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物館開始認識城市。因此,無論我們什麼時候去一座新城市,最直接最快捷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方式,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展覽中展出的許多歷史文物,不僅展示了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也讓我們對這個城市中少數人的全面了解。誠然,也有一座城市擁有不止一座博物館,特別是省會城市,各類博物館不計其數。雖然有很多類型的博物館,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我們在這座城市所熟悉的專業領域。
但四川省成都市境內有一些博物館,可以說相當無奈,明明是第一個被選為國家級博物館,遊客往往誤以為是公園,為什麼?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會,它的國內博物館可以說是種類繁多。這裡面有四川省博物館,不用說了。成都市博物館依然如此。考古學類博物館,如金沙遺址博物館,當然也有現代科技類博物館。在成都的眾多博物館中,一級、二級博物館不在少數,其中有一座顯然是第一次被選出來的,但是很少有遊客知道它是博物館,甚至誤以為它就是公園。這座被誤認為公園的國家博物館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1984年前,若來到成都,進入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陽區杜甫草堂,許多人認為這只是中國當代大市杜甫在成都時的舊宅。對的,這種理解是沒有問題的。杜甫在成都時,住在一間茅屋裡,他在此居住了近4年,期間,在此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詩篇數百首,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從這裡出來之後,杜甫就把這地方忘得一乾二淨了。唐末五代詩人韋莊來此時,重建並保存了這座茅屋。從此,宋元明清水陸交融,院落林立,古樹參天。
經過宋元明清時期的保守擴張,杜甫草堂已發展成為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故居風貌的場所,成為古樸典雅、園林幽雅的文化聖地。
初唐原封不動地保留了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是獨具特色的中國古典園林「混雜」中的一種。對初來乍到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古典園林式開放式公園,如果沒有重建過的詩人杜甫草屋故居,也能重現詩人的田園風光,把它當成城市的公園。
杜甫草堂,不僅是一座別具一格的中國古典園林「混合園」,也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特色最鮮明的杜甫故居,是首個國家級博物館。一九八五年改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不出所料,成為全國第一家國家級博物館,擁有各類資料三萬多冊,文物2000多件。杜甫畢生所著的著作有宋、元、明、清時政刻本、複本、現代各種活印本、15種文字外譯版本,以及朝鮮、日本出版的120多種韓刻本,是杜甫一生所作收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2006年度被評為4A級旅遊景區,2008年度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