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娃,媽媽對「吃」這件事就開始格外上心。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輔食添加」這件事就必須提上日程了。輔食添加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發育,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營養逐漸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必須引入其它營養豐富的食物,滿足寶寶能量及營養素的需要;二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吞咽功能,讓寶寶逐步體驗和適應多樣化的食物,從被動接受餵養轉變為自主飲食。
輔食添加作為寶寶成長的第一步,考驗著每位新手爸媽的細心照顧。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最合適,添加輔食的原則有哪些?又該注意些什麼……別愁,關於新手爸媽們心中的各種疑慮,今天若蘭媽咪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一、輔食添加時間與「信號」
1、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有些媽媽不太清楚應該在什麼時候給寶寶添加輔食。中國衛生部2007年印發的《嬰幼兒餵養策略》中明確指出: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它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過早添加輔食,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物質攝入過多,破壞了營養平衡,對寶寶的健康有害無益。
另外,6個月內的小寶寶,腸胃發育尚不完善,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讓寶寶產生腹瀉嘔吐等一系列問題。此外,6個月內的寶寶免疫系統十分脆弱,過早添加輔食更容易引起寶寶過敏。
同樣,過晚添加輔食(晚於6個月),會導致寶寶某種營養的攝入不足,不利於寶寶的發育。此外4-6個月的寶寶是發展咀嚼能力的重要時期,如果過了這個時期還沒有添加輔食,寶寶在日後可能會養成不經咀嚼就吞咽食物的習慣,這對寶寶的消化系統是非常不利的。
由此可見,過早或過晚添加輔食,都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所以,一般來說,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應該掌握在4~6個月之間。
2、給寶寶添加輔食的「信號」
同時,專家也指出:儘管月齡是決定寶寶是否開始添加輔食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具體時間需要視寶寶的發育情況而定。媽媽們除了關心寶寶的月齡外,還要關注寶寶運動、神經和心理髮育。至於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個寶寶有所不同,我們要仔細觀察寶寶傳遞給你的「開飯」信號:
信號一:寶寶對成人的食物表現出興趣
成人吃飯的時候寶寶有「很想要」的表情,他可能還會來抓你的勺子,搶筷子,將手或玩具往嘴裡塞,說明他對吃飯有了興趣。這時你就可以開始學習如何給寶寶做輔食了。
信號二:寶寶的發育是否成熟
寶寶能夠控制自己頭頸部,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餵食的情況。
信號三:「挺舌反射」是否消失
很多父母都發現剛給寶寶餵輔食時,寶寶常常把剛餵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認為是寶寶不愛吃。 其實寶寶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挺舌反射」,說明餵輔食還不到時候。挺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前後才會消失。 如果在消失之前堅持餵輔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僅父母很有挫折感,讓寶寶也覺得不愉快,不利於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添加輔食的時機是有講究的,父母們一定要重視這個時期,在合適的時間給孩子添加輔食,以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建議純母乳餵養的寶寶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混合餵養的寶寶可以在4個月就開始添加輔食。
當然,這一點也可以根據寶寶個人的發育情況來稍作調整,只要孩子完全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就可以添加了,但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
二、輔食添加的5個基本原則
添加輔食不僅關係到近期的生長發育,有助於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也關係到長期的健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需要遵守以下5條基本原則:
1、1歲之前奶仍然是主食,輔食只是輔助食品
輔食,顧名思義,就是寶寶的輔助食品,並不是要以「餵飽」孩子為目的,而是要建立起孩子對食物的適應和接受能力,同時建立起規律的飲食作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寶寶1歲之前,很多營養還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攝取,寶寶仍要以「奶」為主食,保證每天500毫升到800毫升量的奶。
2、輔食「補鐵」很關鍵,高鐵米粉是首選
