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孩子們陸續開學了,神獸們在學校的表現如何? 老師有沒有給你打電話?這個問題一出,估計家長們會有不同的表情出現吧。
從來沒有一個假期和學期像2020年上半年這麼漫長。兩腿神獸們在家已經常態化,乍一上學,能適應嗎?雖然網絡上一再強調,不要一入學就考試,但即使不考試,身為家長的你,肯定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麼德行吧。
開學的前幾天,能不能坐得住還是一個大問題。再有就是,如果你真的一直關注著孩子,經過一個學期的在家學習,你會更深切地感覺到,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天賦外,還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拖孩子學習的後腿。
這種現象,其實老師更有感觸,那就是很多家長老師覺得很聰明的那個孩子,成績卻一直處於中遊。他們平時上課的話,表現很活躍,積極回答問題,是班裡的積極分子。但分析以後會發現,正確率卻不高。而且,一到考試,成績往往不如老師和家長期待得那麼高。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老師類似的電話後,會聽到老師一句類似總結的話:你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浮躁,靜不下心來。
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還在沾沾自喜,自家的娃兒智力還可以?千萬別盲目高興,覺得我家孩子其實很聰明,只要好好學習,一定能有好成績。有時候,這浮躁啊,靜不下心來啊,比腦子笨更讓人頭疼。你一定要把「只要」「如果」去掉,讓孩子變成,現在就好好學習,以後一定會有好成績。所以,我們今天說的就是不要讓「非智力因素」拖孩子學習的後腿。
綜合孩子們的表現,我總結了幾種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習的情況:
1.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太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我們常說,要向課堂要效率,要向課堂要成績。老師傳道受業解惑大多在課堂上,如果孩子課堂上不好好聽講,那課下需要花費的時間會成倍增加。上課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聰明的孩子,一聽就覺得會了,尤其現在假期都有了先修班,一開學,孩子就覺得這些輔導班的老師講過了,我都會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剛開頭,他已經在喊:「老師,這個我學過了。」這樣,不僅讓老師很尷尬,也會造成孩子剩下的時間不好好聽。要麼是在座位上晃來晃去,要麼是拿著橡皮摳成一塊一塊的,再不然就是拿著筆在本子上畫小人。等老師再深入講下去,他已經錯過了。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抓住課上的40分鐘,認真聽講。
怎麼才能讓課上的40分鐘效率更高呢?
對於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記筆記。記筆記的好處,一是可以讓孩子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抓住講課的重點;二是因為要記東西,所以,就沒時間胡思亂想了,可以讓他集中精力;三 是,重要的東西記在書上或本上,課後可以返回來查找,便於複習。
2.只愛動嘴,不愛動手。這類孩子信奉「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原則,能看的,絕不說;能說的,絕不寫。說到底,就是懶,不愛動嘴、動手。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能加深印象,促進記憶。對於小學生來說,英語單詞需要多寫多練;語文的生字、生詞需要多寫多練;數學——我覺得也是要練習的吧。生字、生詞,如果不寫,只盯著書上的字看,那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會,但一聽寫,你就會發現,原來覺得會的,其實並不會。歸根結底,還是寫得少。比如,字的筆畫、筆順,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一共有幾畫,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筆順筆畫、拼音,都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基礎不牢,那你以後學習起來,就會很困難。
給大家舉個例子啊。我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問我:「老師,直戳了襠 是什麼意思?」我愣了一下,確定沒聽說過這個詞,就告訴他:「沒有這個詞!」他很肯定地說:「有!就是我們剛學的這課。你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嗎?」剛學的這課我很熟悉啊,確定沒有這個詞!但孩子一口咬定,學過了!「老師,你過來看看,這不就是嗎?」孩子拿著書,不服氣地指給我看。我疑惑地看過去,差點閃瞎我的眼。他指的那個詞語,赫然就是,直截了當!
zhí chuō le dāng 來,大家讀一下。一個四字詞語,錯了三個字!一個字看錯了,另兩個字是多音字。可想而知,如果做題的話,這道題能做對才是奇蹟!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對於語文來說,我給出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先預習。在老師講課文之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看一遍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找出不認識的生字、生詞,然後把詞語的意思寫出來。
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多識記生字,積累詞語,而且上課的時候能跟上老師講課的速度,更容易理解課文的思路。因為語文都是一篇篇課文構成的,到了中高年級,老師很少會留出大段的時間來讓孩子朗讀課文,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提前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久而久之,才能打牢語文的基礎。 然後再在課下練習一下相應的知識,多多閱讀,一般來說,成績不會差。
3.做題不認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粗心、馬虎。一般來說,又有這麼幾種表現:
一是,做題的時候丟題。明明有三道題,他小人家卻只看到兩道題,也只做兩道題。二是,第一題還沒寫完,緊接著去寫第二題,致使第一題沒有答完全。比如,「兒童急走追黃蝶,______________。」橫線上應該填「飛入菜花無處尋」,有的孩子偏偏就把最後一個字丟了。甚至有時候一個字都沒寫完,就去寫下一個字,仿佛筆後面有條餓狼在攆著他。三是,看題不仔細,憑著感覺做題,但其實,他的感覺錯了。上次做過的類似的題,這次已經換了問法。比如「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和「用關聯詞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要求完全不一樣啊。
這三種情況,有一個共同點特點就是,這些題,孩子明明都會,但都不能得分,或者是得不了滿分。比如,五分的題,他只得三分,甚至兩分。試卷一發下來,孩子就很委屈:老師,這些題我都會!我只是沒看見!或者,老師,我是粗心!家長呢,往往也會忽視這方面的問題,認為,這些題孩子都會,下次認真點就好了。結果,你等著看啊,下次考試的時候,他還會犯類似的毛病!
這個其實是一個學習習慣問題,一旦形成比孩子不會某一個知識點更嚴重!因為它關係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和發展,甚至還會帶到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這事交給小張吧,小張細緻!或者,這事你可別讓小王幹,他毛毛糙糙的,幹不好!毛毛糙糙的是不會幹嗎?不是!是不知道怎麼幹嗎?也不是!就是什麼都知道,但就是幹不好!幹著讓人不放心!這樣的人怎麼能做出成績呢?所以,學習也是這樣!一旦習慣養成,再糾正,就很費勁了
所以,開學伊始,爸爸媽媽們一定要一開始就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學習上善始善終,穩紮穩打,不要急於求成。家長在旁邊輔導學習的時候也不要急躁,忙忙叨叨,一個勁催孩子,快快快,做下一道。沉住氣,用平和的心態去影響孩子,讓他們一開始就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認真紮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新學期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剩下的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