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獨家】上海新中考怎麼考,怎麼招?今年小升初選公辦還是民辦?家長最關心的全在這兒!

2021-02-19 新聞晨報

分值增加

1、問:從630分到750分,新中考增加的分值在哪裡?

原中考計分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總分為630分。其中語文,數學,英語每科目150分,物理90分,化學60分,體育30分。改革後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計分科目總成績為750分。

從630分到750分,新中考計分科目增加了兩門: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滿分各60分,總計增加分值120分。

負擔問題

2、問:為什麼要增設道德與法治、歷史兩門計分考?會不會加重考生負擔?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之前已經在實施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已經是全員、全考、全用,本次新中考改革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沒有變化,15門開考。但是,7門為不計分科目,達到學業水平標準,即賦予相應等第,不具有競爭性。關注新中考計分科目的改變,才是關鍵。而計分科目增加的,只有道德與法治、歷史兩門。

之所以增設這兩門考試科目,是國家教育部的要求。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要求增設。

增加科目時,考慮到了文理兼顧,這兩門分別60分,總分值與物理(70分)、化學(50分)加在一起的總分一樣,也是120分。

同時,做到了負擔適度,不是簡單地加兩門功課。而是分日常考察、開卷考試兩部分進行。日常考察,主要看的是學生在這門學科的學習習慣等基本能力,為30分,不設區分度;而開卷考試,則是用好核心素養,看學生的綜合分析辦法、能力和素養,也是30分。

而且歷史開卷考試放在初二,道德與法治放在初三,就是為了儘可能地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相關教育界人士認為,考試科目與負擔,不是呈正比的關係。如果只考一門,其風險,要比多門更大。從風險分擔、分散風險的角度看,增加兩門計分科目,並不會顯著加重學生負擔。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認為,初中作為基礎教育與和高中、大學學習不同,應該將基礎適當「拉寬」,只有把基礎搞得寬,才能把最後的專業搞得高。但這樣的「拉寬」並不意味著增加學生的負擔。對學生而言,並不是科目多負擔就重,科目少負擔就輕,負擔的輕重與課程標準的進度、作業的有效無效等有關,如在上課時間不變的情況下,要引導全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

能力測試

3、問: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評價方面,有哪些引導?

增設了外語聽說測試;把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成績計入總成績,學生申請考兩次,選擇其中較好的成績計入總成績;設置跨學科案例分析題,起步階段主要為地理、生命科學,形成經驗後,涉及更多學科。

綜合素質評價

4、問:綜合素質評價如何進行?包括哪些內容?如何確保真實可信?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特別關注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尤其關注初中學生社會考察、探究學習和職業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記錄,引導學生把課程學習內容與真實生活情境相結合。

例如,在預備初時,孩子們可以每個月都做一次社會考察,考察可以是一條街、一個居民區,也可以是自己身邊家庭生活的變化,孩子們從中感受這個國家和城市的變遷。

例如,在初一的時候,孩子們可以做主題式、項目式的學習,培養探究精神,用探究的方法項目化、主題式地打開探究信息,與高中的綜合評價探究式學習相對接。

而在初二的職業體驗時,孩子們可以走進職業學校,用好有著先進設備的實訓中心。

這些各種各樣的社會經歷,將幫助孩子們豐富自己,並運用到綜合素質評價中。

評價結果將作為初中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明確學時,並將在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和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過程中,與高中階段學校綜合考查結果相結合,作為錄取考生的重要依據。

在《上海市學生成長記錄冊》的基礎上,將建設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依託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客觀、真實、準確記錄信息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同時,要求高中階段學校在使用初中素質評價信息時,使用辦法提前公布,使用情況規範、公開。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胡興宏說,綜合實踐活動如能得到認真實施和科學合理的安排,將為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拓寬時空,有利於學生終生發展,助力學校課程改革深化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各組成部分發展狀況的差異性,也能成為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中招生的依據之一。

自主招生

5、問:從5種招生方式,到3種,是怎麼確定的?市實驗性示範性學校在3種招生方式中,分別佔比為多少?將來自主招生時間有沒有發生變化?會放在中考之後嗎?


新中考方案招生方式為3種: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裸考。

自招就是原來的自薦生招生,計劃總數從原先的8%左右調整為不超過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總數的6%。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作為高中自主招生的特殊對象,招生學校和招生計劃單列。

原來的名額分配、推優、零志願三種招生方式,在新中考裡合併起來變成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

市實驗性示範性學校在3種招生方式中,自主招生佔比約為15%;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約為65%以內(最低50%);裸考佔比約為20%以上(最高35%)。

4年後的新中考,自主招生預錄取的時間暫定不變,為5月。在中考考試結束後,學生達到相應分數線後才能正式錄取。

6、問:自主招生從8%降低到不超過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總數的6%,對民辦學校影響大嗎?

