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2020-12-12 每天讀文史

引言

拱券結構給了古羅馬建築嶄新的藝術形象。首先是給了它新的造型因素:券洞。這種圓弧形的造型因素大大不同於古希臘梁柱結構的方形造型因素。

它很巧妙地融合了方形的柱式因素,組成了連續券和券柱式,構圖很豐富,適應性很強,從單跨的凱旋門到有240個券洞的大角鬥場,它都是藝術造型的主角。不但在古羅馬,而且在以後的漫長時期中,券洞和券柱式、連續券都廣泛應用,並有所發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

▲古羅馬鬥獸場

其次是穹頂,它的集中式空間的藝術魅力在古羅馬時期逐漸被認識,在公共浴室的空間序列中,它作為熱水浴室,正在序列最高潮位置上。但穹頂在外部體形上的藝術處理方法在古羅馬時期還沒有找到,所以萬神廟和公共浴場的外觀還都缺乏生氣。但是15世紀以後它卻成了歐洲大型紀念性建築最有獨特性格的極重要構圖因素,一直影響到伊斯蘭國家,包括印度。筒形拱頂的外部藝術表現力長期沒有被發現,一直到17世紀都還被坡屋頂遮蓋著。

18世紀有所突破,但效果還不大。券洞、拱頂和穹頂把圓弧、圓球和圓拱這些曲線造型因素帶進了建築,大大豐富了建築造型。由於對曲線的熟稔,後來羅馬人又把它引進了平面形式中去,造成活潑多變的建築體形,這種手法對17世紀義大利的巴羅克建築起了誘發借鑑作用。

▲萬神廟的穹頂

拱券結構的大型公共建築,外觀沉重穩定,給人以不可動搖的永恆感,很富有紀念性。所以古代才有人說,大角鬥場和羅馬帝國一樣,永遠不會傾圮,一旦大角鬥場傾圮,羅馬帝國就傾圮了。古羅馬建築的雄強風格,一方面反映著帝國的強大,一方面又反映著拱券結構的特點,兩個方面十分協調。拱券結構比較沉重,因此支撐他們的牆體很厚。於是就產生了一種裝飾母題,就是壁龕。壁龕本身是建築式的,在巨大的內部空間中,它起著衡量空間的尺度的作用,也起著人體和建築空間之間的過渡者的作用,使建築空間柔和,人性化。它也是安裝神像和其他裝飾性雕刻的良好手段之一。壁龕後來在歐洲建築中廣泛而長期的流行。拱券結構也改造了柱式,豐富了柱式的組合。

券柱式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創造。同時,柱式成了裝飾品,也帶來了使它可能失去結構邏輯性的後果。拱券結構同樣也改造了城市建設。城市建設的第一個步驟是選址。影響選址的首要因素之一是供水。所以,城市一般都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發展起來。水的供應量又決定了城市的人口規模。但是,自從有了成熟的拱券技術,古羅馬有些軍事衛戍城市就造在水源並不充足而在戰略上很佔形勝的地方。他們用長達十幾或幾十公裡的水道從遠處引水供應軍隊和居民,這些輸水道都高高架在連續的發券之上。

▲券柱式建築

法國南部的「迦合橋」(Pont duGare)就是古羅馬的輸水道,在它跨越迦合河的時候,有249米長的一段用三層重疊的發券架起來,最高點高度達到49米。古羅馬城造在一片丘陵地上,它雖然瀕臨特韋雷河(Tevere),但河床低、取水困難,因此羅馬城的規模本來不可能很大。但它在極盛時期竟有一百多萬人口,用水全靠輸水道供應,而輸水道有14條之多,總長度達到2080公裡。最長的一條輸水道長達60公裡,有20公裡架在連續的券列上。

它們每天可向羅馬城供應160萬方的清水。一位叫優裡烏斯·弗隆提努斯的負責水道工程的官員寫道:「我們有這麼多不可或缺的引水道,供給我們的水量是如此巨大,相形之下,您可以想像,那些呆笨的金字塔和沒有用處卻享有盛名的希臘神廟會屬於什麼地位。」

▲高架引水橋

這些輸水道使古羅馬人如此自豪。輸水道進城之後,分散為許多細支直達各個居民點,在盡端建造水池,全城一共有1000多個。17世紀,教皇為美化羅馬城,把其中一部分用雕像、大理石落水盤等等裝飾起來,成了羅馬城的重要景觀。瑞典女王克麗絲蒂娜(Christina,1626-1689)主動遜位後,到凡爾賽住過些日子,知道那些噴泉因為供水困難,只在特殊場合才噴水。

