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比拼誰的工資更高的時刻了。每年統計機構公布平均工資的時候,都有很多網友留言討論。而大部分留言的表示,自己拖了後腿。那麼,2018年,你趕上平均水平了嗎?
9月7日,某數據中心分析了2018年度參與調研的2700多家企業的數據,公布了一份調研結果。這份調研結果中的數據,註定又要引發網友們的爭議。相信者有之,不信者也很多。
報告稱,2018年,全國本科應屆生平均起薪為5044元。其中,一線城市為5292元,二線城市為4489元;碩士應屆生起薪水平為6824元,其中一線城市為7159元,二線城市為5726元;專科應屆生起薪水平為4016元,其中一線城市為4279元,二線城市為3499元。
從整體上來看,市場類、銷售類崗位招聘人數最多,佔25%;技術類和管理支持類緊隨其後。而從行業來看,製造企業和生物醫藥招聘技術類職位佔比最高;高科技企業招聘研發類職位佔比最高;銷售貿易行業招聘市場/銷售類職位佔比最高,達到76%。
從不同的行業的起薪來看,人工智慧類崗位的應屆生,可以拿到11557元的起薪;數據類崗位的應屆生可以拿到9962元的起薪。而算法類崗位,雖然並不是新興的職業,但足夠搶手,可以拿到12627元的起薪。
應屆畢業生中,離職原因也有所不同。雖然與往年相比,入職1年的畢業生在一二線城市之間,離職人數變化不大。但離職原因差異較大,其中「生活成本」、「購房成本」和 「發展機會」三因素位列前三。
除了應屆生,一線員工也在調研報告中有展示。從整體上來看,藍領高技術人員中80後員工佔比明顯,且平均司齡高於普通一線員工,為5.2年。
在製造型企業為一線員工提供津貼項目時,高溫津貼最為常見。膳食津貼平均水平為227元/人/月,交通津貼平均水平為161元/人/月。對比藍領高技術員工及普通一線員工的離職原因,除了薪酬福利待遇以外,高技術員工會更看重個人職業發展以及晉升路徑。
那麼,員工漲工資的幅度,今年有多大呢?一半企業調薪幅度在4.5%-7.5%之間,差距僅為3%,而市場較高水平調薪可達12.5%。這與當前市場經營情況出現兩極化趨勢相關。
一二線城市在調薪率方面的對比中,一線城市調薪率為7.5%,二線城市為8%,較2017年均有所提升。2018年整體調薪率為7.8%。這主要與近兩年人才市場供給不足有關。
從城市離職率看, 2018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的員工主動離職率均有提升。從不同行業的主動離職率來看,2018年大部分行業主動離職率均略有下降,而房地產行業受到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主動離職率略有上升。
那麼,問題來了。看了這麼多數據後,你是覺得這個調研靠譜呢?還是靠譜呢?工資方面,你是拖了後腿呢?還是拉高了平均水平呢?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文哥是嚴重拖了後腿了,現在慌得一批。
聯想到已經實行的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如果按照這個5044元的平均起薪,加上部分獎金等收入,即時扣除了保險公積金,還是有相當部分的應屆生能夠有資格交納個人所得稅,為國家做貢獻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是大家的工資水平真的都高了呢?還是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不夠高呢?這事,沒有標準答案。覺得文哥說得好,請關注和分享,聽我每天給你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