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給孩子餵奶或者餵奶粉來說,給孩子添加輔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食材要精挑細選,適合寶寶吃的食材並不太多;
餐具要經常消毒,小朋友的腸胃功能實在脆弱;
烹飪要精心研究,生怕不符合咱小祖宗的口味;
餵養更是要耐心,再耐心,小朋友的心思經常都不在吃飯上,經常吃幾口就再也不願意吃了。
但再麻煩,再難,為了娃的健康成長,為了娃能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素,家長們都是豁出去了,累並且堅持著。只是,當遇到寶寶添加輔食不適應的情況,家長就會特別頭疼,苦思冥想:「該帶娃上醫院嗎?要不要暫停輔食?是不是我哪個環節沒做好?」……為了幫助大家答疑解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寶寶添加輔食經常出現的3個問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寶貴觀點。
寶寶添加輔食後,最常見的第一個問題是腹瀉。
第一次接觸到母乳(配方奶)以外的食物,不僅寶寶自己覺得新奇,寶寶的腸道也會覺得新奇,甚至因為不適應表現為腹瀉。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我們都建議同一種輔食連續添加三天,觀察寶寶沒有出現不適應再繼續添加下一種輔食。
當寶寶出現腹瀉的情況,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食物的烹飪過程中有沒有出錯,比如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有沒有分開,餐具有沒有消毒,食材有沒有新鮮等等。
其次家長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寶寶是否存在不正當進食的情形,比如進食量會不會過多、輔食性狀是否偏粗、餵養時間是否存在不合理等等。
再次家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寶寶腹瀉情況不太嚴重,可維持已添加量繼續觀察,等到情況好轉再加量和新食物;若寶寶腹瀉情況嚴重,則需暫停幾天再試,如果類似情況還是發生,就需要更換其他輔食。
需注意的是,有些腹瀉並不是添加輔食導致,而是其他原因。比如天氣轉冷的時候寶寶腹部受涼、處於口欲期的寶寶把一些髒東西吃進嘴裡等等。
和寶寶腹瀉相反,寶寶添加輔食後還可能出現便秘的情況。
當寶寶出現大便乾結、排便費力的情況,或者連續好幾天沒有排便,那很可能就是便秘了。預防和治療寶寶便秘,可以從保證腸道菌群正常和攝入足夠纖維素兩方面來入手。
嬰幼兒的腸道菌群建立需要時間,腸道內的細菌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並使大便變軟。家長一是注意不要讓房間過於乾淨,環境中細菌過少不利於腸道菌群的建立和維護;二是可適當給寶寶餵一些益生菌,幫助寶寶補充一些有益的菌群;三是可以適量餵一些溫開水,促進寶寶胃腸道蠕動,也可幫助消化。
纖維素的攝入主要來源於蔬菜瓜果,當寶寶接受米粉的口感後,應儘快加入菜泥,幫助寶寶獲取更多營養的同時也能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增加食物殘渣的數量,刺激肛門排便。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寶寶是在服用鈣劑之後出現便秘,那就提示食物中鈣的含量已經足夠,額外的鈣無法被腸道吸收,從而導致便秘。
還有一種情況很常見,那就是寶寶的大便中出現較多原始食物。就像「see you tomorrow」的金針菇一樣,今天給寶寶吃的食物,明天就會在便便看到它。
出現這種情況,顧名思義是因為食物沒有被消化,也間接說明了孩子的輔食可能存在性狀較粗的問題。有的家長覺得寶寶已經長牙,具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其實不然。在孩子磨牙未萌發之前,哪怕已經有了幾顆牙齒,也有咀嚼的動作,但是依然不會有咀嚼的效果。
給家長的建議是,哪怕寶寶暫時無法消化吸收這些食物,也不要因此暫停進食。在保證寶寶輔食的主流性狀是適合寶寶的情況下,進食少部分性狀較粗的食物可以幫助鍛鍊小朋友的胃腸功能。一般經過短期的「鍛鍊」,孩子的胃腸道就會接受了。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輔食對於寶寶來說雖然還是起輔助的作用,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讓寶寶慢慢吃進去更多類型的食物,讓寶寶慢慢接觸到更多的口味和口感,才能為他今後良好的飲食習慣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礎。
雖然,家長們在輔食製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艱難險阻,比如「做飯兩小時,吃飯一分鐘」的沮喪、寶寶一吃輔食就腸胃不適等等,但為了孩子的將來,讓我們再努力堅持吧!
我是秋兒,80後寶媽,二級公共營養師,與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溝通育兒情感。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