在曹楊二中校長王洋看來,如果一個學校把自招作為「搶生源」的手段,自招名額的減少自然對學校「掐尖」有影響;但如果學校堅持素質教育、以育人為本的話,8%和6%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學校吸引學生的是辦學特色和培養拔尖人才的機制。公眾政策制定的導向不是搶生源,而是要把學辦好。中考改革就是要用剛性政策引導中小學生態發展,不能因為個別學校的利益影響到教育發展。

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

7、問:將來哪些高中要「名額分配」?具體怎麼施行?

上海現有普通高中249所。名額分配涉及的學校在本市56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推行。招生計劃不超過這些學校招生計劃的65%,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分別分配到有關區和初中學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選擇生源的每所初中學校,並逐年擴大這一比例。30%分配到區。

8、問:那將來民辦初中也可以在這65%*70%的名額分配裡嗎?

是的。只要是「不選擇生源的初中」,不管公辦、民辦都會享受到這一福利。相反,如果公辦初中違規選擇生源了,例如3月初查處的閔華二測試、擇生這種,那也會因此而失去名額分配;或者根據擇生程度,對名額分配「打折」。一些一貫制的學校,如果幼升小的時候選過生源,在小升初的時候如果放棄選擇生源,那麼對其名額分配也採取「打折」方式。

65%給「不選擇生源的初中」,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本市初中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9、問:要獲得名額分配,學生需要符合什麼條件?要看學生志願嗎?

名額分配由招生機構根據考生志願、中考總成績(含政策加分),按照1:2進行投檔。高中不僅僅只是看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評價,高中綜合考查滿分50分,為非學科類紙筆考試的綜合考察。中考總成績+綜合考查得分,按從高到低錄取。

比如A考生中考680分,綜合考察39分,B考生中考678分,綜合考查45分,總分相加B考生更高,錄取可能性就更大。

另外,享受名額分配的學生必須在校、在籍3年以上。例如,學生先在民辦讀書3年,第4年到公辦學校就讀,不可享受名額分配政策。

10、問:名額分配到校、到區的是「面試入場名額數」還是「錄取名額數」?

是錄取名額數。比如分給A校5個名額,B校8個名額,學校按1:2的比例投檔,即A校報送10個考試,B校報送16個考生,進行綜合考查後加上中考總成績,按從高到低錄取。名額分配到校,同校競爭,A校總分前5名勝出,B校總分前8名勝出。

而名額分配到區,同區競爭,按中考總成績+綜合素質考查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11、問:四校與其他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名額分配操作一樣嗎?

具體要看4月出臺的操作細則。但教育部明確規定,須實行優質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四校名額分配到區,並將覆蓋到上海包括所有郊區在內的16個區。

12、問:查閱2018年的中考文件:「本市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招生計劃編制要求與2017年一致。名額分配招生計劃佔比不低於總計劃數的50%」,也就是說,現在的名額分配已經有50%了,對嗎?



■2018年上海中考文件

對。目前的推薦生名額分配、本區名額分配、零志願名額分配三種類型,加在一起已經有50%了。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13、問:今年幼升小公民同招。是否需要報民辦,家長已經有了選擇。

5月4日起,民辦初中開始網報。2018年小升初的孩子,報民辦初中,還是民辦,究竟取決於什麼?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表示,上海民辦與公辦學校之間的差距,並不如家長想像得那麼大。4年後,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名額會按學生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即便是不熱門的公辦學校也能被分配到名額,如此家長便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校,而非一味擠破頭去熱門民辦初中。

在張人利看來,為孩子選學校時看待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主要看兩點,一是學業成績,二是取得學業成績的過程。但家長往往在關注學校辦學質量時,更加著重於其所取得的成績,而忽略了取得成績的過程,如:生源如何獲得、是否過多地布置作業、是否保證了學生睡眠時間,殊不知,這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畢竟孩子之間學業的競爭並沒有必要在這麼小的時候就進行。

