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衛城建築有何特點?在當時的古希臘有著怎樣的地位?

2020-12-10 大國歷史觀

引言

雅典衛城建築群的布局沒有軸線,不求對稱,建築物的位置和朝向由朝聖路線上的最佳景觀來設計。保護神雅典娜的廟帕提農是多立克式的,位於衛城正中偏南,離南緣不遠,地基有一部分是人工填築起來的。它的正北是愛奧尼亞式的厄瑞克忒翁廟,幾乎緊靠北緣。

多立克式的山門當然造在衛城西端唯一的入口處。挨著山門南翼有一個向西凸出的陡崖,愛奧尼亞式的勝利神廟就造在上面。幾座主要建築物都貼近邊緣,為的是照顧在山下的觀賞,因為衛城坐落在城市的中央。

▲衛城遠景

(有一種說法:泛雅典娜大慶時遊行的隊伍在上山之前先要環繞衛城走一圈,那麼山下的觀賞就更見重要了。)泛雅典娜節日大慶最後一天早晨,參加朝聖的人在衛城西北方向的雅典中心廣場集合。隊伍繞到勝利神廟的陡崖下,削壁面上掛著波希戰爭虜獲的戰利品,削壁上緣女兒牆上和廟的簷壁上浮雕著打敗波斯侵略者的戰爭場面。那個決定雅典和整個希臘命運的勝利是絕對不能忘記的,它激發雅典人對祖國和民主制度的熱愛,激發他們的英雄主義,也向所有的希臘城邦炫耀雅典的強大。

繞過削壁,登上陡坡,仰視便是樸素的山門。進了山門,迎面見一尊11米高的雅典娜像,銅鑄而鍍金,手執長矛。它以垂直的形體與沿邊橫向展開的建築群對比,成了構圖中心、視覺中心,使畫面統一。再向前走,真正統率全局的是帕提農。它位置最高,體量最大,形式最簡潔,風格最莊重,裝飾最華麗,色彩最鮮豔,四面一圈都是雄偉的柱廊。

▲雅典娜女神像

帕提農的統率作用使建築群主次分明,形成了整體,同時也突出了衛城的主題:頌讚雅典。帕提農以西北角斜對著朝聖隊伍,這是它最美的觀賞角度。繼續沿帕提農的北柱廊向東走,左側是厄瑞克忒翁。它遠遠小於帕提農,但它並不侷促,因為它以複雜的體形、秀雅的愛奧尼亞風格、素雅的大理石本色、大面積的光牆,處處與帕提農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既襯託了帕提農,又顯示了自己。它以六尊2.1米高的端重典麗的少女雕像組成的柱廊迎接轉過來的朝聖者。隊伍走到帕提農東面,在露天祭壇點火,舉行儀式,然後載歌載舞,狂歡終日。

在朝聖隊伍行進途中,衛城大幅度地變化著景色:建築物與雕刻交替;多立克式藝術與愛奧尼亞式藝術交替;雕刻有獨立的銅像、有建築物上的大理石浮雕和圓雕甚至雕像柱。浮雕有愛奧尼亞式重線條的和多立克式重體積的,有單幅也有長長的連續畫面。最精美絕倫的是帕提農東西兩個山花上的雕像群。建築物也是風格、體形、色彩、大小、繁簡各個大不相同。景色的大幅度變化又得力於非對稱的自由布局。但每一幅畫面都有強有力的中心,所以景色多變而並不散亂。衛城的豐富景色使它於嚴肅中有活潑,莊重中有輕快。

▲衛城浮雕

多立克和愛奧尼亞兩種建築與雕刻風格的並用,是古典盛期雅典作為全希臘文化中心的新現象,在過去漫長的時期裡,愛奧尼亞柱式只流行於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的手工業和商業發達的民主制城邦裡,多立克柱式則只流行於希臘本土的伯羅奔尼撒、義大利和西西里純農業的貴族寡頭制城邦裡,互相併不交流。波希戰爭的勝利,一方面促使希臘國家整體意識加強,一方面促使小亞細亞的人才匯聚到雅典,文化眼界擴大,加上戰後雅典力求作為全希臘的政治、宗教、文化、經濟中心,於是破格創新,這兩種文化的藩籬被突破,雅典衛城建築群成了愛奧尼亞文化和多立克文化交融的象徵。

