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建築 柱礎 發展

2021-01-08 高超說事

中國古建築的柱式廣義上應包括柱頭、柱身、柱礎三部分,這與西方古典建築的柱式是一致的(西方建築的柱式更廣泛意義上還包括柱頭上的拾部和柱礎下的基座),只不過中國建築由於木構的特點,石質的柱礎己是獨立的柱下基礎部分,柱頭也未能象西方石柱那樣可以立雕或浮雕為各種形狀及紋樣從而成為區別西方各種柱式的最顯著特徵。中國建築的柱上鬥拱,略可與西方建築的柱頭相匹,不過它後來也發展成為獨立的結構部分和層次,並且也不限於柱頭使用。中國建築的柱礎有一部分是露明於地面的,因而它的形狀及裝飾就被格外注意,成為富有藝術趣味和時代特徵的建築構件之一。由於柱礎和柱子的關係密切,亦略敘其構造做法及發展源流於此。

柱礎,是墊襯在木柱之下用以承託柱子的構件,其作用主要是作為平整和牢固柱子的底腳,勻載傳遞柱子荷重,同時防止地面潮溼侵入和外力碰硫損破柱腳。中國古建築的柱礎大多數是用石質的,故又稱礎石、柱頂石等,南方習慣稱為「碟、清官式做法是所謂鼓鏡柱礎:底下做成方形(柱頂盤、礎盤),邊長為柱徑二倍,高按一柱徑(柱徑七寸以下者,照柱徑加倍之法各收二寸定見方,以見方三分之一定高),至與臺基或室內地面齊平後,向上呈凹弧線內收為一與圓柱相應的圓臺,圓臺面高出盤面約2/10((清式營造算例」或3/10「工程做法))柱徑,四周於柱外留出「金邊」二寸,整體打磨光潔不加雕飾,是謂「鼓鏡」(又作「古鏡」)。鼓鏡中心鑿有樟窩以穩固柱腳禪(也有做成套頂的,即將柱礎中心掏空為孔洞,孔洞大小可按柱徑或略小於柱徑,柱子由套頂穿過,立在下面另加的一塊「底墊石」上。套頂底墊石又叫套頂裝板石、暗柱頂、啞巴柱頂。套頂做法可以增加柱子和穩定性,故多用於牌樓、垂花門及樓房等處)。凸出於地面的鼓鏡部分是由圓柱到方礎石的一個過渡層,使在視覺上不感到生硬和突然,如為方柱則鼓鏡亦隨為方形。一般房座也有不做鼓鏡部分的,謂之(素)平柱礎,多用在包砌於牆體內的柱子下邊,為一塊不加勝飾的方石。

鼓鏡柱礎從明代出現,為明清常用柱礎式樣。而唐至元流行的是筱盆柱礎,其做法在《黃造法式》中有定規:礎底為方形,邊長亦為柱徑之倍,高按一柱徑。但方三尺以下者高度需適當增加。其上做覆盆(如不做即為平柱礎),其高度為1/10礎邊長亦即1/5柱徑,周邊加工為凸弧線,呈隆起如倒扣的圓盆形狀,故名。在盆邊上可以滿雕各種吉祥花草及動物圖案,盆上沿有厚度當攫盆高1/10的「盆唇」作為雕飾的結束,並與上部木柱質相接。如果不加任何雕飾,則謂之素扭盆。有一種雕飾仰覆蓮花的柱礎,其高度較段盆加倍,上下各半分雕仰蓮和覆蓮。柱礎之施雕飾者,一般多是重要建築,不是一般人所能用的,《古今圖書集成》載宋制,「非宮室寺觀,毋得……雕鏤柱礎」。不過,明清以後宮殿廟宇柱礎,無論是鼓鏡式還是攫盆式,都多不施雕飾了。

