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勇,廣東珠海市唐家小學骨幹教師,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期間,到位於三峽庫區的重慶巫溪縣支教。
「在巫溪時,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時間。我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我價值,同時感受到了鄉村教師堅韌不拔的精神。」昨天,羅老師在電話中對記者談起支教近一年的真情實感。
一天拉了18次肚子
記者:還記得到巫溪山區的情景嗎?
羅老師:我是當地第一個報名支教的,早聽說巫溪太窮了,就想來看看,為庫區教育做點事。2005年11月3日,我和夏灣中學楊長江老師、景園小學卓少立老師、僑光小學李雯老師,同時踏上赴巫溪支教的徵程,被巫溪縣教委分別任命為鳳凰小學、鳳凰初級中學、環城小學、城廂小學副校長。
一同支教的女教師李雯,以前連續乘車最多沒超過3小時。當天在重慶江北機場下飛機,後來在蜿蜒曲折的山區公路上顛簸了10多個小時。她頭暈胸悶,心臟好像要迸出來,難受得想從車上跳下來。從重慶到巫溪,比我們出一趟國的旅程還艱難得多!
我們早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巫溪偏僻遙遠,路陡彎急,山勢險峻,信息閉塞,辦學條件簡陋,冬天異常寒冷,夏季酷暑難耐。
但是,我們初到時仍飲食不適、語言不通、習慣迥異。我剛來時水土不服,一天拉了18次肚子,連續咳嗽大半年。春節回珠海後住院治療了8天。李雯被蚊子叮咬後,全身皮膚潰爛……
向親朋好友「拉贊助」
記者:聽說你們為學生付出了很多?
羅老師:一到巫溪,對貧困生關注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我們利用假日深入到更邊遠、更貧困的學生家中訪問。
不到半年裡,我們四人合起來幾乎跑遍了全縣所有學校。不少學生家住的是斑駁欲墜的土坯房,家徒四壁,這些現實場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巫溪許多學校教學設備嚴重短缺,老師們依然是一本課本、一支粉筆、一張嘴地進行傳統教學。
我們一方面積極向在珠海工作的領導、同事、朋友、家人介紹巫溪的情況,爭取支持;一方面利用寒假回珠海過春節和「五一」黃金周返回珠海的機會,走親訪友拉贊助,聯繫企業結對幫扶貧困生。
我們通過報告會、幻燈片和圖片展覽形式,圖文並茂地在向珠海的師生介紹巫溪山區教育的艱難現狀,發動師生募捐善款18萬餘元(含物資),幫扶山區貧困生368名,還幫助鳳凰初中裝備出一個簡單實用的多媒體電教室。
只要我們支教老師中哪一位要去幫扶貧困學生,大家就抽空一同前往,哪怕是徒步4小時也一往無前。在我們的牽線搭橋下,我們的親朋好友紛紛結對子幫扶巫溪貧困學生。
李雯發動自己所在的農工黨全體黨員,向天元小學捐贈圖書室,籌集圖書1000冊、資金1萬元。為了圖書室的規劃和建設,她和我不辭辛勞兩赴天元,親自丈量,定製窗簾,還親自將瓷磚送到學校。
2005年12月,經珠海市掛職幹部、重慶市扶貧辦主任助理周建軍多方聯繫,香港道德會兩次赴渝,到巫溪最貧困的山區考察教育現狀,深入到每個備選建校點考察論證,捐贈30萬建設西安小學教學樓。去年3月再援建天星、鳳凰、通城三所小學的教學樓工程,總價值為110萬元。
山村教師令人敬佩
記者:巫溪山區教師與珠海的教師有什麼不同嗎?
羅老師:巫溪的許多學校特別是小學,辦學條件可以說是艱苦至極。但校長和老師們仍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紮根大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們對教育的忠誠摯愛、執著熱情著實讓人感動。
西安小學的朱遠久校長,自1989年起已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寒山區堅持教學工作18年!我們對巫溪的校長和老師們敬業愛崗、嚴謹治學、樂觀向上、胸懷全局、無私奉獻、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師德風範表示深深的敬意。
支教生活給我們人生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富。在離別時,我們4人心裡裝滿刻骨銘心的感受,都捨不得離開。本報記者劉虎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