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生平簡介_青年組織__中國青年網

2020-12-14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同年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徵。長徵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徵。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大部分是在華北山區,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蘇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發表《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党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大會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指揮西北戰場和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以他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1949年4月渡長江以後的作戰,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總任務。同年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1953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這個方針後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後的一系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但在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絕對化,發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提出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1963~1965年,發動農村和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幹涉、控制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制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在對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和中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並且開始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產黨在他逝世5年以後,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決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

  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1949-1999)》,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相關焦點

  • 中國青年眼中的毛澤東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在他逝世37年後,有許多中國青年仍然在通過不同方式紀念他,即便他們都出生在1978年之後改革開放的年代。  由於學生們都在緊張地準備期末考試,清華大學的學生社團並沒有舉行集體紀念活動的計劃。但一周前,該校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會長徐名鶴和她的同學們組織了主題為「毛澤東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的論壇。  這個協會有會員5000餘人,是清華大學規模最大的學生社團。
  •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啟示
    青年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國家健康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通過分析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的學習經歷、社會實踐、對社會事件的態度和應對行為,來剖析當代青年所面臨的困惑與問題,力求尋找解決對策,引導青年積極向上,端正學習、生活、工作態度,立志高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奮鬥觀,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青年毛澤東的「問題意識」
    青年毛澤東。有的問題比較現實和迫切,如大總統權限、新舊國會、廢除各省督軍等;有的問題則不那麼現實,個別的甚至與當時中國社會的改造關係不大或不那麼迫切,如裁軍、外債償還等。   從起草《問題研究會章程》的時間及其內容看,毛澤東當時明顯受到胡適實驗主義主張的影響。1918年秋冬在北京大學當圖書管理員時,毛澤東便認識了胡適。
  • 青年毛澤東的「自我實現論」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的「自我實現論」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現代中國最偉大的歷史人物,無疑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但與他本人的主觀因素也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而在各種主觀因素中,毛澤東青年學生時代所接受、主張並實踐的「自我實現論」,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 100年前,青年毛澤東這樣過春節
    但是,毛澤東卻有當今青年無法企及的經歷。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這一年春天,毛澤東「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嶽陽、平江、瀏陽幾縣,遊歷半個多月,了解社會情況,讀『無字書』。路上還詳細商談組織新民學會問題。」
  • 青年毛澤東成立了新民學會,還發出徵友啟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青年毛澤東覺得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比較嚴密的組織來研討時事政治問題。於是,青年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發出《徵友啟事》,邀請有志於愛國工作的青年和他聯繫,並指明要結交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做朋友。《徵友啟事》貼出後,很快就有人應徵。羅章龍就是其中之一。
  • 青年毛澤東的十月革命觀及其深遠影響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通史」(MYYCX2016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金民卿(1967-),男,河南洛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智庫」秘書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哲學與文化意識形態問題研究。
  • 101年前,青年毛澤東這樣過春節 | 關山遠
