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最近,熱播劇《產後調理院》引起大家對二胎媽媽的關注。特別是劇中一名雙胞胎男孩的媽媽,在生完二胎後,多寶媽媽也陷入困局。自《都市·情涵》欄目開通之後,我們後臺也接到不少寶媽們的煩心事兒傾訴。特別是一些二胎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如何正確處理大寶和二寶的關係,成為寶媽們的「心頭難」,她們紛紛向《都市·情涵》求助。今天我們特意選取了幾位寶媽的心聲,並邀請專業的心理專家進行解讀,希望能給焦慮中的二胎媽媽們,提供一些幫助。
大寶開始無理取鬧
王女士(35歲,鹿城一企業職工):
我是一位二胎媽媽,因為結婚比較遲,所以我家大寶和二寶年齡相差不大,都是男孩,大的今年5歲還在上幼兒園,小的1歲多。
最近讓我比較煩惱的是,二寶出生之後,大寶的情緒很不對,變得越來越愛鬧了。以前吃飯都很乖,現在如果吃飯時間,我在陪二寶,他由奶奶帶著餵飯就會哭鬧,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還把飯撒地滿桌都是。如果生氣了說他幾句,他就會開始摔東西。孩子還很小,我們也捨不得打,但是口頭教育不管用,這次說了,下次又無理取鬧。
我老公工作比較忙,都是我帶孩子比較多,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家裡兩個小的,有時候忙得焦頭爛額,看大寶這樣,我心裡一團無名火就上來,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最近跟老公也吵了很多次架。
煩惱親友「逗小孩」
陳女士(32歲,市區一小學教師):
我家大寶4歲,小寶3歲,我發現孩子很怕被互相比較。有時候兩個孩子的吵架,如果我說「弟弟還小,你要多讓著弟弟一些」,大的就會不開心。或者有時候對小的說「你要是有哥哥一般懂事就好了」,小的就會馬上有情緒。所以平時我比較注意這方面的措辭。
但有時候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玩,大人們總是喜歡跟小朋友開玩笑去逗他們。比如說「你是家裡撿來的」「你現在有弟弟了,你媽媽不要你了」「媽媽對你好還是對弟弟好」「以後你的東西,都要分一半給弟弟」等,我煩惱他們這樣開玩笑「逗小孩」覺得這些話可能會影響孩子,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引導。
大女兒哭著要出走
張女士(37歲,個體經營戶):
我二胎是「意外懷孕」,大女兒今年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小女兒今年才剛出生。本來女兒很懂事的,但自從妹妹出生後,她開始變得很頑皮。
平日裡,如果我們把姐姐的玩偶,拿給妹妹玩,她就會生氣,還會把自己的玩具都藏起來。有時候姐姐在家裡看動畫片,妹妹在睡覺,讓姐姐聲音輕一點也不聽,只管自己看。有一次忍不住說了姐姐幾句,她竟然哭著說自己要離家出走就跑出去了……後來,她爸在她同學家把她領了回來。
避免大寶
產生心理上的「退行」
林信潔(溫州市心理服務志願者協會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二胎時代,大的孩子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2到5歲和12到15歲是兩個特殊的發育時期,以逆反為主要特點,這就是兒童的兩大反抗期。而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更為敏感,當他們感受到「被拋棄」時,理性腦尚未發展成熟的他們難免會做出情緒過激行為,如離家出走、傷害二寶等。另外,當大寶發現越是弱小越是受關注受寵愛,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退行」,做出一些幼稚的行為,比如大吵大鬧,要求餵飯,不肯上學等。
父母們看見大寶的情緒,要讓大寶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注,慢慢消除大寶那種認為愛被弟妹奪去的恐懼與傷心等情緒。平常父母可多向大寶解釋,何以父母的焦點會如此放在新生的孩子身上。對於忽略要表達道歉,經常向他表達愛意,讓他知道兩個孩子在家中都有一個特別的位置。還可邀請大寶參與到照顧和幫助二寶的隊伍中來,比如說讓大寶遞個尿不溼,讓大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經常鼓勵他。
在給二寶使用大寶的東西以前,徵得大寶的同意很重要,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學會分享。等老二稍大點時,父母可以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們單獨相處,並要求他們相互配合完成一些事情,讓兩個孩子體會團結互助的力量。 碰到「逗小孩」時,凡出現讓孩子疑惑不安的問題或者不友好的逗弄,可以替孩子反駁,並及時與孩子解釋清楚。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高寒瀟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