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總有不少吃貨跟團長打聽:南陽市區哪有不錯的農家院?
仔細想想,團長已經兩年沒有推薦過農家院了。不是農家院不好找,而是環境好,味道又好的農家院,越來越可遇不可求!
據一位吃貨大神爆料:在離南陽市區沒多遠的地方,有一處比較低調的農家院。不僅就餐環境好,就連做的菜品也很「稀罕」,市區根本吃不到。
恁得勁的地方,團長必須去看看。既然環境好,菜品又特別,吃貨們是絕對不允許低調「私藏」,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裡的環境是真不錯,用鳥語花香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綠樹成蔭,涼風陣陣,比坐在空調房裡吃飯得勁多了~
看到這樣的場景,忍不住想起小時候的夏天,在院子裡吹著風,聽著蟬鳴,坐在棚架下等飯的時光…
鳥語花香、假山亭臺、房田瓦舍所散發出的鄉村生活氣息。在沒開始吃飯之前,就已經讓人身心愉悅~
農家菜、農家院、拍拍照、吹吹風,啥都有,就跟來度假一樣。可得好好體驗一下這農家院裡的生活~
環境是怪得勁!作為一個吃貨,最關心的還是飯菜好吃不好吃,價格貴不貴?眼見為實,點幾個菜嘗嘗再說~
01.
泉水老柴雞
這道菜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沒啥食慾。但聽完服務員的介紹,瞬間覺得必須得嘗嘗這泉水老柴雞,不吃肯定會遺憾~
服務員介紹說:這是院子裡的招牌菜,用一年半以上的散養跑山雞,不用任何調味料,純淨水小火慢燉,做好之後再用冰塊冷敷,保持雞皮脆爽,雞肉鮮嫩緊實...
這雞肉的口感,絕對沒得說,甚至透著泉水的甘甜,沒有任何異味。喜歡重口味的可能會吃不慣,因為沒有任何調料,吃起來比較清淡。
不過好在有蘸料,但這個蘸料也是比較養生的,沒有過多的調味料。蘸著醬料吃,口感和味道會更好一些,絲毫不影響雞肉的嫩滑鮮香~
吃慣了重口味的大盤雞、黃燜雞,猛的吃這種清淡口味的泉水雞,反而會覺得特別鮮香味美。如果你追求食材的本質味道,推薦嘗嘗這道泉水雞,很爽口!
泉水雞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這盆泉水雞湯,加了黨參、枸杞、紅棗。喝起來甘甜清爽,鮮味十足,邊吃肉邊喝湯,非常舒服!
02.
黃燜南灣大魚頭
據說這裡的大廚是桐柏人,黃燜做的一絕!尤其是這黃燜南灣大魚頭,有時候不預定都吃不到!
見過南灣大魚頭,沒見過這麼大的,這麼一大份魚頭,足夠三四個人吃!
把這麼大的南灣魚頭燜的滋味十足,確實需要真功夫。光聞著這個香味,就讓人慾罷不能~!
夾上一大塊,蘸著濃香的湯汁吃味道更好。魚肉緊實彈牙,又香又鮮,這個味兒簡直太過癮了~!
03.
桐柏黃燜魚塊
農家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返璞歸真,這裡的每一道菜份量都非常足,不是盆子就是超大盤子。團長最愛的,就是這桐柏黃燜魚。
魚排、魚籽煎的焦黃,然後蔥姜蒜爆香,加入花椒辣椒提味。再加上魚肚,然後小火慢燉收汁。這是團長吃過的最好吃、最地道的桐柏黃燜。
尤其是吸足了湯汁的魚肚,軟糯又不失嚼勁,柔軟爽滑。這道菜的味道和鮮香,在市區還真吃不到。
如果你沒吃過地道桐柏黃燜,一定要嘗嘗這道菜。微麻微辣的難忘口感,會刷新你對黃燜魚的認知。
04.
老式粉蒸肉
看上去其貌不揚的粉蒸肉,應該是70、80後印象特別深刻的美味!這道記憶裡的的老味道,現在南陽很少能吃到了。
粉蒸肉的做法很麻煩,食材講究,並且對廚師的技藝要求很高。只要你吃過粉蒸肉,一定會記得那個味兒:細品軟糯清香,慢嚼肥瘦相間,入口即化,香味濃鬱。
粉蒸肉一定要趁熱吃,涼了會稍微有些膩。但依然能感受到米粉的油潤,和五花肉的留香悠長。
05.
黃燜白條魚
白條魚刺比較多,一般都會油炸到酥香,肉刺分離。但吃完黃燜的才知道,原來黃燜更有味兒~
先煎後燜,燜到整條魚入味,吃起來也就軟爛離骨了。就算整條吃,咬下來的都是魚肉和鮮香湯汁,根本不用擔心會吃到魚刺。
06.
豫香園金包銀
團長也是第一次吃這道菜,不得不佩服廚師的精湛手藝。用正宗的桐柏豆筋,經過特殊處理,然後再裹上夠味的肉餡.....這麼用心的製作過程,肯定可好吃。
豆筋外焦裡嫩,肉餡香軟味足,一口咬下去汁香四溢,就像吃了一大塊肉。油而不膩,回味還有豆筋的清香。
07.
手工饃
有沒有人像團長一樣,很久沒有吃到真正的手工饃了?!這家的饅頭是純手工做的,口感瓷實,香軟勁道。
剛出爐的饅頭,冒著熱氣,是最好吃的時候,就算放涼了吃,也別有一番滋味。黃燜魚配手工饃,團長一氣能吃倆~
店家很用心的搭配了蘸醬,味道也非常樸實。也不是啥特殊蘸醬,就是咱們小時候吃的「豆豉」,蘸上一點吃上一大口,這個味兒給肉都不換!
08.
油燜小龍蝦
不知從是什麼時候,吃蝦成了夏天裡的儀式感。隨便來上一盤,足以安撫夏天裡燥熱的心。
看著紅澄澄的一盤,瞬間就又有了食慾。入口Q彈,飽滿入味,蝦肉的香氣充斥整個口腔,完美!
在這樣一個寧靜自然的小院落裡,可以聽著蟬鳴,嗅著花香,呼吸著清新空氣,感受夏夜裡的涼風習習,實在是一種享受。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
這裡還有各種燒烤
三五好友坐在大院子裡
盡情吃,放肆喝!
豫香園農家
地址:信臣路南陽大橋向東200米路北,(雷英路)直行60米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