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地調研秦嶺生態保護現狀,並充分利用新媒體等多種手段,使更多人了解有關秦嶺保護的知識,發揮大學生模範作用,增強社會各界動植物保護意識,7月24日,西安外國語大學「守護秦嶺」調研隊來到了陝西西安祥峪森林公園對秦嶺的生態環境展開了對「網際網路+」背景下秦嶺生態系統的保護措施的一系列調研。
圖為「守護秦嶺」調研隊合影 通訊員 黃靜思 提供
調研背景
秦嶺作為我國重要地理標誌,因其作為多個自然地理景觀的分界線而在人們口中出名。在今年年初,習總書記對秦嶺的調研考察,提出:「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再次加深了人們保護秦嶺的責任感。而近年來秦嶺生態問題惡化,面對嚴峻的形式,西安外國語大學在「三下鄉」活動中展開了一系列實地調研,以響應「保護生態環境」的號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力求通過實際行動改善秦嶺的生態環境。
調研過程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調研隊成員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核心,以提高遊客保護環境意識和推動群眾更深入地了解秦嶺生態價值為目的,經過討論篩選和修改,最終確定了19道題目。
7月29日西安外國語大學「守護秦嶺」調研隊前往祥峪森林公園,通過發問卷、採訪的形式,從當地居民與遊客的身上了解到了當下人們對於秦嶺生態保護與朱䴉保護的認識以及對於生態保護的了解程度,力求得到最真實有效的數據。
進入公園後,隊長先對全體成員進行了簡單的分組,明確了每個成員的任務。隨後隊員們開始發放問卷進行調研。接著,隊員們採訪了在公園散步的附近住戶。住戶們表示,在國家的大政策下,最近幾年祥峪森林公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天清晨散步可以聽到越來越多清脆的鳥鳴聲,秦嶺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同時隊員們也了解到,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成果顯著,為該地區帶來了良好的影響。
圖為「守護秦嶺」隊員對周圍居民進行調研 通訊員 黃靜思 提供
之後,針對「網際網路模式對秦嶺保護的影響」等問題,隊員們採訪到了公園負責人張經理。張經理提到,在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後,一些技術人員將秦嶺的自然風光、生態價值等方方面面上傳到網際網路,極大增加了人們保護秦嶺的欲望。近些年來秦嶺相關部門一直秉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治理理念,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秦嶺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遊客素質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他還表示,他們會繼續重視秦嶺的生態環境工作,盡到相應的責任,做好「秦嶺的守護者」。
在當天的走訪調研中,當地參訪的居民都非常熱情,十分配合調研隊的工作。本次實踐活動中,調研隊一共收到了100餘份有效問卷,對整體工作的進行有很大幫助。問卷收集結束後,隊員統計並整理了當天的問卷數據,針對問卷結果開展了討論,總結出了秦嶺生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本次調研活動隊員們對「網際網路+」下秦嶺的生態系統保護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網際網路+」對自然生態旅遊的巨大帶動作用。秦嶺在「網際網路+」的模式的影響下,自然生態面貌一定會越來越好。
成員感悟
本次實踐活動結束後,調研隊隊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秦嶺是我國南北區域分界線與過渡區域,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是我國動植物資源寶庫也是我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保護秦嶺就是保護生態。隊員趙亞君告訴記者:「今天下著雨,大家也都沒有抱怨依然努力的去拍照去採訪去調研,我真的倍受鼓舞!當地居民很友好,心地善良、民風淳樸。」隊員文潤怡也表示希望這個暑假,大家能一起完成秦嶺調研任務,為秦嶺生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