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見君發現,海底撈在武漢開了第一家奶茶店:主打「DIY自製」,一杯9塊9,小料隨便加......
繼密集布局小吃快餐、火鍋食材超市後,它又瞄上了奶茶店!
值得一提的是,一改之前靜悄悄推「小號」,這次卻主動打出「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的宣傳語,這背後有何玄機?
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
「想吃什麼料任意加」
1月初,在武漢武昌區,海底撈楚河漢街店開業,和以往不同的是,這家店的門口大張旗鼓的擺出了宣傳架,上面「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9個大字異常醒目。
據了解,海底撈楚河漢街店門店佔據了兩層,五樓為用餐區,一樓的接待區裡,直接設置了奶茶檔口——「制茶樂園」,也就是他們宣傳的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
△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
走進去,牆面上貼有簡單的4步「制茶」法,可按步驟一鍵操作,按一下出一份料,店員小哥哥說,「想吃什麼料自己任意加,加一杯料都行」。
不過目前可選的口味和配料有限,配料有燒仙草、椰果、脆啵啵、珍珠4種,茶底口味有嗨派奶茶、嗨派奶綠、蜜桃果茶、葡萄果茶,在小料區,還有豆乳粉、葡萄乾等小料。
溫度也可按自己喜好,可加冰塊,有熱飲、冷飲之分,最後還能再加一層芝士奶蓋。
操作機器上貼了許多「敬請期待」,想必陸續還有更多口味面市。想方設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果然是海底撈。
定價上,目前暖冬福利價,9.9元/杯,相比市面上的茶飲品牌,定價親民,打工人也能實現奶茶自由。
△大眾茶飲品牌奶茶均價對比
從反響來看,大多數人覺得9.9元/杯的奶茶,性價比很高,喝起來還是不錯的,又能隨意搭配小料。
但也有人說抱了很大的期待去體驗,進去點單之後發現真的有點無語。「就是一個DIY的衝泡飲料,類似於外面的豆漿機或者可樂機。」
為什麼此時推出奶茶店?
有3種猜測
「火鍋+茶飲」早就不是新鮮事兒,湊湊火鍋率先將這一模式帶入市場,後續又推出了專門的茶飲品牌「茶米茶」,一時跟風無數。
小龍坎、渡娘火鍋也開了茶飲品牌。海底撈去年部分門店也上線了多款奶茶、鮮果飲等飲品。
但為什麼它之前沒做,反而在「火鍋+茶飲」模式發展放緩之時,推出「第一家」奶茶店?
我們來看看市場上的幾種聲音。
//以「前所未有」的特色,為新店引流
這家店雖說是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但它並沒有獨立的門頭,只有「制茶樂園」4個字表明自己的功能名稱,目前依然只像個奶茶檔口,沒有獨立成店的感覺。
所以餐見君猜測,這很可能是海底撈新店開業的一個引流手段。
因為這家店開在武漢楚河漢街商圈,那裡「首店經濟」繁盛,許多餐飲、服飾、潮玩品牌都以「華中首店」、「xx旗艦店」的概念來宣傳,相應的,它們提供的產品、服務要與其它門店有所區分。
△海底撈楚河漢街店未開業時圍擋
海底撈入駐這一商圈,自然也要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特色來吸引顧客光顧,因此打出了「第一家奶茶店」的宣傳語,還有網友評論是「全球首家可以DIY奶茶的海底撈門店」。
除此之外,店內還增加了「無線充電、撞球桌、抓娃娃機」,作為該店服務版塊的擴充升級。
//全時段引流,「1+1>2」
火鍋的用餐時間比較集中,一到飯點大排長龍,飯點一過人都沒了。
面對如此明顯的落差,茶飲品類可以彌補火鍋店空閒時段成本損耗,增加坪效,從而發揮出「1+1>2」的效果。
經歷疫情洗禮,海底撈的排隊神話逐漸被打破,從2020上半年財報數據看到,海底撈的翻臺率從4.8降至3.3,越是一線城市,下滑幅度越大。
湊湊全國首家「火鍋+小酒館」新業態店就做了很好的示範,從上午11點營業至凌晨,用「火鍋+奶茶+酒館」切全時段餐飲,顧客中午小聚吃火鍋,下午閒時喝茶,晚餐火鍋,夜宵再來杯小酒。
△海底撈第一家奶茶店宣傳展架
同樣,海底撈開奶茶店,把經營業態延伸到在非正餐的休閒時段,不僅能引流,也能彌補火鍋在經營時段上的空白期,尤其在等位的時候,DIY一杯奶茶,邊等邊喝,也是個不錯的體驗。
消費升級的驅動,迫使餐飲店不得不重視消費體驗,「有吃有喝」,已成剛需,複合式消費、吃喝一體的消費趨勢使得餐與飲真的很難分開了。
//升級供應鏈,打造新的門店模型
餐廳開發飲品,其實是對現有供應鏈的一次升級。
這和半年時間海底撈密集孵化9個副牌有些不同,前者是內部創業的結果,低調試水。後者更多是「跟著門店相走」的配套設施,因此也大大方方打著海底撈的旗號。
如果海底撈奶茶首店能夠驗證成功,未來新開門店也不排除會走「火鍋+奶茶店」模式。
至於未來是否獨立茶飲品牌,餐見君認為也不是沒有可能,無論是自助模式、奶茶口感,還是性價比,在茶飲市場也有一定優勢。
「火鍋味」茶飲已進入冷靜期
總體來看,茶飲市場目前正處於上升期,且毛利率極高,估計會有更多品牌進入。
尤其是嗅覺敏感的川渝火鍋,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品牌,都推出來特色茶飲,如:新生品牌朱光玉火鍋館,專門設立檔口,做9.9一杯的手打檸檬茶,成為店裡的網紅產品。
但近日,餐見君發現位於合生匯的,渡娘火鍋的茶飲檔口「渡娘的茶」已經關停,並且渡娘火鍋店內的菜單中也沒有相關茶飲產品。
△渡娘的茶檔口
大眾點評顯示,小龍坎旗下品牌龍小茶僅有2家店面。
從目前情況來看,火鍋品牌的茶飲業務相繼放緩發展節奏,或關停已成普遍情況。
有人認為,火鍋和茶飲購買場景的屬性不一樣,茶飲一般是邊逛街邊購買,或者直接奔向中意的茶飲品牌下單,而拿飲料進火鍋店消費是另一個場景了,把兩者綁定,有點像人為的「拉郎配」。
在某茶飲品牌負責人看來,尋求火鍋外的增長機會,是大多火鍋品牌布局茶飲市場的主要原因,但火鍋企業在茶飲產品的創新性、供應鏈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
同時,茶飲頭部品牌布局越來越廣、產品更新較快、消費黏性強,給初創茶飲品牌發展造成很大制約。
火鍋門店若想增加「+茶飲」模式的成功率,首先要考慮,鎖定哪類顧客群體?是店內顧客還是店外顧客?怎麼選址?哪些門店適合上線茶飲配套?
其次,在模式上需要做出改變。專業人士建議,火鍋企業在茶飲市場上長期發展主要有三個方式:
入資有些規模的餐飲品牌,帶動其發展;
單獨組建茶品團隊,將火鍋業務和茶飲分開,互不幹涉;
從模式、產品等方向研發創新,搶佔消費者心智。
同時要注意自身的風險控制,一旦發展不理想應及時止損。
你認為海底撈的奶茶店模型會全國推廣嗎?你覺得「火鍋+茶飲」模式還會火多久?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經授權轉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投稿、爆料、洽談合作
聯繫小編:winshang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