我們給寶寶吃輔食,除了讓他接觸新鮮的口味和食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加鐵的補充,母乳餵養或者以母乳餵養為主的寶寶,體內儲備的鐵只能維持4~6個月的需要,如果不及時通過其他食物補充,就會增加孩子缺鐵風險,對孩子體格、行為、智力等方面的發育以及免疫力都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有可能患缺鐵性貧血。所以,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必須要能夠補充鐵元素。
寶寶首次添加輔食,應該選擇敏感性較低的食物,寶寶的腸胃比較嬌嫩,發育也不完善,選擇低敏的食物,能有效避免寶寶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出現過敏。很多媽媽想到的是米粉,因為米粉衝調方便,性狀也很細膩,而且很少引起過敏,可以作為寶寶最初的輔食之一。
但要注意的是,米粉必須是強化了鐵的,也就是買的成品米粉。自製米粉含鐵量是非常少的,遠遠無法滿足孩子對於補鐵的需求,而且安全性和營養價值也並不比普通食品更高。所以,建議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選擇成品的含鐵米粉。
3、由一種到多種,添加不同輔食要觀察2-3天
寶寶的添加輔食時千萬不要著急,要一樣一樣的添加,這樣可以觀察寶寶對所添加輔食的反應。如果在短時間內給寶寶添加多種不同的輔食,可能會引起寶寶腸胃的不適。開始添加輔食時,每次只加一種新食材,觀察2-3天,並做好記錄。當寶寶完全適應了一種之後再添加另一種新食材。
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來了解寶寶對食物的適應程度。如果添加新食材時,寶寶出現皮疹、腹瀉、嘔吐等症狀,可能是對這種食材過敏引起的。可以等症狀消失後,再次嘗試。如果還是出現同樣的症狀,應暫時迴避這種食物,1~3個月後可以再次嘗試。
4、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只是試吃,輔食一日一次,之後逐漸增加到2-3次。每餐食物的數量也可以由少到多,逐漸增加。比如剛開始的時候吃1/2勺米粉和菜泥,逐漸增加到2-3勺。
添加的輔食需要符合寶寶咀嚼和吞咽能力。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寶寶的食物都是以液態的形式為主。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媽媽在添加輔食的時候,要注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讓寶寶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另外,輔食性狀的過渡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連貫過程,並不是跳躍式的。剛開始應該是細膩的泥糊狀,逐漸過渡到帶顆粒的半固體食物、小塊狀的食物。在以上大方向下,可以根據寶寶的接受情況再細分,如帶小顆粒的泥糊狀、粗顆粒、蓉狀、碎末狀、小塊狀、塊狀、大塊狀等。
5、口感天然,口味清淡,少糖無鹽
寶寶的味覺很靈敏,食物應該以天然的口感為主,沒必要添加任何調味料(如鹽、胡椒粉、兒童醬油等)。別擔心寶寶吃起來不香,你品不出來他們能嘗到的味道的。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就夠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少糖無鹽。
過量攝入糖會影響寶寶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且糖是酸性食物,過度攝取會使血液中的PH值失衡,導致體內的鈣質流失。過早添加糖,會過早刺激寶寶的味蕾,使寶寶對其他食物失去興趣,變成挑食的寶寶。此外,過多的糖分對寶寶的牙齒生長不利。
寶寶滿一周歲前,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加任何鹽,這時候寶寶的腎臟功能發育尚不完善,不能排除血液中過多的鹽分,過量攝入鹽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這時候食用鹽,會過早刺激寶寶的味蕾,讓寶寶養成喜好「重口味」壞習慣。所以,不要著急加鹽,調味可以用水果和蔬菜的自然味道調整,這一點對寶寶日後的身體健康很重要。
三、6-12個月寶寶輔食添加攻略
輔食是直接影響到寶寶營養補給和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添加輔食也要有科學規劃。一般來說,在寶寶滿足了添加輔食的條件後,就要儘快添加輔食,並且要豐富孩子的食材庫。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寶寶需要先學會的一件事就是吞咽泥糊狀食物或半固體食物。市場上有很多供寶寶食用的米粉,用60-90毫升水加適量的高鐵米粉調成糊,開始時不要太稠,用勺子舀起來不會滴落即可。如果怕營養單一,可以考慮用配方奶來調配米粉,這樣寶寶在鍛鍊吞咽時,就不必還要去適應新的口味。
等寶寶樂於接受用勺子吃東西了,就可以增加食物的品種了 。比如:把胡蘿蔔、大白菜、油菜、白蘿蔔和各種時令綠色蔬菜用水煮過後打成蔬菜泥,或者把蘋果、梨或香蕉等水果用打汁機打成果泥給寶寶吃。
當然,這也並不妨礙你嘗試從蔬菜泥或果泥開始,或者你可以在嬰兒米糊中拌入蘋果泥或胡蘿蔔泥。最好一次只給寶寶添加一種食物,這樣就能判斷寶寶會不會出現不良食物反應。
前面提到,「補鐵」是輔食添加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除了成品的米粉之外,牛肉、雞肉、魚肉,還有肝泥也富含鐵,這類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屬於血紅素鐵,吸收率是植物來源鐵的十倍左右。另外,肉類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比如鋅,對寶寶健康成長也非常有利。所以,在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以後,一定要儘早添加肉類。
