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呢?這裡有答案

2020-10-20 老夏分析師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呢?

的確打開招聘網站:至少七成以上崗位要求應聘者「35歲以下」。

難道35歲以上的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其實不然,在招聘過程中年齡只是標準之一,並

不是絕對值,會因為其他的能力或者經驗來打破這一限定。

一、35歲,的確是個尷尬的年紀

35歲在人體的精力上可以算是一種拐點,

從35歲開始,體力開始走下坡,並且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過花甲,身體老化、疾病多發,正需要人去照顧,而小的也離不了手,十分需要關注,各種壓力集於一身。

並且還要被柴米油鹽醬醋茶諸多生活瑣事纏身,精力會被分散,難以再像初出茅廬時那樣有充足的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上。

因此對於企業而言,肯定是希望是巴不得所有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還有呢,35歲以上的人,相比年輕人而言,所招聘的成本要高,因此更傾向年輕人,他們職位低,薪資低,還有幹勁兒。

二、35歲以上,並不是真的沒有機會

其實,對於各大企業而言,招聘的目的就是能夠幫其解決問題,要是有能力解決問題,肯定不在乎年齡,

但是要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相信肯定即使再年輕也不會收。

比如說:比如蘋果德高望重的退休高管鮑勃·曼斯菲爾德,

2016年在意見達到退休年紀後照樣還是被蘋果返聘,負責Apple Car。

本來按照曼斯菲爾德的計劃是給蘋果做顧問,有問題出謀劃策一下,自身也可以享受一下生活。

但庫克覺得,必須回來全職幹,而且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汽車將會是蘋果未來發展的巨大機會。

而說起硬體技術,沒人能比得上老道的曼斯菲爾德。

因此要求鮑勃·曼斯菲爾德退休後繼續被聘用。相比鮑勃·曼斯菲爾德退休的年紀,35歲以上不是沒有機會。

三、35歲-60歲的人去哪工作的幾種情形

1.情形一:企業爭搶,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其實,有的人到了35歲的年紀,不僅沒有遭遇職場危機,反而會更加的如魚得水。

因為這一部分人利用幾年的時間積累,讓自己成為專家或者高手。

到了35歲的年紀反而更加的吃香,爭相被企業所聘請。

這些人特有的共性就是:職業規劃明確,自身有著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並且有著很好的毅力持續的在一個行業當中去深耕。

其實有能力的人是沒有限制的。

因此一定要保持終身學習和轉型的概念,年輕時靠體力和精力賺錢,

年長後就是靠人脈和經驗,通過技能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情形二:應聘無門,只能用體力換區廉價的報酬

其實有一部分就是在年輕的時候不努力,等遭遇35歲的職場危機之時,根本沒有任何的抗風險性。

本身能力不足,有沒有了年齡的優勢,最終就是應聘無門,沒有人要。

只能去做一些小本生意如:流動攤販,或者是送快遞、外賣等體力勞動。

通過這些形式掙取養家餬口的錢。

3.情形三:能力強悍,開創自由的職業局面

有一部份,通過了職場中的積累,不想在為別人打工,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自己的一番天地。

因為自己的足夠積累,選擇了如自主創業、自媒體創作等等自由職業的道路。

所以說,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但是並不是絕對。

只要積累足夠,35歲並不是巔峰,而是開始。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切都好!

