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讀書日,我選擇了閱讀國外作者撰寫的書籍,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授課老師的環保讀物推薦書目中我選擇了名字比較平和的《寂靜的春天》來閱讀。這本書作者蕾切爾·卡遜,她對人類意識的絕對準確性提出了不一致的看法,可是她當時的想法與社會傳統是相背的。在她這本書出版後的兩年裡沒有被眾人所接納,並且還遭遇了攻擊和詆毀,她心力憔悴,最終與世長辭。不過她的思想最終還是為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點亮了一盞啟蒙的明燈。我也從書中深深地體會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們也將會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擁有一個更好的家園。
全書包括了17個章節,作者將一個旅行者感到心曠神怡的城鎮被令人緊張的寂靜所籠罩作為開始,經過一系列事實的闡述和有理有據的科學論證,得出了DDT這種殺蟲劑的大量使用所引發的嚴重後果就正在歐美國家各地發生,其中最為直接的就是,它破壞了浮遊生物到魚類到鳥類最後到達食物鏈頂端,使人患有各種流感、慢性病和各種癌症,作者態度很堅決的指出控制自然是很愚蠢的。她呼籲大家可以通過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行為方式,試著去化解和其它生物共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矛盾。人類雖然是有思想、有智慧的食物鏈頂層生物,但是我們只有尊重大自然,以更謙卑的心態去和其它生物共存,積極反省並改正曾經犯過的錯誤,停止繼續犯錯,才有可能挽救已經漸行漸遠的我們了。
我們切身的生活中對於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我小時候家鄉裡,河水是清澈的,樹林是蔥鬱的,河裡的魚蝦等也是非常多的,只是當時的莊稼產量比較低,還有雜草蟲害比較多,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多產的雜交水稻,各種高效的化肥、除草劑、除蟲劑等,莊稼的產量是上去了,可是一個很明顯變化就是田野中的生物變的越來越少了,現在幾乎是見不到了也聽不到蟲鳴鳥叫了。河裡的魚蝦更是很難尋覓了。我深深的感慨科技進步給大自然帶來了多大的傷害,現在工廠多,汽車多這些已經很影響環境了,可是還有樹木濫伐,資源肆意開採等,我們真的嚴肅對待我們的環境了。
讀完這本書是一個不斷衝擊心靈的過程,雖然以前自己也知道環境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但是大部分還是從新聞媒體和大眾的輿論中得知的。從來都沒有像這本書裡描述的那樣,從科學事實的角度嚴謹理性地、徹底地、深刻地去研究和思考這一問題。這讓我想起了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在前言中說的一段話:「《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瑞秋卡森的這本著作中,作者用真切的事實,希望可以去喚醒那些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利用化學「武器」和暴力手段,來對付地球另一部分群體。也高呼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謙卑為上,不能再自以為是。否則終將有一天,人類將面臨無法挽回的災難。
在《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中,作者運用簡單樸素的文字描述著人類的行為對環境有著嚴重影響的事實,一方面是將十分迫切的問題展現給世人,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影響大家,讓眾人都行動起來。這真的是一次有關於馬克思哲學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的先例,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來解答和描述:社會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現在,環境問題迫使著人們樹立起了環保意識,希望環保意識能向所有群眾普及,讓我們攜手真正建立一個環保的大家園,而不是只有小部分人在那裡努力宣傳,其他人只是幹喊口號、隨大流為適應社會的物質發展而變得圓滑,知道要環保,但為了方便、為了發展就懶得從真正意義上去行動起來。作者很直截了當的指出這一觀點,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勇氣和敏銳的思路。感謝她把一切看得如此透徹與清晰,更重要的是能夠不畏世俗讒言大膽合理的做出闡述給世人以警示。上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後讓我體驗了很多體驗不到的活動,讓我懂了很多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希望我們所有人能夠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保護這千瘡百孔的大自然,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我們能夠行動起來。
教師點評:
作者從書中讀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寫得非常好,堪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