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史】
①.萊特建築與中國古代哲學
自然觀、環境觀、中庸之道……
1.有機建築理論,最能代表萊特的建築特點的理論概括,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建築,目標是整體性,還考慮特定環境中特定建築的性格
2.中國物我一體的自然觀:「自然而然」、人山水建築皆屬於自然。
流水別墅建築與自然(水體、地形)的處理方式也體現出了我國古代這一哲學思想——「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3.背山面水(負陰抱陽)是我國傳統的環境觀。流水別墅也是背山面水,混凝土板的遠遠出挑、大片玻璃窗等元素也積極的與環境作交流滲透
4.萊特的很多建築在材料、色彩、輪廓線等方面,也考慮與自然的協調,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因地制宜,完美的相互「嵌合」,暗合了我國古代哲學——中庸之道
有機建築:
萊特的一種建築觀,一種自內而外的整體性組織,總體和各個局部之間存在著有機的必然的聯繫,如自然生長的植物,如生命體一般,與環境協調。
②.帕提農神廟體現出的古希臘建築設計原則
1.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建築四周空透的柱廊,與環境之間滲透與過渡
2.內外注重尺度:以人為本,注重建築的人體尺度。
外部:
考慮人觀看建築時的視覺感受,運用一系列的視差矯正技術適當調整建築,避免人眼下的建築失真。
內部:
內部聖堂:三面為重疊的多立克柱式(避免了直接做兩層高的柱子帶來柱子粗大、柱間窄的結果,但卻犧牲了一根柱應有的連續性(疊柱會有橫向的簷部線條打破連續性)
3.三段式的反覆劃分:雙坡頂,以山花面作為正立面,充分運用三段式的劃分
建築整體的三段式:臺基、屋身、屋頂
柱式的三段式:簷部、柱身、柱礎(多立克柱式無柱礎)
簷部的三段?
4.雕刻:除了線腳外,雕刻則是建築重要的裝飾手段(適合了石材的加工特性。圓雕、浮雕),雕刻同樣注重尺度感
山花的雕刻:既注重雕刻的構圖,也考慮與建築的融合適應
5.追求完美比例、構件之間搭接的協調,建築整體具有古典的端莊,平易近人。
不像古埃及神廟那樣內外流露出來森嚴與壓迫感
③.風格派
1.風格派主張:
認為最好的藝術是基本幾何形體的組合與構圖,色彩採用最純粹的色彩(紅、黃、藍色塊)
2.代表人物: 蒙德裡安、範.特斯堡、裡特弗爾德
3.烏得勒支住宅(裡特弗爾德)
具有風格派特徵的建築代表
特點: 簡單的立方體,立面由光光的板片、橫豎線條及大片玻璃錯落穿插組成。將蒙德裡安的作品立體化了。
【建築學考研交流群】
【嗶哩嗶哩/往期繪圖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