民辦初中立達校長盛雅萍表示,孩子初中選公辦還是民辦,家長在做選擇的時候,應該想清楚,其實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質量、環境氛圍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選擇理想的學校。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小升初的孩子,考公辦還是民辦,很大程度取決於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以及4年後的選擇。建議選擇「跳一跳可以夠得到的學校」。例如,如果孩子「跳一跳」,可以去的是市、區第一梯隊,家長重點考慮的是,孩子是否願意未來4年承受相對重一些的課業負擔和競爭壓力,孩子面對壓力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此來選擇小升初是報公辦還是民辦。如果可能去的是區第二梯隊靠後民辦,或者只能在好的民辦學校裡面墊底,建議孩子可以更多考慮公辦家門口的好學校,也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建議,家長在小升初選擇學校的時候,要把將來孩子上什麼樣的高中這一點考慮進去。

14、問:65%*70%=45.5%。這樣算下來,市實驗性示範性學校45.5%名額分配給不選擇生源的學校,那麼剩下的54.5%才是公辦、民辦學校的學生一起來分。一邊是付出很多努力、從小雞血的民辦學生,一邊是快樂公辦學生,付出不一樣,但最後可能結果相差不是很多。

這樣看下來,新中考是不是特別有利於公辦學校?今年小升初的孩子,直接投奔公辦算了?

「新中考改革政策中提及65%的名額分配70%給到不選擇生源的學校,看似有利於公辦學校,其實公民辦都一樣,沒有誰佔了優勢。」婁山中學校長孫玲說。「不挑選生源的學校,強調教育公平性,民辦也可以這樣選擇。」

65%*70%=45.5%給不選擇生源的學校,看似給到公辦學校的比例比民辦多,但是公辦學校數量也遠遠多於民辦學校。另外,政策中提到30%到區,每個區究竟怎麼分配目前還不得而知。另外民辦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相對高於公辦學校的學生,民辦學生裸考還是有很大機會的,裸考民辦學校的學生更有競爭優勢。

孫玲同樣提到,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公、民辦育人目標一致,個性發展也一樣,教育機會對每個孩子都同等公平。

排位越後的民辦,影響越大

15、問:新中考到底影響到哪個梯隊的學校?

在張人利看來,對教學質量一般的民辦學校、辦學質量很好但名氣不高的公辦學校影響最大。名額分配到校能夠給熱門民辦學校降溫,而家門口以往家長關注度不高、但實際質量不錯的公辦學校,會受到青睞。這,有利於公辦與民辦有協調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新中考自主招生比例從8%降低到6%,主要影響的是排位靠後的民辦。

16、問:這樣的政策下,一些排位靠後的民辦初中怎麼辦?會不會活不下去呢?

建議靠後的民辦可以轉成公辦。也可以考慮放棄選擇生源,這樣也可以享受名額分配。

總體導向是鼓勵學校不是靠擇生、而是更多地注重內涵式發展,通過提升學校的品質、師資等成為好學校。

師資

17、問:新中考改革,對初中老師的要求是不是更高了?

孫玲說:「道德與法治、歷史開卷考,這一改變表明,學生不能用過去的方式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而要結合初一初二的知識點,對這門課知識點理解和運用。」這對老師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老師要關注社會、關注整個新聞最新動態,比如十九大、人大、新的憲法等等都是老師要捕捉的。捕捉到後要在課堂當中傳達給學生,並落實解釋,老師要動腦筋去做,關注社會熱點,讓孩子接觸和體驗。光靠教材說教是說不來的,知識類的首先要敲實,每位老師都要思考教育過程全面發展怎麼樣做好這一塊。

張人利認為,新中考的考試改革對初中學校教育教學必然帶來影響。現在教育問題顯而易見:在組織方式上,老師講學生聽過多,而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不夠;認知方式上,文本學習接受型學習過度,實踐性學習及探究型學習過少;內容方式上,系統學習以及單一學科過多,項目學習、主題學習以及跨學科學習不夠;活動方式上聽講與刷題過多,參觀、考察、遊戲、辯論不夠。

改革就在眼前,張人利認為,這對初中師資有一定挑戰,需要加強對初中教師及校長的培養,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

胡興宏指出,這樣的改革,會促使各區關心、指導不挑選生源的公辦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初中學校也會探索培養更好的學生。此外,會讓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更多去思考:面對個別差異較大的學生群體,如何開展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校長胡培華說,中考改革方案的出臺,也對校長們提出新要求,要配齊配足配好各個學科的任課老師。每位教師要深入研究,充分弄懂學科的要求,挖掘學科育人價值,通過課程浸潤的方式,助力每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有相關配套政策出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命題能力、實驗能力、心理輔導能力、學習科學能力。

特教與職教

18、問:上海新中考還有什麼創新?