後來她遊歷羅馬城,受到盛大歡迎,以為聖彼得大教堂前的大噴泉是專為款待她而放水的,便傳話說,不必浪費了。得知羅馬城的噴泉不分四季、不分晝夜地噴流,這位仁慈的遜位女王大大吃了一驚。

▲法國凡爾賽宮

古希臘時候,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座小山。小山上建造軍事防禦工程和城邦保護神的廟宇,山坡上建造劇場。名為劇場,其實最重要的功能是召開公民大會。公民大會是城邦最高的權力機構。所以,這座小山便成了城市的象徵,每逢戰爭,它還可以作為最後的堡壘,因此被稱為衛城。衛城以它的軍事、政治和宗教的重要性而多位於城市的中央。於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選址和布局。而在羅馬的一些城市則擺脫了這種自然地理的束縛,首先是建造城牆來防守整個城市而不必最後退守衛城,其次便是把公民大會場,即劇場,架起在拱券結構之上而不必依賴山坡。

這些新城造在平坦之處,近於方正,一直一橫兩條街構成丁字形,在交點處建造神廟和劇場,形成城市中心,即宗教和政權的中心。西亞和北非的一些軍事衛戍城市大體就採用這種布局。還有一些不大的城市,地形不平,古羅馬人竟強力用拱券結構抬高低地,在它們上面取得平整的房基地,建造平衡對稱的大型宮殿或者公共建築,建造道路和廣場,以便使城市布局接近理想模式。用工程來改造自然,使它合於自己的要求,在古羅馬人看來,只要力所能及,便是合理的。工程技術原本就是人類對抗自然的力量。

▲衛城

拱券結構技術和火山灰混凝土工藝,早在公元前1世紀已經臻於成熟,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但是當時有些建築家卻沒有能認識到它的價值。奧古斯都的御用工程師維特魯威就一味崇尚古希臘的建築藝術,貶斥當時劃時代的成就。他在《建築十書》裡絕口不提拱券結構技術,雖然這時已經有公元前144年建造的向羅馬城輸水的馬爾採水道(Aqueduct Marcia),它有10公裡長的一段架在跨度5.5米,高達15米的券列上。公元前62年造的法勃裡契橋,跨度達24.5米。

公元前1世紀末,巴伊埃附近的一所浴場裡造了直徑21.5米的穹頂。同時維特魯威對混凝土工程不大放心,寫在《建築十書》的第二書「牆體的種類及構造」裡。這固然是因為經驗還不夠。一些工程還沒有經過長期的檢驗,也因為當時奧古斯都由於政治上的需要在文化中提倡復古主義,過分推崇古希臘文化。在奧古斯都統治期間,許多重要的建築採用古希臘的形制,都用柱式作為形式語言。每一種新事物的誕生和發展,除了要具有必需的優越性和合理性之外,都是要突破必定會有的保守勢力和落後認識的封殺。而推動新事物的發展,都少不了一些有識之士不懈艱苦的努力。新舊之間科學技術性的鬥爭,有時候也會很殘酷。

▲萬神廟穹頂

歷史的前進總要求人們付出代價,有時候由革新者付出,有時候由保守者付出。沒有代價的進步是沒有的。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五百年左右的時間裡,西歐遺忘了拱券技術。公元10世紀起,法國的中部漸漸復活了拱券技術,主要用於修道院教堂。此後拱券技術在歐洲重新普遍使用,12世紀法國北部的哥德式主教堂又把它大大推進了一步。

