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正寨中木樓鱗次櫛比,經幡在風中獵獵飄動!

2020-12-23 每日護膚美白

樹正寨是九寨溝九個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華的一個,樹正寨口的那九個白色的寶塔中最大的一個代表的是樹正寨。這九座白塔被稱為九寶蓮花菩提塔,它們代表九個藏族村寨團結一致,向上蒼祈求祥和、幸福。樹正寨裡還有一個民俗文化村,在那裡大家可以觀賞九寨溝藏式的建築風格、門窗上的彩繪及藏民的服飾,體驗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藏民的衣、食、住、行。

說起九寨溝,不能不提樹正寨。這裡是典型的藏族村寨,樹正寨是九個寨子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民俗文化村,自己就喜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所以在寨子裡溜達了兩個小時,真的很留戀那個地方,所以就在這裡住了一宿,這是一家很有特色純藏族家,老闆很熱情,包了早餐和晚餐,還特意送給我們特色的蕨菜餅。住在溝裡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玩兩天,把大美九寨看個夠。

九寨溝因九個寨而得名,但是景區只開發了三個寨,樹正寨位置最好,有左青龍,右白虎,背後靠山,前面有水,說風水極佳,我們就在這個寨子裡住的,藏家人很好,做的吃的雖然普通,但是很好吃。他們吃飯的時候也要聽經文。冬天住溝裡晚上很冷,沒有空調,只有電熱毯,屋裡的獨立衛生間不開,用的公用的,可以洗澡。九寨溝的夜景沒什麼可看的,因為沒有燈,什麼也看不到。好處就是省了第二天進溝排隊的時間。

就在溝口的位置,原來有藏民居住,為九個寨子離溝口最近的一個,現在已經不能住人,所有的藏民民居都用來作為商鋪做生意了,沒有啥民族風情。

樹正寨是九寨溝的一個子景點,也是比較靠近景區大門的景點,一般都會先路過此地遊覽。九寨溝一共有大大小小9個藏族村寨,而樹正寨是最大、最繁華的一個。 在景區大門處乘坐環保車,這裡要注意,有些車是不經過這裡的,上車之前一定要問好。大概車程15分鐘吧。 一句話評價:適合遠望,因為這裡確實早已不是天堂 一句話建議:如果要在溝內住,這是最適合的地方;如果不住,遠望即可。商業氣息很濃了,何必走進破壞自己的夢境呢?

樹正寨位於九寨溝主溝上,是溝內較大的藏族村落。 寨內多以商業網點居多,經營各類旅遊商品,多以其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為主。 由於景區面積太大,買完東西還得背著,給自己增添負擔,所以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樹正瀑布 水一到裂點就噴揚出來,隨著下方凸起的裙狀、肺葉狀鈣華,構成多極渾圓狀瀑布上遊的湖水沿著淺灘四處漫流,被水中的樹叢分成無數股水流,最後匯集到樹正瀑布頂端的山崖邊,奔流附落,水霧四散,構成了神採飄逸,氣度雍容的一片水簾。 樹正群海 樹正群海景區是九寨溝秀麗風景的大門。上部海子的水翻越湖堤,從樹叢中溢出,激起白色的水花,在青翠中跳跳蹦蹦,穿梭奔竄。

樹正群海對面就是樹正寨。樹正寨是九寨溝九個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華的一個,樹正寨口的那九個白色的寶塔中最大的一個代表的是樹正寨。這九座白塔被稱為九寶蓮花菩提塔,它們代表九個藏族村寨團結一致,向上蒼祈求祥和、幸福。照片攝於樹正寨。

九寨溝裡面九個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華的一個。樹正寨口的那九個白色的寶塔中最大的一個代表的是樹正寨。這九座白塔被稱為九寶蓮花菩提塔,它們代表九個藏族村寨團結一致,向上蒼祈求祥和、幸福。

人間五月九寨溝 ,九寨溝的冰雪已消融,萬物復甦的季節,九寨溝被春姑娘喚醒,悄然變化著,山野的桃花、杏花仿佛是在一夜春風裡盛放了。這也預示著,九寨溝正式進入一年裡醉佳的觀賞時間。

在九寨溝裡面有幾個藏族的村寨,這是其中最大也是建築得最好的一個寨子,因為就建在樹正瀑布對面,所以就叫它樹正寨了,寨子現在已經完全的商業化運作了,作為寨子的原始功能保留下來的不多了,而現在看到的只有寫著滿滿的商業兩個字。

從樹正群海邊的棧道走上公路,公路的對面就是樹正寨,之前在諾日朗遊客中心的上方,有一處村寨,很有藏族特色,坐車去長海的路上看到,回來時,從諾日朗下車以後還要往回走一段路,樹正寨的前面,公路的旁邊,有幾座白色的尖頂經塔,塔的下方,是一圈金色的轉經筒,遊客們正絡繹不絕的轉,一部分是出於虔誠,一部分是為了稀奇好玩。藏民家裡還都顯得那麼富足,華麗的裝飾,絢麗的壁畫,略顯富麗堂皇的陳設,讓你意想不到。