柱礎之名起源甚早,如《淮南子·說林訓》:「山雲蒸,柱礎潤」。但秦代以前的建築柱子,柱腳及礎石都是埋入地面以下或夯土臺基內的。這是因為當木構架本身的結構體系尚未完全成熟時,柱腳必須深埋入地或夯土基臺內才能保持房架的足夠穩定,但這卻造成柱腳容易受潮腐朽的弊病。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在繃坑栽柱時就開始注愈柱腳的加固和防潮問題,採取諸如在柱洞回填土中摻紅燒土渣、碎骨片、粗陶片、草筋泥以及石灰質材料等穎粒骨料,在柱底部加施粘土、紅燒土、碎石砂土、礫石或卵石、木板或木塊等墊層的做法,至遲在龍山晚期,在柱洞底平置一塊扁平礫石的成熟的礎石形式已經出現。夏商時期木柱仍埋入地下,考古發現柱底置礎石的實例已甚多,礎石多以天然礫石或河卵石為之,不作加工,僅以較平整一面(或略加鑿平)向上承柱腳,也有墊以三幾塊小卵石或陶片以及以灰土夯實的。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安陽殷墟宮搬或宗廟遺址出現了在柱腳與石礎間加墊銅片—即後世所謂「鑷」的做法,但這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柱腳深埋帶來的受潮腐朽問題,並且這樣的問題發生時還不易及時發現並進行修補處理。所以,當構架本身的結構體系越來越發展趨於成熟時,柱腳及柱礎的上移就是必然的趨勢。

殷墟建築遺址中並不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擎搪柱已有部分柱礎不再埋入荃面以下而是露明於臺基地皮之上,因之礎石就有雕飾以為美觀者:刻為抱膝而坐人像形,背有槽,側有卯,說明是將柱腳插於其上的。不過由於擎據柱形式在西周早期以後的消失,這種柱腳置於高出地面柱礎上的做法沒有很快發展起來。陝西岐山召陳西周中期建築遺址中,基礎深度在冰凍線以下,將基坑底部土坡夯實,埃入夾有土的大塊河卵石多層,並逐層夯實,最上再放大塊的柱礎石以承一木柱,柱腳的埋置由深變淺,這樣的柱基礎無論從增加受應壓力還是緩解柱腳的腐朽過程一來看,都自然較以前大為進步。

同時,在岐山召陳西周中期和岐山鳳雛西周早期的建築遺址中,都可以看到木柱置於夯土牆中的情況,雖然木構架的發展還未達到使柱腳能夠完全離開地面的程度.但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下,這種木柱與土堵結合的方式,對於達到柱腳淺埋並穩定木柱和構架的目的,無疑起著積極的作用。戰國時期,又發展出將木柱半置於堵內的「倚柱造」方式,對於木材防腐大有裨益。據目前有關秦代建築遺址的考古資料,柱腳與礎石還是埋置於地面以下,深度自14釐米至115釐米不等,表明在這方面的技術進步還很緩慢。由前引《淮南子》「山雲蒸,柱礎潤」一語可知,在漢代已有相當柱子的柱礎已是於地上可見的了,而實際建築遺址、崖石磚墓以及畫像磚石等所見,建築簷柱下的柱礎多己露明於地面,有的表面還經琢磨和雕刻裝飾,但是倚柱的柱腳仍埋於基內。其實,中國建築的大木構架在漢代已基本定型,並出現高層的木樑柱建築,表明結構己有質的飛躍,各種承重柱並非不可以高出於地面,之所以還有埋於地下的情況,則完全是傳統影響之流風餘韻,又如建於廳堂中央之「都柱」也是保存早期的建築手法之一例。.這種情況直到南北朝時期才被徹底改變,自此以後所有的柱子柱腳和礎石都是高起於地面了。

