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成為新潮流。
備課、直播、批改作業、在線答疑……工作量的增加讓教師壓力倍增。與此同時,統計各科作業任務、上傳作業,不少家長手忙腳亂。
瞄準家長和師生對於線上教學的需求,寧夏「90後」小夥兒李旭堂和徐伯崗在已設計「班級小管家」軟體的基礎上,對軟體原有功能進行改造升級,並增設作業通知、在線打卡、成績分析等功能,幫助家長和教師提高網絡授課質量,受到公眾一致好評。目前,該軟體用戶量達4000多萬人,用戶涉及寧夏多地及廣州、北京、上海、福州、杭州、廈門等眾多城市。
2016年,李旭堂和徐伯崗結束北漂生活,回寧夏成立校萌科技有限公司,多次調研市場後,他們在信息化教學中發現了商機,「每天下課後,老師還要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統計微信班級群裡面學生提交的作業,且經常會出現漏計的現象。同時,當教師在班級微信群發出通知,家長們回復後,極易把重要的通知頂上去,導致部分家長看不到信息。」李旭堂說,他們決定利用專業優勢,設計家校溝通軟體。
兩個人搭一個草臺班子,靠兩臺筆記本起家。3個月後,「班級小管家」軟體第一版正式問世。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普及,「班級小管家」軟體很快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李旭堂和徐伯崗又在北京開設分公司,不斷擴寬業務範圍。
疫情期間,李旭堂原本在家休息,卻意外發現「班級小管家」軟體的用戶量飆漲。在沒有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活躍用戶從每天40萬人次增長到1000多萬人次。
軟體為何如此受歡迎?李旭堂介紹,不用下載安裝,在微信中關注後,即可使用軟體,不佔用手機空間,方便、快捷。軟體為教師提供作業打卡統計、批閱等服務,老師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學生提交了作業,哪些收到了任務通知,大大減少工作量。針對家長,軟體可以自動推送作業,減少翻閱聊天記錄找作業的麻煩。同時,軟體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家長互不可見,保證私密性。最主要的是,所有功能都是免費的。
李旭堂告訴記者,許多老師、家長還成了他們的「編外」客服,隨時反饋使用感受,並提出新需求。針對部分家長給孩子聽寫英語單詞、語文生詞時,不會英語或者普通話不標準,他們還設計了「跟讀」功能,由「班級小管家」讀單詞,系統給學生打分,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寧夏日報記者 姜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