兩種文化的交融不僅表現在愛奧尼亞式建築和多立克式建築的並存上,而且滲透到了各座建築物之中。衛城的山門,東西兩個立面都用多立克柱式,但門屋裡的6棵柱子卻是愛奧尼亞式的。帕提農的周圍柱廊是多立克式的,裝飾著體積感很強的單幅的高浮雕,但西端一間財庫裡卻用了4棵愛奧尼亞式柱子,而且它的柱廊內神堂牆壁外側的簷壁是愛奧尼亞式的,不分格,刻著線條韻律感很強的薄浮雕,畫面連續。

▲衛城山門的柱子

兩種柱式的交融更進一步深入到了柱式本身,例如:帕提農的多立克式柱子比它以前同類柱子修長,這是向愛奧尼亞式的比例靠攏,而勝利神廟的愛奧尼亞式柱子比它以前同類柱子粗壯,是靠攏多立克柱式。總的看來,愛奧尼亞式對多立克式的滲透強過於多立克式對愛奧尼亞式的滲透。當時先進的愛奧尼亞文化在與多立克文化交融中處於強勢。愛奧尼亞柱式比較柔和而早先的多立克柱式太過於粗獷。由於兩種柱式的構成規則是相同的,因而這雙方的滲透和靠攏更使它們能和諧地相處在同一座建築物和同一個建築群中。

衛城非對稱的自由布局主要來自於民間的自然神聖地建築群傳統。馬克思說:「希臘是泛神論的國土。它所有的風景都嵌和諧的畫框裡。每個地方都要求在它的環境裡有自己的神,每條河流都有它的水澤女神,每個小樹林也有它的森林女神,希臘人的宗教就是這樣形成的。」希臘的自然神是很人性化的,這些民間自然神聖地不要求威嚴,不死拘一格,建築的布局追求天然得體,與風景一起「嵌入和諧的畫框裡」。

▲馬克思

這樣的聖地起初主要分布在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的民主城邦裡。相反,義大利和西西里的希臘城邦裡,神祇聖地脫胎於貴族寡頭的城堡宮殿,並且一直沒有完全分離開來,以致建築群的布局死守教條,一座座廟宇朝著同一個方向,互相平行排列,不適應地形,也分不清主次。在希臘本土上愛奧尼亞人居住區裡,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和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兩個聖地建築群,布局也都是隨宜活潑的。離雅典很近的德爾斐,那建築群與自然的交融,與朝聖者行進過程的契合,已到了極為完美的程度。雅典衛城建築群,繼承的便是愛奧尼亞傳統。

▲古希臘太陽神阿波羅

波希戰爭後,領導雅典人取得勝利的政治家塞密斯託克利斯(Themistocles,約公元前528-約前462)重建衛城,在被毀的古雅典娜神廟之南填平地基動手建造神廟。泥古不化的貴族寡頭派強烈反對,他們要求新廟必須造在寡頭專政時代的古廟舊址上,認為任何改變都會招致神譴的災難。