    但是,毛澤東卻有當今青年無法企及的經歷。 據《毛澤東年譜》記載,這一年春天,毛澤東「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嶽陽、平江、瀏陽幾縣,遊歷半個多月,了解社會情況,讀『無字書』。路上還詳細商談組織新民學會問題。」
  • 毛澤東成長經歷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毛澤東雕塑在長沙橘子洲頭落成(2009年12月26日攝)  在今年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中央推薦第三批學習書目中就有《毛澤東傳》(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筆者在單位組織的讀書推薦活動中也推薦了這套書,並在近期讀了《毛澤東傳》。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 常是芋園客
    毛澤東在一師讀書期間,是芋園的常客,因為這裡是一師教師的宿舍。一天的課堂受教之後,毛澤東「匆匆往李氏芋園趕路」。  到芋園,是為了求教,說得直白一點,有時是為了補課。  住在芋園的這幾位老師無論品德還是知識,都給了毛澤東重要的影響。  青年毛澤東與老師的親密關係,芋園可以作證。
  • 毛澤東生平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
  • 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原標題:青年毛澤東這樣辦「最有分量」報紙 資產階級革命派重視報刊對民眾的宣傳作用,讓毛澤東對於報刊有了啟蒙認識。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所從事的革命報刊編輯活動,給了毛澤東深刻啟發。毛澤東是《新青年》的忠實讀者和追隨者,後來他自己回憶時說:「我在師範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誌了。」   從能力來看,其一,毛澤東自幼天資聰穎,膽識過人,入學後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在《湘江評論》創刊前,毛澤東已經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
  • 廈門中國青年旅行社簡介
    廈門中國青年旅行社創建於1981年,是中國青旅集團的董事成員單位,也是廈門市最早的國際旅行社之一。成立二十多年來,曾多次成功接待外國訪華考察交流團體和大型國際郵輪,舉辦過大型國際性會議,接待量多達數十萬人次,企業被中國質量萬裡行推薦為「質量信譽」單位。專業組織冬、夏令營的「小白鷺」品牌(國家工商總局核准的註冊商標),在閩南地區享有盛譽。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辦高校研究生學術論壇
    2014年首都五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學術論壇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7日電網絡化時代青年應該怎麼做?社會組織在青年工作中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蔣國棟,在演講開始就向在座的同學拋出了三個問題。前段時間,他一直對自己今後的研究方向比較「糾結」。最近,他選定了與自己距離比較近的青年工作,並在學術論壇上與其他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同學談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2014年首都五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學術論壇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舉行。
  • 毛澤東青年時期徵友貼被誤為找女友 校長找上門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  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史實陳列再現偉人鮮為人知往事  東方網4月15日消息: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推出「建黨先聲」新民學會史實陳列,再現了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 青年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 雕塑背後的秘密
    據瀟湘晨報12月10日報導 今日上午,隨著橘子洲工地上吊車巨大的吊臂緩緩放下,幾名工人帶著自豪的笑容回到地面,佇立在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最後一塊石材安裝完畢,標誌著這一中國雕塑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巨大工程告成。本報記者昨日獨家採訪到參加本次雕塑工程石材加工、製作、安裝的施工負責人,為讀者講述石材加工、製作、安裝背後的故事。
  • 毛澤東青年時期徵友被誤為找女友 校長上門調查
    1915年秋,毛澤東在長沙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校發出《徵友啟事》。1915年11月9日,毛澤東在給友人的信中告知「應者亦五六人」,他們都是有志之士。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史實陳列再現偉人鮮為人知往事  本報訊(記者 周和平)昨日是新民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日,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推出「建黨先聲」新民學會史實陳列,再現了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 吳建民生平:曾給毛澤東周恩來等做法語翻譯
    吳建民生平給毛澤東周恩來等做法語翻譯服務於我國外交系統的吳建民,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人生都與外交事業緊密相連。吳建民1939年生於重慶,195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後開啟了長達一生的外交生涯。
  • 國際青年組織領導人: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中國青年
    中國在頑強戰鬥在一線的同時,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展示了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疫情暴發以來,全國青聯與國際青年組織密切溝通,及時交流中外青年關心的問題與信息。近日,亞洲青年理事會主席洪瑪尼、上合組織青年委員會輪值主席傑尼斯·克拉夫琴科、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主席阿伊旦·阿麗耶娃專門發來問候視頻,代表其會員組織對中國政府採取的有效措施表示感謝,號召世界青年與中國青年一起努力,支持中國抗擊疫情。小小地球村,我們都是一家人。
  • 青年毛澤東第一次去圖書館,後來這樣形容自己:就像牛進了菜園!
    1912年的7月,青年青年毛澤東從湖南省立第一高等中學退學以後,就一直寄居在位於長沙城新安巷的湘鄉會館,也是從這裡開始,青年毛澤東進行了艱難而又充實的自學生活。在長沙城內,有一座著名的臺子名叫定王臺。而這位我們剛才說到的年輕人,就是正在發憤自學的青年毛澤東。青年毛澤東在圖書館裡自學的時候非常地刻苦,只要是一坐就是一整天,通常只會在中午肚子餓了才到街上買點吃的,這算是一天裡青年毛澤東唯一的休息時間。著名的名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我撲在書本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