結語

直到19世紀末,歐洲大型建築的基本結構方式是磚石的拱券,它是歐洲建築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東羅馬帝國和它以後的伊斯蘭建築也使用拱券結構。它們或許有自己獨特的起源,而且與西羅馬的頗有不同。但拜佔庭的一些結構方式後來對西歐建築有很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1.古代羅馬建築的特徵  古羅馬建築直接繼承並大大發揚了古希臘建築成就,開拓了新的建築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在建築型制、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廣泛成就達到了奴隸制時代建築的最高峰,表現為建築類型多樣,型制發達,樣式手法豐富,結構水平高,初步建立科學的建築理論
  • 註冊建築師複習資料:古羅馬建築——人類建築史上的新階段
    他的副手阿格裡巴繼續大規模地進行建築,羅馬建築達到了又一個高峰。2、古羅馬留給建築史的偉大貢獻發明了火山灰為活性材料的天然混凝土。創造了很完美的拱券結構體系。創造了新的建築類型:如角鬥場,萬神廟,公共浴室。開拓了建築的內部空間,內部空間結合十分複雜。
  • 古羅馬時期代表建築建築特點概述,帶你走進建築的美學殿堂
    下面三層都用券柱式裝飾,頂上一層實牆用壁柱分劃,每個開間中央開一個小窗,掛一面青銅盾牌,有牛腿挑出,託住頂上的桅杆。桅杆是用來拉懸索以張開篷布遮陽的。一圈80個開間,只有長短軸兩端四個大門稍有難以引人注意的不同,但是它的橢圓形形體和券柱式卻造成了豐富的光影變化和對比。而它的單純簡練則使它更顯得宏大莊重。
  • 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古希臘的柱式結構特點概述
    但它也有積極的一面,便是即使平庸的建築師也能依樣畫葫蘆,設計出很不錯的房子來,保持建築環境高水平的統一,不致醜怪雜陳。同時,有了高標準的流行規範,也有效地阻住了不入流的嘗試。第三是柱式的適應性很強,特別是經過希臘晚期和古羅馬時期,它產生了多層組合和與拱券結構結合的方式之後。
  • 古羅馬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教堂建築?它們的特點有哪些?
    暴動被鎮壓之後,查士丁尼立即著手重建君士坦丁堡,不但用大理石更豪華地恢復了被破壞的,還增建了許多公共建築,其中有羅馬式的輸水道和地下貯水庫。這水庫用大理石的科林斯柱子支承頂蓋,華麗程度不減於地面的公共建築。他的皇宮集富麗與奢侈之大成,牆壁和地板全用大理石飾面,天花板上布滿色彩明豔的繪畫,畫的是他的功績。
  • 古羅馬巴羅克式建築有何特徵?代表性的建築有哪些?
    他把中艙左右的建築用透視法畫得向天空延伸,高高聳出幾層,空間感和動勢更加強烈,看去驚心動魄。到17世紀中葉,義大利巴羅克建築進入了盛期,這時期以兩位傑出天才的創作為標誌,他們是貝爾尼尼(G.L.Bernini,1598-1680)和普羅密尼(F.Borromini,1599-1667).這時候,羅馬教堂的數量早已超過了實際的需要,但是為了裝飾城市,為了表示信仰的虔誠,為了慶祝天主教世界的繁榮,依然在羅馬大量建造教區小教堂,它們其實是一種紀念碑或者一種城市裝飾,不過教廷不採用異教徒的藝術形式如雕像
  • 建築風格分類大全 建築風格有哪些
    不管是裝修或建築,都很容易涉及一個問題,就是風格,如果建築或是家居裝修,風格統一協調可以給人自然舒適的感覺,若是混亂不清,那就看著彆扭不自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建築風格的分類情況,看看建築風格有哪些:建築風格分類: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這樣的柱式體現了人的姿態、容貌、舉止和典雅的美,是古希臘時代的藝術彰顯,柱式的特點都展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高貴地位,而這三種柱式也稱作當代歐洲歷史上的建築典範,是古希臘建築美學的體現。希臘化時期(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1世紀)隨著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遠徵,希臘文化開始傳播到西亞和北非,而希臘文明也受到古羅馬的敬仰,希臘建築風格開始呈多元化發展,最明顯的風格開始向東方擴展,也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各有特點,百花齊放。
  • 哥德式建築的教堂都有哪些特點?其中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建築?
    ▲巴黎聖母院市民們的哥德式主教堂的結構體系,正是基督教和教堂的作用在市民文化影響下發生變化,利用新技術克服了前一時期的這些特點而形成的。哥特主教堂結構的第一個特點是使用肋架券,也就是把整體的羅曼式筒形拱分解成承重的券和不承重的「蹼」兩部分。券架在柱子頂上,「蹼」架在券上。「蹼」的重量傳到券上,由券傳到柱子再傳到基礎。這是一種框架式的結構,券成了肋,重力的傳遞很明確。
  • 中外歷史通覽:古羅馬建築與雕刻,羅馬大鬥獸場,泰特斯凱旋門