結語

但是伯裡克利不信邪,堅持創新,在剛建起來的新廟基礎上建造了帕提農,終於使衛城建築群成為人類最完美的創造物之一。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文明:雅典的衛城與劇場
    雅典衛城是公元前5世紀中下葉建成的。它是希臘古典時期的標誌性建築。雅典衛城位於150米高的石灰巖山頂上,四周皆是峭壁,地勢險要,原來是防禦敵寇的堡壘。據說在這裡,海神波塞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為爭奪雅典展開場智鬥,結果雅典娜取勝。
  • 高中歷史教案:第三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遺蹟第1課 雅典衛城...
    第一目第五至九自然段介紹了雅典衛城建築群遺址。古希臘大型建築的主要形式是神廟,所以神廟建築能反映古希臘建築藝術的主要成就。應使學生通過「雅典衛城」的學習,初步認識古希臘建築藝術成就。   教師出示雅典衛城建築群遺址圖片,讓學生認知,知道它兼有祭祀慶典、防衛禦敵、宗教文化及公民議政等功能。教師再出示雅典衛城復原圖,請學生思考:雅典衛城建築群有什麼鮮明的特色?
  • 古希臘建築藝術賞析——和諧優美的雅典衛城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建築是西方建築發展的基礎。古希臘社會在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感情與理智之間都處於一種相對和諧融洽的狀態,「和諧」是古希臘最重要的美學思想,古希臘的建築與造型藝術也表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以科林斯式的柱態的建築擇優列雪格拉德紀念亭。古希臘風格的柱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人為本,造型的塑造是當時古希臘人們的體態美,人體美,用柱如其人來比喻也不為過。這樣的柱式體現了人的姿態、容貌、舉止和典雅的美,是古希臘時代的藝術彰顯,柱式的特點都展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高貴地位,而這三種柱式也稱作當代歐洲歷史上的建築典範,是古希臘建築美學的體現。
  • 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的眼睛——衛城
    雅典衛城——那堆山丘上殘壁斷垣、破柱子,正是希臘的民族靈魂和精神所在,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有它在,希臘在,此言一點不為過!希臘,這個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僅有13萬平方公裡面積、千餘萬人口的國家,卻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雅典衛城是古希臘人於公元前15世紀建立的古代宗教中心和防禦城堡,它是古希臘文化的標誌,也是當代希臘人的驕傲,幾乎凡到希臘的遊人都會去拜謁這座人類文明聖地,近距離求證教科書曾告訴我們的「雅典衛城被稱為希臘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的依據。
  • 旅遊: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
    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2,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雅典衛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也稱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 乾貨 | 外建史: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是古典文化的先驅、歐洲文明的搖籃,西方社會的基本理念都源於希臘。因此這一章節是建築史中比較重要的章節。在地理位置上,古希臘包括巴爾幹半島、愛琴海上諸島、小亞細亞西海岸以及東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廣大區域。希臘建築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
  • 東南理論圖解導讀 08 —— 古代希臘建築
    簡述其造型和構圖特點。.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間存在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請以衛城建築群和帝王廣場的空間為例,繪圖分析並比較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概括說明這種差異性所體現出的各自社會文化特徵 。(重要考點:雅典衛城&建築單體) 2014 選擇題/填空題一、8.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相當於木構建築的(17)。
  • 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古羅馬建築的雄強風格,一方面反映著帝國的強大,一方面又反映著拱券結構的特點,兩個方面十分協調。拱券結構比較沉重,因此支撐他們的牆體很厚。於是就產生了一種裝飾母題,就是壁龕。壁龕本身是建築式的,在巨大的內部空間中,它起著衡量空間的尺度的作用,也起著人體和建築空間之間的過渡者的作用,使建築空間柔和,人性化。它也是安裝神像和其他裝飾性雕刻的良好手段之一。
  • 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古希臘的柱式結構特點概述
