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前國內最熱綜藝前三名,《極限挑戰》必須得算一個。從2015年第一季開播開始,「六個男人一臺戲」的男人幫形象便深入人心。
不過,上月剛剛開播的第五季男人幫不再「完整」,還首次加入了固定的女嘉賓——迪麗熱巴。首次出現的「六男一女」組合,自第一期開播,網上關注度和豆瓣評分竟然逐期下降,目前已經達到該節目「新低」4.6分。
▲《極限挑戰》第五季豆瓣評分「新低」僅4.6分
不少網友開始擔憂:這或許是這檔綜藝的最後一季,收視率不佳的它或許會迎來停播的命運。
要想探討下,新一季節目為何直接跌破5,收視不佳的大鍋誰來背,咱們就得先回顧下五季以來《極限挑戰》究竟經歷了什麼?
眾所周知,國內的很多綜藝節目其實都是翻拍他國的,像著名的韓國綜藝《Running Man》、《無限挑戰》、《我們結婚了》,都被中國各種借鑑,不過在早期(2015年前後),這些綜藝獲得了不錯的收視表現。
《極限挑戰》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2015年,第一季《極限挑戰》開播,已經開播便大獲好評,至今豆瓣評分都是9.1高分。
▲《極限挑戰》第一季至今豆瓣評分9.1高分
在《極限挑戰》剛剛誕生那時候,不僅正趕上國內綜藝熱潮的大背景,其在內容表現上也將「社會熱點現象」和「全民社會話題」植入到每一期節目的劇情和任務設置中,讓網友們在觀看綜藝節目的時候,還具有不小的「教育」意義。
▲《極限挑戰》六個男人的組成的「極限男人幫」
那時候的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王迅、張藝興,不僅每個人涉及的領域不同,帶來的粉絲效應不同,同時還採用性格分明、人設互補的方式,以一種搞笑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演繹出一個普通的社會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點、難點,最大限度的反映當下人們的生存狀態,在為觀眾帶來歡聲笑語之餘還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因此,那時候的《極限挑戰》豆瓣9.1的評分,可謂是不摻水分的實至名歸。
▲《極限挑戰》第二季、第三季的豆瓣評分依舊穩居高位
後來的第二季、第三季也依舊延續了「兄弟幫」裡三精三傻的人設,很得觀眾眼緣,深入民心,因此也有著不錯的評分。
到第四季的時候,《極限挑戰》開始出現頹勢,豆瓣評分首次跌下8分,但好在兄弟幫的情懷還在,人設也沒倒,7.6分也不算太難看。
▲《極限挑戰》第四季豆瓣評分開始下滑
但第五季還沒開播就已經掀起大浪。首先是前四季的總導演嚴敏離職,換上了曾導演《中國喜劇人》前兩期的施嘉寧導演;再是兄弟幫成員中的核心人物孫紅雷、黃渤的雙雙離開,轉而加入迪麗熱巴作為固定嘉賓,不僅六個男人組成的男人幫被打散,還首次加入了女嘉賓,導致節目尚未播出,就引起觀眾強烈質疑聲。
▲《極限挑戰》第五季嶽雲鵬、雷佳音、迪麗熱巴加入
終於,在萬千質疑聲中,第五季第一期開播了,新加入的嶽雲鵬、雷佳音、迪麗熱巴本身的熱度並沒有帶來預想中的話題度,反而是不僅播出檔期與《奔跑吧》撞衫,第一期講的垃圾分類也與《奔跑吧》大同小異,沒有自己的個性,也不再是以往關注的社會熱點,更重要的是,很多劇情和遊戲與韓國《running man》極度相似!這讓第五季剛剛開播的《極限挑戰》一開頭就很尷尬。
那麼,第五季為何評分急轉而下?是沒了孫紅雷、黃渤就不是極限男人幫了嗎?還是換了新的導演,吃瓜群眾們接受無能?抑或是應該甩鍋給新加入的迪麗熱巴、嶽雲鵬和雷佳音?