    也就是說,古羅馬的藝術是古代伊特拉斯坎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混合。那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究竟有何異同呢?古羅馬藝術的最大成就是其建築。古希臘人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開始向義大利半島的南端移民,所以到現在義大利南部還殘存著當時希臘人的建築物,如那不勒斯附近的波賽東神廟等。當時除了南部的希臘人,在中部和北部還居住著另一個民族,那就是古代伊特拉斯坎人。
  • 西方建築——從歷史、形式、特徵等讀懂她的美(上)
    無論是漫步在上海外灘,抑或是徜徉在廣州沙面,舉目所見的西方建築,精美絕倫,形式多樣,或溫文爾雅,或雍容華貴,讓人讚美之心油然而生!然而,在由衷讚嘆的同時,我們是否知道——它是什麼建築?有何特徵?背後藏著什麼故事?
  •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點,以及其原因
    縱觀歷史上的歐洲建築,當發展到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此時又大力復興了古羅馬時代的柱式以及構造方法。但對於曾廣泛應用於羅馬時代的天然混凝土,卻沒有恢復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木材缺乏。所以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穹頂作法,很少再採用混凝土,都是用磚來砌築,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材料上的一大變革,從而也影響著整個建築面貌,這也是文藝復興建築的一大特點。從15世紀起,英國的磚,已走向標準化與規格化的生產,到中世紀由於工業逐漸發達,工業人口增加,城市也隨之膨脹,於是發生火災的機會也隨之增長,以致造成不願採用易燃的木結構建築。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古希臘建築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是歐洲建築的先河,發展時期大致為公元前8~前1世紀。該時期實現了由木建築向石建築的過渡。整個歐洲文明都是建立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之上的,並且後世許多流派的建築師,都從古希臘建築中得到借鑑。因此談歐洲建築首先從古希臘建築談起。古希臘世界是一個神話的國度,關於諸神的觀念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古羅馬時期浴場可以男女共浴嗎?走進遺失的文明卡拉卡拉大浴場
    引言「麵包和馬戲」就是吃飽了飯玩樂。古羅馬腐朽的寄生階層玩樂的最重要場所是公共浴場。公共浴場興起於希臘化時期,但大發展是在羅馬帝國時期,因為有了拱券技術,而且遊手好閒的人大大增加。公元2-3世紀,幾乎每個皇帝都在各地建造公共浴場,以籠絡公民們。
  • 《口袋博物館》:從建築與雕塑,多維度表現古羅馬文化藝術圖景
    新的政治制度孕育出新的藝術形式,這一時期的古羅馬,在建築和雕塑的發展非常迅速,而這其中也依然能夠看到,古羅馬的建築、雕塑風格是古希臘藝術的發展和繼承。1)建築古希臘建築的中心要義是和諧、完美、崇高,大多數古希臘建築的風格中都帶有「神意」,這些特點可以從古希臘神廟建築中集中體現出,建築的簷部(包括額枋、簷壁、簷口)及柱子(柱礎、柱身、柱頭)之間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
  • 柱式建築 柱礎 發展
    中國古建築的柱式廣義上應包括柱頭、柱身、柱礎三部分,這與西方古典建築的柱式是一致的(西方建築的柱式更廣泛意義上還包括柱頭上的拾部和柱礎下的基座),只不過中國建築由於木構的特點,石質的柱礎己是獨立的柱下基礎部分,柱頭也未能象西方石柱那樣可以立雕或浮雕為各種形狀及紋樣從而成為區別西方各種柱式的最顯著特徵
  • 古羅馬建築技術的提升:混凝土的運用和拱券技術的成熟
    引言古羅馬建設和建築的偉大成就,得力於它的拱券結構,也得力於它的混凝土工程技術。正是混凝土技術和拱券結構的結合,促使古羅馬建築大大突破了古希臘建築傳統,大幅度創新,大幅度前進。它簡化了建造技術,降低了建造成本,加快了建造速度。
  • 地產開發商最愛玩的五大建築風格套路,你都知道嗎?
    建築是文化的符號,也是凝固的藝術,建築不僅僅是建築本身,它還是一種承載著後中文化底蘊的圖騰,對樓盤風格化的追求其實是樓盤同質化的一種逃遁時代造就英雄,同樣時代造就建築,建築風格和建築文化彰顯著時代需求。國內地產開發商偏執玩的建築風格,你都知道哪些呢?
  • 歐洲建築風格劃分及代表建築
    1、古羅馬建築   盛行於約公元前365年~公元300年,羅馬建築風格正是歐洲建築藝術的重要淵源。代表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巴黎 米蘭羅馬式建築 關鍵詞: 圓拱 厚重牆體 堅固墩柱 塔樓由名及意,羅馬式與古羅馬遺蹟有著密不可分的紐帶,卻比單純翻版古羅馬藝術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