上海探索符合特殊教育需求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質量,擴大特殊教育學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機會。同時完善中職校貫通培養和自主招生,鼓勵初中畢業生自主選擇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專業。

這樣的改革,兼顧了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立足社會、與中高職的建設聯動起來,既體現公平性,又體現了科學性。

相關焦點

  • 升初中一個月,公辦民辦家長國慶曬圖差距竟這麼大
    以下這份聊天記錄,來自錢報小時記者兩位在上海工作的小姐妹,現在都是新初一家長。 方黎(化名)的女兒從民辦小學畢業後,沒有搖中民辦初中,在家門口的公辦初中就近上學。 原本在小學階段表現平平的女兒,到初中一下成了班裡的「一姐」,甩開第二名一大截,信心爆棚。
  • 新中考、公民同招政策發布第二年:民辦小學、初中報名人數、招錄比...
    又是一年升學季,今年民辦學校的報考既沒有像家長、培訓機構所說的「大熱」,也沒有像部分唱衰民辦教育的人士以為的「遇冷」。來自市教委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幼升小信息登記18.20萬人,小升初信息確認14.32萬人,與去年同期大致相當,民辦小學、民辦初中報名錄取比與去年基本持平。記者查詢了一下,去年民辦小學、初中報名錄取比都是1.4:1。
  • 上海民辦搖號落空後統籌公辦,錄取怎麼排序?在哪個區統籌?
    歸根到底大家就是想問,萬一我填報民辦搖號沒搖中,最後回公辦統籌,這個錄取排序會怎麼排? 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估計您已經對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同類排序靠後」入學原則有了初步了解。
  • 公民同招、民辦100%搖號後,在福州你家的娃該怎麼上學?
    ,集中火力補習個一兩年,就算考不上華倫小,國際學校應該可以進。現在,千軍萬馬的獨木橋變成了佛系入學:取消入學考試,沒有特長生,入學民辦靠運氣抽籤,人人機會平等。搖中還好。沒搖中的話,原來對口的公辦還要不要?搖上了民辦但不想去了,或者雖然上了,但上了一段時間後上不下去了,戶籍對口的公辦還收不收?既然民辦之路坎坎,那麼就想辦法上更好的公辦吧?所以,去鼓樓買套學區房?
  • 這才是最正宗的上海公辦初中50強
    上個周末,中考分數出來了,滿分630分,居然有學霸考了624分,只扣了6分,讓眾多家長膜拜的同時,又心生羨慕。家有幼兒園或小學在讀的孩子家長,雖然距離中考還很遙遠,但也都很關心哪些初中更優質,以便於為孩子選擇更好的教育路線。
  • 民辦不再「掐尖」!合肥十大公辦中學家長擠破頭都想進
    說其重磅,主要是因為在實施意見中,提到的兩個事件:1、公民同招2、民辦搖號如果報考民辦最終沒有錄取的話,報考公辦或將會面臨著統籌風險。2、民辦搖號升入民辦學校,一直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考試篩選優質生源。
  • 上海民辦搖號後有什麼影響?今年公辦學區是否保持不變!家長問答
    今天,就上海搖號政策中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入學君匯總了上海教育專家的回答,來幫助大家理清楚到底什麼是搖號?怎麼搖?民辦是否還值得報名?Q 1、民辦小學/初中有多少分類?搖中的學生,家長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報名系統進行確認,並按要求到擬錄取學校進行註冊。逾期未註冊的學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如果搖中放棄,可到屬區教育局申請統籌,但統籌的學校不一定是原對口公辦學校。Q 5、在民辦超額搖號的同時,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是否都公民同招?
  • 強勢公辦崛起!上海16區TOP級公辦初中,搖號下的備選!|上海學區房
    學校字典團隊研究上海學區多年,已建立上海全量1684所公辦小學、初中信息庫;深入研究過中考改革、多校劃片、集團化、溢價率等熱門主題,閱讀量百萬。今年「民辦超額搖號」新政頒布之後,熱門民辦學校入學不再是通過面試/考試篩選生源,加上「公民同招」以及「中考改革」的多重作用下
  • 公民同招第一年,民辦老師崩潰,公辦老師驚呆……
    無獨有偶,今年7月初,杭州下城區一所民辦初中校長向媒體透露:今年新生摸底成績,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有313.5分!這是什麼概念呢?與民辦老師的「無奈」和「嚇懵」相比,公辦學校的老師卻迎來前所未有的優質生源。一位家長在一論壇裡說:孩子的學霸同學沒搖上民辦,去了公辦初中,一次數學測驗,十分鐘就做完,而且考了滿分。面對這樣的學霸,公辦老師呆掉了。