相關焦點

  • 找工作都要求35歲以下,那麼35以上的人都去哪了呢?
    坦率地說,人一到了35歲就會焦慮,這是肯定要遇到的問題。無論是做管理還是技術,一旦失業,在就業市場上都一樣沒有競爭力。管理崗也不會輕鬆,其實到了管理崗會更沒有競爭力。一是因為甚至管理崗本身就少,二是因為普通的中級管理崗更傾向於公司內部提拔,基本不會有空降的經理。
  • 找工作時單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去哪了?
    他們都只會攥著拳頭對著鏡頭高喊:奮鬥吧!年輕人,你的前途一定奧利給!25歲畢業,35歲拿高薪,而後被辭退,再而後一貧如洗、無所事事,這就是現代職場人的真實寫照。有一句話不得不承認: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中國人才市場巨大,每年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你都35歲了,就跟用了三年的手機電池一樣,不耐用了,留你作甚?讓你走人了,有的是人爭著擠進來。
  • 為何現在很多公司,只招聘35歲以下的員工,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大家有沒有注意,很多招聘信息裡面,都寫著:年齡35歲以下;連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的最低年齡限制都是35歲。之前有一個HR朋友說的很實在,他告訴我,他們領導經常給他們強調,招人的時候只要年齡超過35歲的,即使對方經驗豐富並且錢要得少也不能要!這是他們公司年齡的底線。
  • 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公司應聘信息上寫著幾個字:「35歲以下。」正是因為如此,35歲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中年危機,這也是所有人逃不過去的一道坎。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看到這個話題,突然想到之前某網際網路大廠的 HR 在大學招聘時宣傳公司:「我們公司是年輕的公司,平均年齡 25 歲!」
  •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公司招聘都只要35歲以下的,那麼35歲以上的員工都去幹什麼了?」關鍵詞 「中年危機」,本身的討論量級從2012年開始都不高,然後,到了2017年過完年,這個關鍵詞的熱度很快翻倍,接著在2017年年底和2018年初達到巔峰。等這個話題恢復平緩的時候,你會發現熱度已經比2016年翻了一番。為什麼呢?是2017年大批中年人開始上網了?還是大量中年人遭遇危機了?回顧2017年,當年的職場人的確遭遇了中年危機,尤其是接近35歲的職場人。原因和35歲並沒有直接關係。
  • 為什麼好多企業招聘都有個35歲的年齡限制?這是什麼原因?
    有位在求職的小夥子諮詢,是不是現在單位不招聘超過35歲的員工了?的的確確許多單位的招聘啟事都要求應聘者必須35歲以下。為什麼單位會這麼規定呢?是不是單位認為35歲以下精力旺盛,甚至可以實行「996」的工作時間(一周工作6天,早上9點到晚上9點),同時年紀輕,潛力更大。
  • 任正非:不再是35歲優化定律,如今幹到60、70歲也可以
    「35歲一刀切」這個概念據說是華為最先開始貫徹實施的,所以前段時間一個螞蟻金服的員工還發表了一篇痛恨帖,他痛恨任正非,35歲優化,被提出後國內一堆企業跟著學,現在連普通招聘都對35歲以上的設置門檻,難道35歲以上就不用活了嗎?
  • 為什麼公務員考試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被歧視了嗎?
    很多關注公務員考試的朋友都會發現,幾乎所有省份的省考和國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招考限制條件,那就是考生報考年齡要在35周歲以下。很多人對這樣一個條件感到奇怪,尤其是那些已經在35歲以上的人,更覺得這是被歧視了。難道說公務員的工作年紀大了就幹不好嗎?很多人表示不服氣。
  • IT圈裡的35歲現象
    在一個校友群裡,某位身在知名投資集團的高管發了則簡短的招聘啟事,招一個財務經理,直截了當地要求「35歲以下」。    群裡大部分校友都是海歸,對招聘中出現年齡要求明顯不適。大家很快群起攻之,質問,「為什麼明確要求35歲以下?」
  • 35歲後閱歷、人脈都很豐富,為什麼難找工作?
    從25歲走入職場,到60歲退休,一個人可以工作35年,但黃金工作年齡只有從25-35歲,35歲之後,就很難找到好工作了,難道35歲就到了瓶頸期了嗎?其實,並不是說35歲之後的人在能力、經驗、效率上輸於年輕人,絕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年齡,要麼已經躋身中高層,處於事業穩定階段;要麼開始創業,不再需要找工作了!正是因為35歲之後的人市場供給量很小,企業在招聘時乾脆就打出:只招35歲以下的人。這一方面體現出對年輕應聘者的優待,又能準確給求職者一個自我定位!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我沒焦慮過,因為我在 35 歲之前就轉型管理了」,70 後技術人陳嶽(化名)自 2006 年開始轉做架構師,兼做技術研究。在陳嶽看來,較早轉型讓他「跳」過了 35 歲這道檻。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
  • 被嫌棄的程式設計師的35歲
    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一般來說,35+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路徑主要有三個大方向:技術專家、技術管理、跨行業就業(非技術向)。轉做技術管理,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會走上這條路。在國內科技公司,大齡程式設計師想要一直做研發需要運氣和實力。
  • 大齡青年找工作?企業:超過35歲我們不招
    如今人才市場又出現了一種「潛規則」:企業越來越不招收35歲以上的求職者。有的企業招聘信息中甚至把「不超過35歲」作為硬性條件明明白白寫出來。2.企業需要活力與創新剛畢業的小年輕,大多是激情滿滿,充滿活力,腦子裡有更多新穎的點子。企業的推陳出新少不了員工的創新與發展。再者,不管是畢業生還是比較年輕的求職者,他們的可塑性都比較強,更能對公司產生認同感。就算他們的工作經驗沒有年齡稍大的人豐富,但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可以去學習。
  • 35歲淘汰的都是這類造價人
    35歲淘汰的都是這類造價人最近網上熱議話題「45歲危機」已經轉化到「35歲中年危機」,年齡危機已使很多人窒息,35歲造價員的天似乎要塌下來了!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造價人員,那35以上的人都在做什麼?難道35至50歲以上的造價員都去跳廣場舞了?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35歲的人還通過招聘平臺找工作,丟人嗎?
    但是等到35歲,面臨著換工作了,表哥才發現之前小心翼翼積累的人脈其實什麼都不是,既滿足不了自己換工作的需求,也解決不了自己的實際困難。沒有獵頭來找的表哥,只能在招聘平臺刷著自己的簡歷,但是得到的都是看到他的年齡就望而卻步的。在職場中,超過35歲的人還通過招聘平臺找工作,很丟人嗎?
  • 延遲退休漸進實施,網友建議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
    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從50歲延到55歲》一文引發熱議。網友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之前,是否先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漸進式延遲退休,是強制實施還是採取彈性化?「現在最有價值的討論是如何實施,而不是要不要實施」根據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
  • 35歲,我們在慌什麼?
    現在人們關注的多是「35歲危機」, 但若將 「35歲現象」簡單地理解為「35歲危機」,則無疑是片面的,甚至是曲解的,難以科學地展示「35歲現象」的全貌以及詮釋其實質。環顧招聘信息,尤其是企業對於新進基層員工的招聘,大多以35歲為上限。面對如此要求,35歲以上的求職者只能望洋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