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猝死在各地區都有發生,特別是膘情好的懷孕母豬,佔了死亡率的80%,死亡的原因也是多重多樣的,有的屬於胃腸脹氣;有的屬於應激;還有一些病原菌感染;內毒素中毒導致體克;有的營養需求攝入過多,生理負擔重也會出現急性死亡。妊娠母豬死亡對豬場來說無疑是個大隱患,針對此病最重要的是在預防,母豬妊娠期間的營養攝取和健康狀態都均有影響,想要控制此病在豬場的流行,就要了解具體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妊娠母豬猝死?
1、腸道出血虛脫死亡
母豬懷孕後飼餵大量的含粗纖維的飼料,飲水不足,對青綠飼料的補充少,長期生活在活動範圍很小的空間內,甚至沒有活動空間,久而久之,母豬體重增長較大,膘情好並伴有嚴重便秘,加之胃腸蠕動不足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致使母豬心肺負荷過重,壓迫致使腸繫膜下動脈發生破裂而引發積血、大出血,最後在短時間內虛脫死亡。
猝死表現:主要發生在妊娠後期和產前,母豬突然倒地死亡,並伴有胃腸出血,皮膚蒼白,臨死前呼吸急促,肌肉顫抖,無法站立,母豬排洩的糞便乾結,並伴有未消化的飼料,精神狀況欠佳,倒地後3-5分鐘死亡,來不及治療和搶救。
2、胃腸脹氣死亡
在妊娠前期多發,一般發生於1-2個月的妊娠母豬,主要是由於魏氏梭菌所致,在外界環境發生突變時,妊娠母豬抵抗力處於低下水平,腸道菌群失調,致使魏氏梭菌病原菌的快速繁殖而產生毒素,以腸道瀰漫性出血而引起壞死性腸炎。
一般呈散發性暴發,並且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死亡率為100%,發病後病豬腹部鼓脹,用手指叩時發出敲鼓聲響,多發於陰冷潮溼的冬春季節。
猝死表現:無症狀突然倒地、抽搐死亡,呼吸困難,張大嘴呼吸,典型的腹式呼吸,且一般都是豬場內膘情較好的經產母豬,倒地期間出現肌肉顫抖、共濟失調、四肢划水、皮膚變白;沒有治療和搶救時間;
一般病豬體溫正常,死亡後出現腹脹;個別體溫升高,死後體溫下降;也有個別病豬出現口鼻處流出白色泡沫。
3、病原菌、寄生蟲感染
妊娠母豬死亡也跟一些疾病有關,母豬本身都攜帶藍耳、圓環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源,再加上飼料中黴菌素等免疫抑制因子,當在妊娠後期轉圈時受到一些應激因素或者其他病原的侵蝕時,自身免疫力與致病因子之間的平衡受到破壞,從而誘發母豬的發生病,甚至造成死亡。
這其中包含內科、產科或者營養性原因,也包括傳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弓形蟲感染是寄生蟲中主要造成妊娠母豬死亡的原因。
猝死表現:病原菌感染誘發疾病性死亡,病豬出現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心力衰竭、消化不良、無法站立、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喘氣、機體逐漸消瘦等症狀;
這裡出現疾病症狀包括如豬瘟、圓環素、藍耳、偽狂犬等等;有的死亡前有不食現象,側臥死亡,口有血性液體流出,體表無其他明顯的病變。
4、營養攝入過多
在妊娠期間如果飼餵太多的飼料會增加母豬代謝的負擔,過於肥胖而導致死亡,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過高,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膘情過肥,子宮周圍、皮下和腹腔等處沉積脂肪過多,會造成子宮壁血液循環障礙,母體和胎兒的代謝和機體平衡機制發生紊亂,抵抗力下降;
再有妊娠期間沒有及時更換母豬飼料,導致母豬營養過剩。猝死表現:在懷孕中後期體溫低於38℃,病豬出現便秘,情緒激動、不安,食慾下降或廢絕,臥地不起,走路不協調,精神沉鬱,部分豬出現神經症狀,肌肉震顫,搖頭;最後昏迷逐漸虛弱而死。
綜合防止避免妊娠母豬死亡
飼餵管理上應注重量和搭配,精粗飼料可適量搭配來飼喂,並補充一定的青綠飼料,讓豬的胃腸得到輔助可以增加蠕動,要保持飼料的乾燥和新鮮,在飼餵飼料時應採用少餵勤添的方式,並且隨時讓母豬飲用清潔水。
胃腸氣發生後沒有相對的藥物進行治療,可在飼料中添加泰妙菌素進行預防,甲哨唑和林可黴素也對魏氏梭菌有著很強的抑制作用。
另外對一些病毒性疾病要進行常年疫苗注射,細菌性疾病也要預防,平時可用維生素來進行保健,多提供青綠飼料飼喂,一年4次驅蟲,加強豬的飼料管理,減少應激,提高妊娠母豬的抵抗力。
對妊娠母豬進行合理的飼養規劃,多餵青綠飼料,每天監測母豬的膘情,來進行飼餵的調整,對偏胖的母豬在飼料中控制能量物質,採用每天減少的遞進方式,以便母豬來發揮自身調節功能,可減少和避免繼續肥胖而導致死亡。
還有不良的環境也會引起細菌感染,因此妊娠母豬豬舍要保持乾燥衛生,帶豬消費時要避免母豬受到傷害,選擇合適的消毒液,在妊娠過程中要給母豬有適量的運動空間,可進行自由活動,保證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根據季節做好豬舍應有的措施,夏季防暑降溫;冬季豬舍進行保暖,可減少活動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