說到吃肉,有些媽媽擔心肉不好消化,甚至七八個月的孩子都還沒給吃肉,其實對於6個月的寶寶,只要肉類進行正確的處理,比如說做成細膩的肉泥,寶寶完全可以消化。
除了最初添加高鐵食物之外,你可以任意安排添加輔食的順序,不必過於糾結,當然還是需要注意的是,吃輔食要搭配著吃,比如說輔食中除了米粉、肉類還要有蔬菜、水果以及蛋類。
輔食要按照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來進行添加,由於寶寶6月齡之前的食物都是流食,所以剛剛接觸固體食物的時候,應該嘗試比較稀的泥糊狀的食物,比如說不會滴落的米糊,7月齡時,輔食可以變成更加濃稠,搗爛或剁碎的食物,而不是泥狀的了,而且裡面還要有一些小碎塊。
到了8、9個月的時候,輔食的性狀就可以變成碎末狀,比如說碎的菜、碎的肉等等。這樣逐漸過渡食物的質感,也可以鍛鍊寶寶的吞咽能力。另外,8、9個月的寶寶還可以嘗試手指食物,這不僅能讓孩子嘗試不同食物的性狀,還可以鍛鍊他們的手和眼協調能力。等寶寶長到會抓東西時,能用手抓著吃的食物,對他來說簡直太棒了,這讓寶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權,你可以給他煮熟胡蘿蔔、香蕉片或軟梨。
有的媽媽擔心寶寶沒長牙齒咬不動,剛開始,我們可以選一些比較軟的,寶寶用牙床就能咀嚼、研磨的食物,或者是容易溶解的食物,比如說香蕉條、煮軟的胡蘿蔔塊等等。以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顆粒感,再比如嘗試火龍果條、煮軟的肉丁等等。在沒長牙的時候,寶寶用牙床研磨顆粒狀的食物,既能鍛鍊咀嚼能力,還有利於寶寶牙齒的萌出。
從8、9個月開始,寶寶和家人一起進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家長該給寶寶提供更多種類的食物,以滿足他的營養需求,而且也該培養他適應各種不同的口味。爭取每天吃1份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除了煮熟的雞蛋、魚蝦、貝類之外,寶寶的膳食中還可以加入瘦肉(豬、牛、羊肉)、家禽肉和豆製品(如豆腐、腐竹)等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到了11個月左右,寶寶吃的食物更接近成人了。這個時候的寶寶就基本上可以吃家裡的所有的飯,但要注意少加鹽,我們是儘量一起做飯,但要先將寶寶吃的部分先取出來,在我們吃的那部分再加一些鹽和調料。每天2~3餐,中間穿插1~2次點心。
寶寶也已經開始有自己的主意,會經常食物說「不「,有的開始變得挑食,而且也開始坐不住。寶寶這時還會開始長槽牙,長牙期有的寶寶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反應,有時候會不愛吃東西,但一般都會很快過去,寶寶不愛吃飯時一定要保證飲用足夠的奶和水。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某種食品時,可以試著改變投餵方式,不要在孩子不餓或不想吃時強迫進食。
四、1-3歲寶寶的飲食安排
一歲是一個很重要的輔食發展裡程碑,一歲之後孩子需要更多有營養的食物提供生長能量,這個時候的輔食其實已經不能叫做輔食了,一日三餐應該是每天的主角,而且是孩子能量來源的重要部分。這時候寶貝的味蕾也打開了全新的大門,能夠選擇的食物種類也更加豐富,並且逐步可以融入家庭飲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可以吃「大人飯」了,可以用餐的時間和家人保持一致,最好可以與家人一起用餐。
此時寶寶已接近幼兒的角色,對輔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輔食每天提供的能量佔寶寶所需熱量的比例越來越大,食物的營養應該更加全面和充分。媽媽可以選擇豬肉、魚、家禽、雞蛋、奶製品、水果和蔬菜、穀類、馬鈴薯、大米、麵包、麵食等作為寶寶的輔食食材。
這時候製作輔食,如有必要可以加少許的鹽,讓寶寶慢慢適應加鹽的食物。雖說可以添加一些調味料,讓食物的滋味更豐富,但還是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畢竟健康的飲食習慣全家都需要。
輔食添加的是否順利,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關係到孩子今後的飲食習慣。科學的餵養,健康的飲食觀念,為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多學習一些輔食添加的知識,科學餵養孩子。
寶寶開始吃輔食了,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成長階段。不過不少新手媽媽卻隨之開始煩惱,不知道該給寶寶吃什麼,推薦大家看看這本《輔食每周吃什麼》。這本書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的兒童營養專家劉長偉醫生編著。劉長偉醫生熱心兒童營養的公益科普,他也得到了33萬媽媽關注,並且由育兒專家張思萊、《嬰幼兒睡眠全書》作者小土大橙子、知名婦產科醫生王玉玲聯合推薦。有這麼多專業大咖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新手爸媽大可放心。
這本《輔食每周吃什麼》這本書真的是從0開始,手把手的教新手爸媽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本書一共介紹了215道輔食,從最簡單的各種米糊,逐步過渡到複雜多樣的飲食,從孩子6個月開始加輔食開始,每一周吃什麼輔食,要怎麼吃,都有具體的操作指導。
除了那215道隔著紙張都能聞到香味的輔食,書中還特別介紹了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輔食添加的基本原則、容易進入的誤區、輔食工具的選擇、輔食添加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全方位解決孩子三歲前的飲食問題。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有了專業人士助力,就算是新手爸媽,也能讓輔食添加變得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