  • 民辦強於公辦,徐匯的學區房還值得買嗎?
    殊不知,徐匯歷來是民辦的天下,小學有四大民辦,初中有民辦一哥華育、世外和大小西。所以之前,徐匯的牛娃目標都是民辦,公辦只是個保底作用。優質生源都被民辦選走了,公辦自然無法和民辦抗衡。而現在公民同招,民辦搖號,進民辦不再是靠實力,而是憑運氣。為了追求更高的確定性,家長們轉而投向了公辦的懷抱。既然徐匯的公辦沒那麼強,那還值得在徐匯買學區房嗎?
  • 民辦分班教學遭強制解散,公辦卻被大力支持,關於分班你怎麼看?
    分班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升學家長最關心、最常討論的一個問題,但自今年民辦搖號以來,分班這個話題就顯得諱莫如深。其實無錫自17年以來,都一直在強調均衡分班,今年無錫的招生政策中,也明確表示義務教育要均衡分班,按理說,這應該是對公辦和民辦一視同仁。
  • 長沙中考黑馬誕生!到底民辦還是公辦,你怎麼選?
    隨著,8月2日長沙中考成績公布,初中的中考6A率,成了全市所有家長最為關注的話題,但是自2018年起長沙便禁止中學發布中考成績,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初中上也變成霧裡看花,只能在網絡爆出的數據中尋找蛛絲馬跡!
  • 2021小升初系列(五):公辦難,民辦熱!民辦搖號首年,都經歷了什麼?
    搖號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要說2020年小升初中,什麼最讓人印象深刻,全」民「搖號必登榜首! 2019年年末,民辦搖號這股風吹得好大,源頭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隨後,江蘇就成為全國首個確定小升初民辦100%搖號的省份。 照這形勢一看,上海家長也坐不住了。
  • 孩子小升初,是選擇公辦還是民辦好?利弊分析
    在2020年以前,要想入讀廣州的民辦學校,首先要通過考試和面試,就是拼完成績還得拼爹媽,最優秀的才有機會入讀民辦,當然這裡所指的是廣州的一些非常有名的民辦學校,例如「四大名校」屬下的民辦和傳統的民辦名校,普通的民辦學校則可能每年都招不滿。
  • 重磅!明年成都民辦小升初100%搖號,距離綿陽家長還有多遠?
    來信收悉,首先感謝你對成都教育的關心支持!現將你來信諮詢內容回復如下: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 重磅!2021上中國際幼升小第一批招生開始,首批報名時間在……
    關注【哈童上海升學】 對話框回復 【招生政策】查看各區2020招生入學政策 【對口】查看各區2020公辦學校對口小區 【幼升小】查看幼升小最全資料
  • 公民同招第一年 三所民辦初中進行電腦派位錄取
    今年是「公民同招」第一年,部分民辦初中通過電腦公開搖號錄取初一新生,市直公辦初中則繼續實行劃區就近入學。昨天,市區公辦初中迎來大批報名的學生及家長,而3所民辦初中則進行了電腦搖號派位,現場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民辦學校市區3所民辦初中電腦隨機派位昨天上午8點30分,市區民辦初中學校電腦隨機派位正式啟動。
  • 上海民辦搖號後有什麼影響?今年公辦學區是否保持不變?
    今年公辦學區是否保持不變?| 家長問答今年開始,上海正式實施民辦搖號,民辦學校一旦超額,100%搖號,沒有一所民辦學校例外!據報導,上海現有小學生80多萬、初中生40多萬,總計近130萬,其中31萬中小學生將面臨今年的搖號新政!
  • 小升初實行「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後,家長為什麼依然如此焦慮?
    公民同招,民辦搖號進入第二年去年開始,大部分地區的」小升初「實行了」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政策。從去年新政執行的程度看,雖然有些地方政策貫徹的不是特別的徹底,還存在著一些小規模的選拔考,但是民辦學校大規模的提前招生和掐尖考已經成為了歷史。
  • 「公民同招」落地,擠進好民辦校還是買學區房,家長們更焦慮了
    在上海一所大學任教的林葉,認為中考、高考、就業都需要競爭,應早早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幼升小有點早,他們直接給兒子報了家門口的公辦小學。理想狀態中,孩子應該在小升初時參與競爭。林葉的夫人喜歡刷育兒論壇,加了不少家長群,給兒子定下了一所離家不遠、風評不錯的民辦校作為目標,並提前找來往年的面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