    雖然自古羅馬帝國以後,歐洲的大型建築一般都採用拱券結構,但它始終沒有完全淘汰梁柱結構。第二,柱式規範非常嚴謹、非常精緻、藝術上非常成熟。古希臘的建築,尤其是公共紀念性建築,都是單層的,而且體形簡潔,都是長方形。重要的像帕提農,是一周圈柱廊,次要一點的,像衛城山門和勝利神廟,是前後柱廊,厄瑞克忒翁則在四面都有柱廊。
  • 帶你走進雅典最著名的古建築—衛城
    引言古代希臘並不是歐洲文明惟一的發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文明不得不從古希臘文明說起,因為它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又深又遠,而且至今不衰。古代希臘也不是歐洲建築惟一的發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建築,也不得不從古希臘建築說起,因為它對歐洲建築的影響又深又遠,從歐洲又影響到全世界,直到中國。
  • 希臘最有意義的六大景區,值得一看!
    雅典除了是希臘著名的城市外,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裡是眾多西方神話的發源地,有著很多的名勝古蹟。雅典衛城可以說是古希臘建築中最傑出的建築群了,這裡據說是用來宗教政治的中心地,也是一處公共場所建築。
  • 《希臘雅典衛城風景》小旋風-協助拍攝
    雅典衛城(Acropolis),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sup2;,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
  • 希臘雅典衛城——幾千年來的神聖與輾轉,永遠閃爍著人類文明之光
    如果說雅典是希臘的首都、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那麼雅典衛城則無疑是這座首都中的焦點,無論是在3000年前,還是在我們生活的今天,都是全球文明的古都。接下來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就是去拜訪雅典衛城啦!雅典衛城 Ακρπολη,英文稱做Acropolis(阿克羅波利斯),在希臘文中是「在高處的城市」的意思,希臘其實有很多處衛城遺跡,不過就屬雅典市區的這座最負盛名,也是希臘眾多古遺址中最有名的一處。
  • 歐洲遊——雅典衛城,光榮屬於希臘,來感受希臘的信仰
    歐洲遊——雅典衛城,光榮屬於希臘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古城雅典,神話起源的地方。地理位置:在雅典城西南,建造在150米的石慶巖山岡上。最合適的旅伴:對古希臘文明和歷史很感興趣的友友們。穿過布拉卡區大片的特色民房,就到達了著名的衛城山。它是背向著山下平民的住宅,向海一面的峭壁處陡立著。你剛剛深吸完一口氣,衛城就出現在面前,伸手就可以夠到。沿著臺階向上而去,腳步隨著心在一步步的向上,而且都會變得很小心,只怕一個不小心,便驚擾了那些沉睡千年的眾位神仙。
  • 《希臘雅典衛城風景》聖手書生-協助拍攝
    雅典衛城(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雅典衛城(Acropolis),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sup2;,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
  • 雅典衛城博物館珍寶亮相上博 「微型展覽」訴說希臘神話故事
    上海博物館從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諸多藏品中精心選擇了兩件藏品: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在上海博物館大堂展出,在新春之際迎接中外來客。科拉雕像(公元前520—前510年)高1.15米,由大理石製成。公元前7世紀中葉,隨著古希臘文明與地中海東岸和埃及文明的聯繫與交流,在希臘出現了用硬質材料雕刻的等身雕像和比真人更大的雕像。庫羅斯和科拉,意為少年和少女的大理石雕像,是希臘古風時期(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初)第一批獨具特色的雕像。在衛城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超過200尊科拉雕像,從而使衛城博物館這個門類的收藏量冠絕全球。
  • 環境孕育到時代雕磨,歷史發展浪潮下希臘文明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古希臘文明首先在愛琴海的諸多島嶼上以及周圍沿岸發源,形成了愛琴文明。而希臘文明也就是在愛琴海南側克裡特島上得到了發展,產生了克裡特文明。而克裡特島曾是地中海的貿易港口,所以與其它地區有著較為密切的商業往來,其中就包括埃及和小亞細亞,所以其文明也是源於此。
  • 伯裡克利建築,保存沒有大金字塔好,但古希臘人戰勝了時間
    希臘伯裡克利時代的建築,沒有一幢保存得像大金字塔那樣完好。但古希臘人以他們自己的方法戰勝了時間。他們的建築僅在廢墟或複製品中留下一些斷片,但與埃及人不同的是,他們創造的形式每天都圍繞著我們——在我們的住宅和公共建築中,在爐臺和門窗上。
  • 有如神助的古希臘!
    導遊說,那就是雅典衛城的第一號明星帕特儂神廟,如果要為它印製名片的話,單是那一串嚇人的頭銜就會讓人抓狂:「古希臘鼎盛時期的英雄紀念碑」「希臘神殿的代名詞」「希臘第一名片」「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我的初心,馬上就應該像當年揚帆大海、攻城略地的希臘英雄們一樣,手拿盾牌,一手舉投槍直奔帕特儂神廟——那種感覺與衝動,就如同我前些年到了珠峰大本營,立即就奔向亙古的冰川,要去傾聽那離天最近的聖音一樣。但雙腳被導遊「拴住」了,他讓我們先看雅典衛城的復原圖。舉圖的是景區一位年輕的希臘女子,身段高挑,體態輕盈,目光率真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