樹正寨中木樓鱗次櫛比,經幡在風中獵獵飄動,炊煙從古老的木樓上嫋嫋上升,一派安詳平和的藏家風情。 站在樹正寨前眺望珠連玉串的樹正群海,就像是欣賞一幅靈動的山水畫卷。可以住宿在此,在這裡還可以品嘗到奶香四溢的酥油茶、美味可口的洋芋餈粑、甘甜醉人的青稞酒等。

去樹正寨放下行李以後出來拍的,拍完了就老實回寨子裡呆著準備睡覺,可以住的地方。。青稞酒,酥油茶,全程最沒意思的地方,也就是偶爾看到松鼠有驚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那一條又一條在風中飄動的經幡,令多少人魂牽夢繞
    縵遊瀘沽必經點:埡口經幡塔。這應該是瀘沽湖環湖區域內,面積最大的經幡塔鎮!在飄揚的經幡下,透過縫隙,看那若隱若現的陽光,色彩變得更靈動。經幡作為福運升騰的象徵物每年都要換新。掛在房頂上面的經幡一般是星火無字幡,由上面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幡條和下面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組成。隨風舞動的經幡又被人們稱作風幡。經幡有長有短,圖案也各不相同。最長的經幡有3—5米長,60釐米寬, 上面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顏色或紅或白,一般側掛在廣場、寺廟前的經幡杆上。
  • 五色經幡——「隆達」風馬旗:答案在風中飄揚
    我們說的其實就是經幡。是一種五彩旗幟,插(懸)掛在神山聖湖、埡口、交通要道等。「隆達」是藏語音譯,意譯的話就是「風馬」。「隆」是風,「達」是駿馬;所以經幡又稱「風馬旗」。經幡一詞,則完全是漢語形象化的表述。扎西後來在路上跟我說起,藏語也有「普通話」,也就是幾大藏區通用的標準語,「隆達」就是標準語。
  • 「風馬」與經幡 遠古魂像的飄簾
    巨石古樹、岸壁隘口,凡認為具有靈氣的地方……,你都會見到一種在紅、黃、綠、藍、白五色布上印有一身馱三寶的駿馬、陀羅尼咒語、觀音六字神咒、佛教經文箴言及各種圖紋佛像相間組合而成的「風馬」旗、經幡(經旗)。它們或橫或豎,或因勢插掛,永遠隨風張揚、獵獵飄動,似乎在永無休止地誦念著「風馬」上的經文。
  • 撒風馬、懸掛經幡的功德和利益
    經幡一掛,風在吹呀,吹呀,吹呀,這個叫風在念經啊,只要把佛號經典咒語刻印在上面,風一吹那一邊的眾生啊,永遠脫離三惡道,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你家裡掛經幡(旗),在你家出生的蟑螂,螞蟻舍報(俗話就是死的意思),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要到處掛經幡,無論大小,都有用。經典說,一片這樣的經旗經風一吹,代表念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十萬億遍。
  • 【答疑解悟】----家裡有人生病,可以掛四十九面經幡嗎?
    大家回去把它背下來,然後念的時候最好轉經幡。各位不用不好意思,今天義工帶了那麼多,分給他們幫忙揮。經幡幢飄動,眾生脫離三惡道,這個叫吹即解脫。佛教有各種解脫,聽即解脫,阿彌陀佛;見即解脫,佛塔、佛像;這個叫吹即解脫,經幡。這個風下面的眾生,經過經幡加持,所以《藥師經》要我們,家裡有人生病,掛四十九面經幡,一軸,一軸就是這個長度,一軸四十九面的經幡,掛起來隨風飄。
  • 非洲一種「笑樹」,風一吹哈哈笑,樹中「開心果」,大家認識嗎?
    非洲一種「笑樹」,風一吹哈哈笑,樹中「開心果」,大家認識嗎?這種樹木生長在非洲的東部,在很多植物園、熱帶雨林裡面都有分布,為什麼會叫做笑樹呢?因為風一吹的話,這種樹就會發出「哈哈哈」的笑聲呢?所以當地人就給它取名叫做笑樹,真是樹中的開心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樹木。
  • 西藏風馬經幡——風中的祈禱
    西藏風馬經幡——風中的禱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來到藏區會看到很多花花綠綠的布條,那就是經幡也叫風馬旗。風馬,藏語稱為「隆達」,「隆」意為風,「達」意為馬。風馬旗亦稱為「風馬經」。「風馬」的確切意思是:「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種無形的馬,馬即是風。」 印有經文的「風馬」經幡,據說最早出現於噶舉教派寺院的旗繩上。
  • 風吹動寺廟前的經幡,六祖慧能卻說是人的心在動
    六祖慧能受五祖弘忍付法後,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到廣州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師講《涅榘經》。傍晚,風吹動著寺廟前的幡,譁啦啦地飄。當時,有二僧正討論這一情思,甲僧說:「這是風在動。」乙憎說:「這是幡在動。」
  • 小鍋酒之鄉——迤車中寨
    會澤縣迤車鎮素有「會澤江南」的美譽,境內物產豐富,交通便利,特別是靠近昭通方向的迤車鎮中寨村,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中寨村風景如畫,民風純樸,釀酒的技藝代代相傳。當地人釀製的「小鍋酒」,酒香醉人且遠近聞名。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有「無酒不成詩」「無酒不成席」之說。
