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微言大義——「君子不器」有深意
《三字經》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可是在《論語·為政》裡卻有一句名言「君子不器」,乍一看,經典教育我們既要「成器」,又要「不器」,似乎很矛盾,果真如此嗎?實則不然。「成器」是傳統觀念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而「不器」並不是「不成器」,而是對「君子」更高層次的要求。為此,有必要追根溯源,考證一下孔子「君子不器」蘊含的深刻道理。
-
論語|為政 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器」。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含義很深。錢穆先生對這點的解釋比較少,大家也可以去讀一下錢先生的《論語新解》,也可以看一下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學習其中的相關內容。對於「君子不器」,錢穆先生的解讀總結起來大致是說:一個人不要做偏才,要做通才。如果你只是把它理解成學習某一個專業的方向,那就沒有把這裡面最核心的地方點出來。
-
子曰:「君子不器。」
要處理「君子不器」的問題,首先要釐清「君子」與「不器」指何而言?進而再將「君子」與「不器」關聯一起?從中釐清二者關係,期望能解決本章問題。何謂「君子」?先引《白虎通義》講:「或稱君子者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稱也。」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獨立成段的一句話,由於缺乏上下文背景,其闡釋歷來存在諸多爭議。何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指統治者和貴族。「君子不器」中的「器」字該作何解呢?正因為「器」字包含著有形的、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含義,後人對這句話的解說 大多都是這樣:作為一個君子不應該像器皿那樣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應該多才多藝,無所不能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多能」的人,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而以此為賤、為鄙。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 何其多能也?」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就出現了君子論。什麼是君子呢?簡單來說,就是道德品格高尚,同時還要有充分的學識涵養的人。不器要知道什麼叫不器,首先要搞明白什麼叫器。在古代,器是專指器具的,什麼鍋碗瓢盆啦,都屬於器,喝酒的東西就叫酒器。你看,器是有特殊單獨的用途的,酒器就只能用來喝酒,不能用作他途。
-
《論語》:修行的最高境界,君子不器
《論語》中說:「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途。我想,同樣也是這個意思。君子一旦被確定了一種用途,便是被限制住了。其實,按照論語裡的意思,是不提倡的。一旦我們成器了,我們是有了器的用途,但是同時,我們也被限制住了「無限的可能」。如同泥土,本來有著無限的可能,但是若製作成碗的形狀,便僅僅有碗的功能,不會再有盤子的功能了。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
古人常說「君子不器」,這個「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這些句子中的其中一句,其出於《論語.為政篇》之中,關於該句的深刻意義,顯而易見是無可辯駁的,但其具體所指以及它的真實意蘊,人們對此持有很大的爭議。這種爭論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一派是器物說,源自《易·繫辭》中「形乃謂之器」之說。
-
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孔子說「君子不器」?
一、 「君子不器」首先講的是君子如何確立自我認同的問題。人心本就重利輕義,喜愛欲望的滿足、消費的享受遠遠勝過追尋美德。更何況,君子作為精英階層,本就佔有社會的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他們當然也更有條件享受朱門酒肉,聲色犬馬。但問題是,在一個物質社會、欲望社會中,君子應當如何確立個人和階層的自我認同?
-
從《論語》中「君子不器」想到:人要志存高遠,追求大道
子曰:君子不器。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器,就是器皿。每一種器皿都一種用途,好比人學了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但是作為孔聖人口中的君子不願意學一才一藝,認為那是小道。但是子夏又說,追求技藝技能,會讓人拘泥於此,這是君子不做的。舉一個例子說,現代社會人人都追求財富,沒錢的想有錢,有錢的想更有錢。百萬富翁想成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成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成為首富,追求永無止境。那君子追求什麼呢?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重讀《論語》:為何說孔子的「君子不器」是多餘的謬論?
導讀:君子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而非某類仕的專屬。教育也應該有教無類,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有用之人。「不器不君子」,先成為有用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領頭人,然後才有資格謀道。一、何為君子?君子,其實只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顯然,它與一個人博學與否,是沒有關係的。你可以反過來這麼思考:難道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工匠,只因為技術單一,就不配稱為君子嗎?顯然不合理。所以,用君子來闡述「器與不器」,首先便是不合適的。
-
孔子為什麼說「君子不器」?看馬雲是如何實踐這一名言的
結合孔子原文和朱注,我們可以把「君子不器」翻譯為:君子不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怎樣深入理解呢?我們從時代背景、哲學分析和現代啟示三方面詳細解釋。孔子一生的理想是輔助一國國君實行仁政,從而治國平天下。有這樣抱負的人當然不滿足於做一個只能做點細碎事務的小官小吏。他胸懷的是天下蒼生,另外,那時候知識有限,所以孔子認為應該無所不通。後人曾說,一事之不知,儒者之恥。古代的君子,要修習」六藝「,即「 禮樂射御書數」, 禮法、樂舞、射箭、駕車、書法和算術都得精通。
-
做人四個「不器」,君子不器的一點理解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篇,其中的「不」的含義就是:「不局限,不拘泥,不囿於,不著急」。「器」就是一個東西,一件用具,或是普通用具,或是尊貴之物。用來比喻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職業,發揮什麼樣的才能。
-
舜緣文化張詩苓作「君子不器」主題分享會
2019年10月13日周末,知名周易學者,風水堪輿名家,舜緣文化首席命理學老師張詩苓開講線下大型「君子不器」易學分享會。本次分享會有舜緣文化承辦,旨在為廣大社區學員講述孔子的「君子不器」的精神。 據此我們知道,孔子說:「君子不器」,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囿於事物的表象,要從紛亂的表面現象,去領悟其中深層的,更根本的道理。如果滿足於表面,不去追根求源,就會被假象所騙,所知自然是「下」;只有深挖求源,才能一以貫之,舉一反三,見一知十,直到最後「不佔而知」。
-
感悟《論語》——溫故而知新,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做老師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學記》中記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一個君子讀書,三年一小成,七年一大成,然後可以化民移俗。足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孔子為什麼說:溫故而知新,就可以當老師呢?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中孔子說「君子不器」,是說君子不能像一個器皿似的,只有一個用處。這就是孔子主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孔子教弟子,分「四科」。依據弟子不同的情況,教給他們不同的學問,掌握不同的本領。弟子們對它們全部掌握,或掌握其大部,就不是一種單向人才,而是一種全面發展的人才,就不「器」了。孔子重點從事社會活動,他從來不把各種技能無限誇大,而是首先培養人,在道德品質上對弟子加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