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媽媽發帖子說,因為她9歲的女兒繼承了孩子爸爸所有的特點,長相一般、性格彆扭、軟弱、情商低……
所以她不喜歡女兒,從小就不喜歡女兒黏著她,很煩她。甚至女兒碰到她都很反感,有時候會克制不住吼女兒。
並用了大段描述,說明她女兒的性格如何不討喜。
但是她覺得4歲的兒子可愛、愛說愛笑、聰明伶俐,所以很喜歡兒子。
那個媽媽還補充說,她其實很捨得在女兒身上花錢,讓女兒學習鋼琴、聲樂,也花很多精力輔導女兒的功課。但就是從內心裡無法與女兒親近,不喜歡和女兒有肢體接觸。
問這樣是否正常,有沒有人是這樣的?
老實說,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感覺挺無語的。
家裡兩個或多個孩子,喜歡這一個,不喜歡或討厭那一個,這種很常見,俗稱「偏心眼」。
就連紅樓夢裡都說,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但像因為孩子「繼承了老公的缺點,內心無法親近」這種清新脫俗的說法,還是頭一次見。
一個媽媽,就算和另一半關係不好,但因為女兒和爸爸有相似之處就不喜歡她,不愛她甚至討厭她,也挺少見的。
其實說白了,要是喜歡一個人,那怎麼看怎麼順眼。要是不喜歡,那怎麼看怎麼煩,那個人幹啥都不對,都能挑出來錯。
正因為那個媽媽不喜歡女兒,所以怎麼看她女兒都不順眼,孩子做什麼她都看不慣。
所以不用找那麼多理由,說明她為什麼不喜歡女兒,試圖證明自己不喜歡孩子是有原因的,是情有可原。
這就是對待兩個孩子不能一視同仁,不能一碗水端平。
問問「有沒有是這樣的」,又能怎麼樣,有這樣的也不代表是對的。
不過或許找到和自己類似的人,能讓當事人更心安理得一點。就算做得不對也不覺得那麼心虛。
在我們老家,爺爺那輩一般家裡都是多子女,偏心眼的家長特別多。
有的重男輕女,有的喜歡最小的孩子,不喜歡其他。有的喜歡最大的孩子,不喜歡其他。
總之偏心眼得也是各有花樣,明目張胆,那些人也並不覺得自己那樣做有什麼不對,畢竟他們不是一個人。
不過後來也挺明顯的,偏心眼太明顯的家長,在兒孫心裡地位都不怎麼高。
而且有個出乎意料的現象,就是很多老人最偏心的那個孩子,老了之後可能對他們並不怎麼好。反而可能要依靠當年他們最不喜歡的那個孩子。
當然,很多人分析原生家庭的時候,會發現有些父母從小不喜歡的那個孩子,可能一生中都在追求家長的認同,希望能被喜歡。
有句爛大街的話,說做父母是一種修行。一說修行就感覺有點苦。
畢竟,做父母容易,做好父母不容易。想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並不簡單。
但比較可恨的是,有些人一面抱怨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又毫不猶豫毫不愧疚地把同樣的東西,甩給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