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消化系統逐漸成熟,對營養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如何添加,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添加輔食的那些事。
輔食並不是指讓寶寶完全斷奶後所吃的食物,而是指由單純母乳或配方奶餵養過渡到成人飲食這一階段內添加的食品,與母乳、配方奶粉是相輔相成的。添加輔食不僅有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功能,同時可以補充寶寶日常膳食中所需的鐵、鋅、維生素等營養素,促進寶寶對各種食物的味道逐漸產生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嬰兒6個月前給予純母乳餵養,6個月到2歲或更長時間內,在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要補充其他食物,也就是輔食。添加時間可根據寶寶實際情況來決定,一般是在4~6個月的時候。但不建議過早添加,因為寶寶腸胃功能還未發育完善,不能正常吸收。過晚添加的話,會錯過寶寶主動吃食物的時間,習慣吃奶後會牴觸輔食,不好餵養。
媽媽平時應多注意觀察,從以下表現中發現,寶寶是否已經到了他的進食新階段:
1.寶寶在6個月前後的時間,會出現生長加速期,很容易吃不飽。比如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又或是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還有可能一會兒哭,一會兒又想吃,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添加輔食了。
2.寶寶頭能豎起來,胸能挺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才具備安全吞咽的可能。如果寶寶有「伸舌反射」現象,一般這個時期在4個月前後,說明還不是餵輔食的時候,這樣就不要強迫餵食,避免讓寶寶不愉快,不利於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3.當家裡吃飯時,寶寶會抓勺子,搶筷子,將玩具往嘴裡塞,這都表明寶寶對吃飯有興趣了。如果父母舀起食物放進寶寶嘴裡時,他舔進嘴裡並咽下,表現很高興很開心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輔食有興趣,反之寶寶將食物吐出,把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手,說明他不想吃。父母一定不能勉強,隔段時間再試試。
再添加輔食時,首先要根據寶寶腸胃消化功能及營養需要,循序漸進地添加輔食。
1.由少到多,預防過敏
在種類和數量上慢慢來,先嘗試餵一種食物。觀察飲食後反應,再試另外一種。每種食物一般要7~10天才能適應,切勿著急。從量來說,先餵一點點,逐漸增量,
比如蛋黃從1/4開始試喂,逐漸增加至全蛋,避免發生嘔吐、腹瀉、過敏、拒食等不良反應。
在添加輔食時,防止過敏也很重要。對腸胃功能發育還不夠完善的寶寶而言,一定要注意致敏食物,蛋清、海鮮、菌菇、蠶豆、花生、菠蘿、橘子、荔枝等。
2.從軟到硬
在添加的過程中,應按照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固體飲食的順序進行轉換,逐漸增加。比如米粉,米湯等同一種食物,先從稀薄開始餵逐慢慢加稠。添加餵養順序建議為米湯→稀粥→ 稠粥 →軟飯,食物硬度不斷增加,相對應熱量和營養密度都在增加。
3.從細到粗
如果父母想要訓練寶寶咀嚼吞咽能力,可以從細軟的半固體食物開始,如蔬菜: 從菜湯—細菜泥—粗菜泥—煮爛的碎菜—菜絲—菜塊。隨著寶寶乳牙萌出,食物就可逐漸增粗,直到與成人一樣吃固體食物。
輔食不需要過早添加任何調料,如鹽、醬油等,以清淡為主,避免增加寶寶腎臟負擔,造成營養素鈣、鋅的流失。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寶寶的每日鈉攝入量做了具體推薦,0-6個月的寶寶不應添加食鹽;6-12個月的寶寶不用刻意添加食鹽;12-36個月的寶寶應該少加鹽。而且中國營養學會推薦,2歲之前的寶寶,每日食用鹽量不應該超過1.8克,如果家長掌握不好量,可以買一把限鹽勺,方便又準確。
生活中會有一些父母或隔輩老人,總喜歡逗孩子。比如給寶寶嘗試沒吃過口感較酸的水果;在喝酒的時候,用筷子沾著白酒給寶寶舔;又或是怕寶寶吃起來沒有味道,沾著菜湯給孩子吃。這種不經意的行為,其實都在錯誤的刺激寶寶味覺,如果長此以往,不僅味覺會過早發育,對輔食越來越不感興趣,造成餵養難的問題,而且有些行為還存在安全隱患,對寶寶身體不利,父母一定要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進入輔食階段後確實不容易,不僅要注意諸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挑戰著媽媽們的育兒方法。所以,不用著急慢慢來,了解尊重孩子的成長速度,靈活掌握,不要與別人做攀比,讓寶寶健康成長!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