相關焦點

  • 把人體美賦予建築:古希臘的柱式結構特點概述
    引言古希臘留給世界的最具體而直接的建築遺產是柱式。柱式,就是石質梁柱結構體系各部件的樣式和它們之間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規範。柱式是除中世紀之外,歐洲主流建築藝術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著大小建築的形式和風格。
  • 關於古典柱式,你了解多少?
    這段話也非常適合用來描述古典柱式——其不僅擁有嚴格的規範,還具備多樣的風格。與國內通常的說法不同,古典柱式體系其實並非是在古羅馬時期,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才真正形成的。陳平老師的《論柱式體系的形成——從阿爾伯蒂到帕拉第奧的建築理論》一文,澄清並系統梳理了上述歷史,請跟隨博雅君一探究竟。
  • 華池仿古建築柱礎石柱墩批發價格
    華池仿古建築柱礎石柱墩批發價格清代《營造算例》對礎石尺寸的規定比宋代要簡單許多:「柱頂見方按柱徑加倍,厚同柱直徑。」意思就是:柱礎邊長是柱子直徑的兩倍,厚度則與柱徑相同。
  • 東南理論圖解導讀 08 —— 古代希臘建築
    突破死記硬背,在圖解中真正理解建築理論的發展層次。無論述題三、2.西方古典建築立面構圖常處理成下重上輕,請結合古典建築的發展,舉例說明處理成下重上輕的構圖原則。.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間存在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請以衛城建築群和帝王廣場的空間為例,繪圖分析並比較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概括說明這種差異性所體現出的各自社會文化特徵 。
  • 古希臘建築文明:西歐宏偉建築的源頭,人文主義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古希臘的柱子分成三個部分,柱礎、柱身、柱頭,相當於人的腳、身、頭,以人的身形體態為標準建造,在古希臘最出名的三種柱的種類風有三種,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和科林斯。這樣的柱式體現了人的姿態、容貌、舉止和典雅的美,是古希臘時代的藝術彰顯,柱式的特點都展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高貴地位,而這三種柱式也稱作當代歐洲歷史上的建築典範,是古希臘建築美學的體現。
  • 西方建築——從歷史、形式、特徵等讀懂她的美(上)
    神殿是一種重要公共建築,造價極為昂貴,早期曾受埃及影響,後來自成風格,在格局、柱式等頗有建樹,對後世建築影響極深。柱式神殿的圓柱是由數個單獨分割的柱筒架構而成,在古希臘建築史上,先後形成三種具有標準規格的重要柱式: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以及一種比較特殊的卡裡埃柱式。
  • 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它很巧妙地融合了方形的柱式因素,組成了連續券和券柱式,構圖很豐富,適應性很強,從單跨的凱旋門到有240個券洞的大角鬥場,它都是藝術造型的主角。不但在古羅馬,而且在以後的漫長時期中,券洞和券柱式、連續券都廣泛應用,並有所發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
  • 乾貨 | 外建史:古希臘建築
    2.帕提農神廟:古希臘神廟藝術的最高代表,其最完美的建築元素是三大柱式。考研要求:帕提農神廟的平、立面圖能夠默寫。(1)主立面採用最莊嚴隆重的廟宇形制多立克柱式,代表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建築的最高成就。(2)長方形平面的列柱圍廊式,神廟中最典型和希臘本土廟宇中最高貴的型制。(3)神廟外圍以圈柱廊;神廟由牆垣分為東西兩部分。
  •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建築歷史試題
    2.雅典衛城的主題建築物是____________,它是古希臘神廟藝術的最高代表,同時也代表著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3.古希臘廟宇的典型形制是____________。4.羅馬的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現代體育建築的前身,它的平面是長圓形的相當於兩個劇場的觀眾席相對合一。
  • (真題常考點.12)—【建築史】(關鍵詞:萊特建築與中國古代哲學、帕提農神廟體現出的古希臘建築設計原則……)
    .有機建築理論,最能代表萊特的建築特點的理論概括,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建築,目標是整體性,還考慮特定環境中特定建築的性格2.中國物我一體的自然觀:「自然而然」、人山水建築皆屬於自然。流水別墅建築與自然(水體、地形)的處理方式也體現出了我國古代這一哲學思想——「雖由人作,宛如天開」3.背山面水(負陰抱陽)是我國傳統的環境觀。
  • 寺廟古建石雕柱礎石青石石雕柱墩石及它的作用
