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比較奇妙,還讓你說不出理由。
01一句見效
簡·尼爾森在談及校園欺凌時,曾經說,很多欺凌都是先從語言欺凌開始的。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初見,學生亦然。有的孩子攻擊性強,但他在摸不準「對手」水平如何的時候,往往會先進行試探,尤其語言試探。
所以,教會孩子一句話,很有必要。
令人詫異的,是這句話的「奇效」。
如果孩子受到語言欺凌,這句話非常管用:「你說的就是你自己。」
聽到這句話,多數語言欺凌者的自信心會遭受打擊,中止語言上的侵犯。
這句話效果為什麼好?尼爾森沒弄明白,我也是。
這種既不複雜又很實用的小技巧,還有不少。
02玩具店,新手父母的深淵
說玩具店是新手父母的深淵,沒有人反對吧?
反對也無效哈哈。
孩子哭鬧起來,絲毫不講道理。這時候,新手父母往往無計可施,只能在心中吶喊:「老天啊,賜我一道地縫吧!」
一對父母就遇到過這類麻煩。媽媽靈機一動,採用了一個辦法,「一針見效」。
夫妻倆帶著4歲的兒子傑森,和傑森的姐姐,去博物館玩。博物館裡有商品出售,價格不菲。夫妻倆忍痛,給孩子買了一套巖石標本。
不巧的是,走到前方,傑森發現了恐龍模型。
完蛋了,掉入深淵!傑森大哭大鬧,非要買恐龍。父母解釋了半天,什麼博物館的東西貴啦,我們已經超支啦,你已經買了一份紀念品啦,統統不管用。
妻子靈機一動,不再勸說兒子,從包裡拿出一支筆、一張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傑森覺得奇怪,一邊抽搭一邊問:「你在做什麼?」
妻子回答:「我在寫,傑森想要一隻恐龍模型。這是傑森的心願,我要記下來。」
傑森接著說:「還有,一個多稜鏡。」
「好吧,多稜鏡。」媽媽又記了下來。
傑森不僅停止了哭鬧,還跑到姐姐那裡說:「姐姐快去,你有什麼心願,告訴媽媽,她給你記下來。」
03「心願清單」為什麼管用?
媽媽從此掌握了一招:給孩子記錄「心願清單」。只要她開始記,孩子的哭鬧基本就平息了。
當然,記下的東西,有的可以換個地方買,有的不需要買。孩子只是一時衝動,等他冷靜下來,會發現這個東西可有可無。換句話說,即便「心願清單」是一種承諾,也會給孩子一個冷靜期。
為什麼孩子能買帳?原因不複雜,無非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家長記錄孩子的想法,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尊得到滿足之後,物質上的需求,就不像剛才那樣緊迫了。
第二,這體現了家長和孩子的平等。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要這要那,對孩子的需求,經常給予否定,卻沒意識到,這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
原因在於,孩子買東西,需要向家長申請;家長買東西,自己就能做主。在潛意識裡,孩子即便明白其中道理,也會覺得這有失公平:為什麼我買東西必須申請,父母買東西卻不需要?
記下孩子的需求,無論將來是否滿足他,都是一種姿態。
換句話說,這種做法,其實是「用精神換物質」,讓孩子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他們對玩具也就不那麼計較了。
何況,孩子的注意力轉移是極快的,很快就會把這個玩具忘掉;但你對孩子的尊重,會留在他的心裡。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