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去看了王興偉的畫展,在眾多作品中,一張《八女投江》顯得格外特別。「八女投江」,正是牡丹江「八女投江公園」裡石雕作品的名字。這幅畫把我拉回到了半年前回鄉之旅的記憶裡,我仿佛又感覺到了那種雖然並不特別,但是每次回家都會經歷的一種複雜心情。
說來也可笑,對於自己家鄉名字的由來,還是因為這次拍攝後翻閱維基百科才了解的。牡丹江,在滿語當中稱為「穆丹烏拉」。「穆丹」是「彎彎曲曲」之意,而「烏拉」則指的是「江」。普遍意義上講,「牡丹江」指的就是「牡丹江市」。
今年是我畢業後第二次回家過年。有了上一次春運買不到票,坐了25個小時臨時加車的經歷,今年早早就把機票訂好。除了對購買火車票實在沒什麼信心這個原因之外,買機票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多在家待幾天。家裡除了我在北京工作,父親也因為工作原因被調到湖北,母親則還留在牡丹江的家裡,一家三口分隔三地的生活,「家」這個概念只存於與手機和網絡之中,因此也格外珍惜春節這僅有的幾天假期。
回家固然令人期待,但是當我走下飛機,所有的期待感都隨著寒風煙消雲散。這裡仿佛一切都沒有改變,空氣的溫度,路上的積雪,甚至是被凍到麻木的手指……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家裡的老人身體如何。姥姥喜歡打牌,記得中學時候每天還能下樓和鄰居老頭老太太戰鬥幾回合。現在她身體漸漸變差,基本也不怎麼出門了。並且,隨著身體的疼痛,姥姥的心情也變得沒有原來好。姥爺倒還好,只不過曾經用染髮劑掩蓋的白髮現在卻怎麼都蓋不住。最後他索性也放棄了,滿頭的白髮讓我覺得有種他突然間老了十歲的錯覺。爺爺奶奶身體相對較好,他們保持著每天鍛鍊的習慣。他倆年後去了趟三亞,據說東北人去了三亞都不想回去,兩老也不例外。
家人聚在一起就要吃飯喝酒,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輩們的戰鬥力都大不如從前。但是喝還是要喝的,喝到高興的時候就進入了忘我的狀態,被工作壓垮的心情也在那一刻釋放的乾乾淨淨,就好像孩子一樣。喝酒通常都安排在飯局的第二回合。因為人口比較多,所以孩子們被安排在第一回合上桌吃飯,待他們吃好喝好後大人才開始發揮。這些孩子們是我的表弟表妹們,表妹已經讀了大學,不用太過操心;但是兩個表弟卻還是延續小時候的狀態,讓人擔憂。他倆歲相當且都在讀高二,但是成績實在是「慘不忍睹」。他倆從小就成績不好,一路看著他們過來,倒也習慣了,但是突然發現他們的嘴唇上已經有了不少茸毛,才反應過來,自己當時不也正是叛逆的不得了嗎?回頭看看那些成績單上的名次,現在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他們和我們一樣還在認識這個世界,這就足夠了。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裡都有上墳燒紙的習慣,太奶的墓地在郊區的一座山上,所以上墳除了要帶上紙和酒等祭品之外還要帶上一把鐵鍬,目的是用來清除厚厚的積雪。山上的雪很厚很白,比城裡不知道乾淨多少倍。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聲音也是我最懷念的,在北京是幾乎聽不到這樣的聲響。雪對這個城市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為了區別於「冰城」,牡丹江人喜歡把這裡叫做「雪城」,或許是因為離「雪鄉」比較近的原因吧。雖然近幾年已經很難在城裡看到大雪,但是冬天依然還是原來熟悉的樣子,乾冷乾冷。
牡丹江,牡丹江……冷空氣隨著降雪滲入到這裡每一個人的毛孔之中,伴隨著人們的生命不斷地向前。或許正是這來自戶外的寒冷,造就了牡丹江人格外珍惜群體溫暖的性格。
對我來說,這七天的春節假期和往常並沒有什麼不同,所有的活動項目也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比如到每個親戚家吃飯、一起看春晚、同學聚會、被詢問感情生活等等……和每一個春節回到家的人處境都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不過是在我離家的年份上在增加一筆而已。
我留下這個城市的影像,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照片上的孩子們會慢慢成長,老人依然會漸漸老去,原來熟悉的城市終有一天會變的面目全非。可能唯一不會變的,就只有這裡漫長的嚴寒與綿延的江水了吧。
展覽信息:
「故鄉書」系列來自OFPiX的「還鄉計劃」。歡迎光臨OFPiX還鄉計劃展覽《故鄉書》了解更多關於故鄉的故事。
OFPiX發起的還鄉計劃,已經持續兩年。年輕人在春節回到故鄉,帶回他們的感慨,這些鄉情通過不同的途徑擴散,產生更多的化學反應。《故鄉書》展覽就是其中一部分。
展覽共分為四個版塊:《故鄉之書》裡,十二位參展攝影師帶著一個空白本子回到故鄉,用照片、文字,結合各種檔案書寫他們對故鄉的理解;《木蘭回家》是一群在北京打工的女性用手機拍攝的返鄉離鄉之路;《家庭相冊》裡都是「好看」的照片,是每個家庭珍貴的記憶;《還鄉/回家》則是經過圖片編輯工作坊而產生的第二季還鄉作品集。
我們們鼓勵每一個人去尋找他們的故鄉——不僅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故鄉讓麻木地在大城市裡謀生存的人復甦,只有當攝影者自己還原成人性的狀態,才有可能喚起觀看者的情感。我們相信,還鄉計劃會成為一個安靜,但卻有強大喚醒功能的行動。
《故鄉書》展覽位於北京工體西路7號,目的地藝術空間(院內三層),展期至9月10日,每日兩點至七點開放,周一休息。
——《活著》、《影像中的國》紙質圖書面向全國發行
2013年7月,由騰訊新聞、中國國家地理圖書、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紙質同名圖書《活著》正式面世。本書從欄目發表過的近300篇圖片故事中精選了23篇,涵蓋「尊嚴」、「母愛」、「貧窮」、「夢想」等主題,視覺呈現精良,題材真實感人,揭示當代中國的橫切面。
與此同時,騰訊新聞精品訪談欄目《大師》也推出集結版《影像中的國》,匯集26位中國當代著名影像記錄者的獨家口述,99幅經典影像背後鮮為人知的珍貴記憶。
兩本圖書重裝上陣,登陸全國各大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在此,誠摯感謝您以往的支持!
點擊進入網絡書店查看、購買《活著》>>
點擊進入網絡書店查看、購買《影像中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