大部分時候焦慮,歸根結底是因為— —錢!
跳槽換工作、怕中年後失業,就是怕被公司淘汰,斷了收入來源。
所以,從我們初入職場的那一刻,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比如,每個月把25%薪水存起來,這樣一年就可以存三個月的工資,那樣的話,即使你想開始一段新的職場生活,也會有底氣。
其次,為自己做好保障,社保、醫保、失業險這些都是可以為你【兜底】的東西。畢竟要真到了35歲,能為你【兜底】的只有自己和這些保障。
·End·
不論你現在已經35,還是在奔35的路上~都要始終告誡自己:
不要虛度了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時間和機會,為自己的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和財富多積累一些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