    石雕柱礎石-凱巖石業石雕柱礎是一種用來墊基的石頭,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支撐屋柱的,房屋只要是木架結構的,那就一定有它的存在。石雕柱礎作為古建築傳統木構建築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建築的石雕構件,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並成為結構與藝術融為一體的構件,柱礎石、柱墩、石墩子是石刻藝術與木構建築體系的天然結合點它猶如一扇亮麗窗戶.透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其中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文化建築規劃者根據建築的不同,不同地域、人文環境土人的喜好和審美而使其星現出各種不同的柱礎藝術特點。
  • 2020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
    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   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它是幾乎最為講究華麗、裝飾的一種建築風格,即使過於繁瑣也要刻意追求。它能用直觀的感召力給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這正是天主教教會的用意(讓更多的異教徒皈依)。
  • 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建築風格
    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   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它是幾乎最為講究華麗、裝飾的一種建築風格,即使過於繁瑣也要刻意追求。它能用直觀的感召力給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這正是天主教教會的用意(讓更多的異教徒皈依)。
  • 從文藝復興後期到當代: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之二
    古希臘、古羅馬的柱式(從左至右:希臘多立克柱式、塔司幹柱式、羅馬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混合式柱式),被廣泛應用於古典主義建築中。   文藝復興後期,屬於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思潮開始消退,其創造性能量開始分化,向兩個方向發展或延伸。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1.古代羅馬建築的特徵  古羅馬建築直接繼承並大大發揚了古希臘建築成就,開拓了新的建築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在建築型制、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廣泛成就達到了奴隸制時代建築的最高峰,表現為建築類型多樣,型制發達,樣式手法豐富,結構水平高,初步建立科學的建築理論
  • 大俠金庸的祖籍地,皖南查濟古鎮寶公祠,精雕柱礎成寶物
    現尚有古代建築140餘處。其中橋梁40餘座,祠堂30座,廟宇4座。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寶公祠,寶公祠位於許溪下遊的要道,正立面凹形大門,兩側花磚貼面牆,整個祠堂平地而建。祠堂側立面是常見的馬頭牆,牆體高聳,氣勢非凡。寶公祠,又名敦素堂,始建於明朝,為紀念中興五世祖查寶源而建,建築面積1192平方米。
  • 洛陽:120餘年祖屋遭遇強拆,2座「八仙過海」雕花柱礎石不翼而飛
    據張蘭平介紹,他們家的祖屋有120餘年的歷史(清末民初時期修建),為土木建築,榫(sǔn)卯(mǎo)結構。據悉,榫卯結構,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 天天動聽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
    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藝復興建築是15-19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建築風格,有時也包括巴洛克建築和古典主義建築.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
  • 北方人熟悉的柱式暖氣片,南方卻安裝很少!原因4點
    就是下面這樣的:之所以出現這種市場格局,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原因一:柱式暖氣片相對於板式暖氣片,漏水風險更高目前南方地區的鋼板暖氣片,一般是土耳其進口居多,採用機器焊接,一體成型,最不容易漏水。而柱式暖氣片,是一柱一柱拼接的。
  • 傳統建築竟然是這樣防潮……
    氣溫高、溼度大,連綿陰雨讓人們體感不適,不少衣物等面臨發黴風險,潮溼季候下,木製家具、建築也是腐朽、開裂重災區。 現代人都難躲「黴」力,那麼古代人是怎麼給木質建築防潮呢? 我國傳統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古建久存於世的奧秘之一在於,古代匠人採取了精妙的防潮技藝,延長了建築的整體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