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建築是西方建築發展的基礎。古希臘社會在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感情與理智之間都處於一種相對和諧融洽的狀態,「和諧」是古希臘最重要的美學思想,古希臘的建築與造型藝術也表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1.以比例與數理美為特徵的和諧統一。古希臘建築的各部分,如圓柱、柱頭、槽口、山牆等,都以一定的結構比例及數量關係而建造,各種柱式的細部尺寸之間也存在著非常精妙的比例關係。如多立克式柱式無底座,短而粗,柱高和底部直徑之比為6∶1,模仿剛強的男性人體,顯得古樸沉重、剛勁雄健;愛奧尼柱式則有底座,長而細,高度和底座直徑之比為8∶1,模仿柔和的女人體,顯得秀氣靈巧、柔和華麗。以數學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理性的和諧標準,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視覺效果上的調整等,都使古希臘建築成為歐洲傳統建築美學上的典範。
2.力學性能上的系統統一。古希臘建築在力學性能上極力追求一種完美的靜態平衡,並利用形式塑造,使人欣賞建築時,得到均衡的感受。3.人體比例的絕妙應用。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認為人體比例的絕妙應用是古希臘建築一個無與倫比的高超之點。為獲得和諧的形式,古希臘人推崇人體尺度的應用,他們用人體雕像裝飾神廟的山牆和柱式,使建築物處處充滿人情味,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4.基於自然主義的和諧美。追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是古希臘建築的突出特點。許多城市、建築群在規劃布局上並不單純強調平面構圖的對稱工整,而是順應和利用各種複雜地形,構成活潑多變的建築群體景觀。
代表作品:雅典衛城。雅典衛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心一座小臺地上,建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是古希臘建築中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整個建築群洋溢著一片和諧、端莊、典雅和充滿理性秩序的美,被人們譽為古典美的「不可企及的典範」。衛城建築群包括帕提儂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山門和勝利女神廟。由衛城西邊的斜坡拾級而上,迎面是樸素的多立克山門。山門之後,高11米的雅典娜神像執矛而立。繞過女神像,左邊是纖巧秀麗的伊瑞克提翁神廟,右邊最高處是莊嚴宏偉的帕提儂神廟。整個建築群布局以自由、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原則,既考慮靜態的欣賞效果,又強調了人們置身其中的動態視覺美效果。
帕提儂神廟位於衛城的中部靠近南緣,是衛城中最主要的一座殿堂,供奉希臘的保護女神雅典娜。神廟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9.5米,南北寬30.9米,體形單純洗鍊,四面圍繞柱廊,東、西端柱廊內有門廊,由挺拔且帶有凹槽的多立克式石柱組成,神廟下有三層臺基。這其實是一座很簡單的建築,卻以其無與倫比的美麗與和諧成為世人公認的藝術作品,代表了古希臘建築的最高成就。帕提儂神廟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柱子比例勻稱,比一般多立克柱更為修長挺幹,既剛勁雄健,又隱含著嫵媚與秀麗。
柱子中部微微鼓出,上部收分較多,顯得柔韌有力而絕無僵滯之感。所有柱子都向建築平面中心微微傾斜,使建築感覺更加穩定。簷部較薄,柱間淨空較寬,柱頭簡潔有力,整體造型極盡完美,風格洗鍊明快。柱上櫳間板、山牆、圍廊內上部都布滿浮雕,所有浮雕都極其精美,曾經塗著金、藍和紅色,銅門鍍金,瓦當、柱頭和整個簷部也都曾有過濃重的色彩,在陽光照耀著的白色大理石襯託下,顯得鮮麗明快。帕提儂神廟旁邊的伊瑞克提翁神廟以同樣的端莊與帕提儂神廟取得協調,但它的形制十分自由,不對稱,輕快而活潑,又與帕提儂神廟形成了對比。伊瑞克提翁神廟的女神像柱廊用少女立像作柱,優美嫻靜的神態舉重若輕,仿佛沉重的石頭也變得輕快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