  • 華州區村名中的「寨」
    華州區村名中的「寨」 作者 閆廣勤 華州區有些村名中有個「寨」字,如蓮花寺鎮的南寨、西寨,柳枝鎮的東寨,以及赤水鎮的漾田寨。還有袁寨(蓮花寺鎮)、王家寨(赤水鎮賈家行政村)、韓良寨(高塘鎮)等等。
  • 鱗次櫛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陳貞慧《秋園雜佩 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近義詞有:密密麻麻、密密層層,反義詞有:參差不齊、雜亂無章,鱗次櫛比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形容建築物多而集中。
  • 扶王山上梅王寨,十裡春風不如它
    梅王寨寨樓雖小,卻古風猶存。走進寨樓,女主出門相迎,問是否來自長沙,原來肖兄已預定好午餐。停車場遠望寨樓女主準備午餐間隙,我們踱步寨樓四周,從後院至前院寨牆,每一處風景都充滿原生態。寨門古老的木樓一桌農家菜飯後,已過晌午,陽光正烈,此時不宜攝影創作,但此次是為踩線,也只能掏出相機,開始巡山。
  • 油畫賞析|遙望與絮語——餘歡地民族風景繪畫中的色彩境域
    這裡清溪環流、古楠叢生,木樓青瓦、石板古道與侗樓、風雨橋構成了一種與自然共生息的生存狀態。在這組新近創作的水粉作品中,餘歡地以大利侗寨為創作背景,以沉鬱的冷綠與青灰色調入畫,在表現掩映於青山綠水間的民族村落的同時,也帶著一絲詩意遠遠的遙望綠樹清溪中的靜謐侗鄉。
  • 我校召開「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 活動部署動員會
    2月22日上午,我校在大會議室召開「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活動部署動員會。
  • 涇陽縣教育系統組織召開「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活動動員大會
    2月23日,涇陽縣教育局組織召開全系統「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活動動員大會。縣教育局和縣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班子成員,各股室、局直單位負責人、各校園長以及局機關全體幹部120人參加會議。他通報了全市校園安全、疫情防控和師德師風違紀5個文件精神及全市「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活動要求。副局長劉文鵬就涇陽縣教育局關於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肅作風、正教風、優學風、樹新風」活動進行全面部署安排。此次活動分兩批次、每批次分兩階段進行。
  • 成語故事:鱗次櫛比
    鱗次櫛比[ lín cì zhì bǐ ]鱗次櫛比,這個成語的後面一半「櫛比」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早在《詩·周頌·良耜》就有「獲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的句子。這還沒完,又過了快一千年左右,在明末清初終於有個人把它們連起來了,那就是陳貞慧的《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詩人從長橋一直走走道大街上面,看見各種建築排列得整整齊齊,空氣中瀰漫著春天的花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 鐵腿哥齊虎的木樓燒不著 誰燒著獎勵1000萬
    "全國武術公益第一人"鐵腿哥齊虎的三層木樓,不怕火燒,誰燒著獎勵誰1000萬。  今天下午。在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牛耕部落。有來自山西太原,重慶等地的數十位朋友專門跑來火燒木樓。大家一起來了一場火燒木樓的表演。人們爭先恐後的將稻草,木材扔到一個剛剛建好的三層木樓裡,短短幾秒鐘,整個房間就被火焰吞噬。在15分鐘的時間裡。大家不斷的往房間裡扔木材,稻草。當稻草和木柴燃完以後,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三層小樓竟然完好無損,除了有少許的燒黑部分。這個應該是地球上第一個不怕火燒的木樓了。  木材從來都是怕火的,為什麼這個三層小木樓竟然可以在大火中屹立不倒。
  • 樹正群海翠海疊瀑,五彩池一汪碧潭,九寨溝昔日美景再現
    圖為樹正群海。翠海疊瀑,瑤池碧水,這些曾被稱為九寨溝「六絕」的奇景,在地震兩周之後,再一次「補妝」歸來!圖為現在的長海。映日雪山蒼雲橫,接天古樹碧波開。恢復平靜的長海,像一條玉帶橫亙在九寨溝的群山之間。
  • 列為百大新發現的古山寨,沸騰山鄉年豬宴,醉美南漳春秋寨
    我們從襄陽出發,在霧裡穿行,車時快時慢,心似野渡閒雲,已經飛到,「中國醉美古山寨」春秋寨。春秋寨,位於襄陽南漳西南的荊山深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五霸之一的楚國為抵禦外敵侵略而修築此寨。東漢末年,關羽於此夜讀《春秋》,後人在山寨建春秋樓以示紀念,春秋寨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