如果光從內容呈現方式上來看,原本討觀眾喜歡的極限男人幫,現在變成「6男1女」與《奔跑吧》沒太大區別的「跑男2號」形式。節目中嘉賓們的接觸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本來觀眾喜歡的是那種幾個男人之間或心機或搞笑或情深的相處方式,如今插入一位女嘉賓,而女嘉賓和男嘉賓們的接觸形式肯定不可能還像「兄弟哥們」一樣,何況第五季開始,老人們走了一半,新人加入了3位(還是不那麼熟的新人們),所以在節目呈現上就總給觀眾一種不太熟尬聊的感覺。
▲《極限挑戰》中雷佳音的搞笑日常
另外,從第五季已經播出的幾期來看,笑點基本都集中在期期都是一臉懵逼的嶽雲鵬和期期想翻身奈何智商時常不給力的雷佳音身上。原本兄弟幫的成員經歷了「被解散」後,剩下的老人們明顯在活動中表現的戲份也不多,而唯一的女嘉賓迪麗熱巴也沒有體現出唯一女性的特色,在前幾期中的存在感也不高。
▲《極限挑戰》第五季第一期就被指抄襲(愛的泡泡)
此外,在遊戲環節的設置上,第五季明顯有抄襲嫌疑。比如,第一期開頭歡迎新隊員的方法:新隊員被貨櫃吊上高空、老隊員們接受「愛的泡泡」(被噴奶油)的形式就被諸多網友控訴基本是「照搬照抄」韓版《Running Man》。第一期就出現這麼強烈的情緒反彈,所以第五季的評分出現滑鐵盧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網友們挖出《極限挑戰》第五季上來就抄襲韓國《Running Man》
同時,從已經播出的第五季的前幾期來看,現在的《極限挑戰》每期播出的主題也逐漸趨於同質化,不再繼承以往的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國計民生的主旨,更甚至與同期播出的《奔跑吧》都採用了環保主題,但與前幾季中像關愛留守兒童、高考話題、城市「夜班人」等直接反映現實社會小人物的縮影的話題相比,在激起群眾們由衷的觸動感這方面就差一些了。
鑑於以上被網友「詬病」的種種,再加上目前《極限挑戰》第五季的評分已經下跌到4.6分,不少網友發出感慨:這可能是最後一季《極限挑戰》了……
那麼,第五季《極限挑戰》會真如網友所沮喪的預測,真的會就此夭折嗎?
要想客觀而全面的分析這個問題,就必須得追溯到開篇我們說到的,國內綜藝是脫胎於韓國綜藝,而如今主流的國內綜藝相繼出現評分下滑、網友們情緒反彈的負面影響,那麼我們必須得問一下,作為源頭的韓國綜藝如今怎麼樣?他們當初是否也有碰到類似的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如今的《極限挑戰》是名副其實的綜N代,它身上存在的爭議與裂變,是不是也映射著韓國綜藝市場的變革,也即將預示著國內真人秀黃金時代的落幕?
▲曾經炙手可熱的韓國綜藝《Running Man》
2005年到2013年,可以稱為韓國綜藝的上升期。這段時間內,韓綜市場上相繼出現了《無限挑戰》、《兩天一夜》、《我們結婚了》、《Running Man》、《爸爸去哪兒》等一系列當時大火的綜藝。這些綜藝大多以真人秀的形式展現,支撐起了韓國綜藝的大半壁江山,並且在這時韓綜開始了對外出口綜藝模式。
國內則是在2013年湖南衛視引進《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開始了大規模的韓綜模式購買浪潮。2014年,中國版的《Running Man》(當時稱為《奔跑吧兄弟》)更是大火,將國內明星真人秀熱度推上最高峰。時隔一年,帶著《無限挑戰》影子出現的中國版《極限挑戰》也大獲好評。
▲國內率先「進口」的綜藝《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兒》
表面上看,第一季的《極限挑戰》的成功,其實在韓綜模式優勢的基礎上構建原創內容,再通過本土化建立起大眾認知度,從而成為大浪淘沙中獲得「國民綜藝」稱號的佼佼者。但事實上,國內綜藝其實是在收穫著韓綜模式的紅利。就比如,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極限挑戰》的老粉們一面在罵著第五季抄襲,一面卻又不承認前四季其實也是在抄襲韓綜……究其原因,其實也恰恰是前四季那時候正是韓綜發展飛速、得民心的時候,所以抄襲與否或許沒太多人去在意。
但這也意味著,一旦作為源頭的韓綜出現模式僵化,國內綜藝也很大程度上會引起群眾不滿。
2015年,韓國《Running Man》由於模式僵化,收視出現下滑,大部分時間收視在15%以下(最高達曾達到21%左右),2015年一度跌至最低的4.4%,這檔綜藝節目正式「宣布」進入低谷期。2016年核心成員姜健熙(Gary)下車,宋智孝、金鐘國也傳出下車消息,《Running Man》曾一度被傳將停播,不過在2017年初《Running Man》又宣布節目繼續播出。後來隨著兩位新成員的加入,《Running Man》的收視有所回升,不過距離2013年的鼎盛狀態依舊有很大差距。
▲韓國曾經播出12年的《無限挑戰》最終宣布停播
韓綜的變革當然不僅僅只在《Running Man》上有所體現,著名的《無限挑戰》在播出12年後,也就是2018年3月,正式進入停播階段。作為韓綜源頭的兩大頭部綜藝都選擇完結或者進入重建時期,市場讓位給了各類新綜藝,此時,韓綜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新西遊記》、《尹食堂》、《家師父一體》、《我獨自生活》、《大逃出》、《全知幹預視角》、《produce101》、《Heart Signal》、《都市漁夫M》等各類型綜藝。
▲韓國近兩年出現的新綜藝《尹食堂》
鑑於國內綜藝對韓綜的跟隨,這無疑也預示了國內各類綜N代的未來。所以,今天《極限挑戰》經歷的斷崖式裂變並不意外,國內綜N代節目模式僵化已經是老生常談,前人經歷的尷尬期,後來者也必將經歷。引入新成員、更換新導演,其實都是《極限挑戰》力圖挽回自己不走韓綜老路的途徑。只是像第五季的《極限挑戰》不僅成員大換血,沒了極限男人幫的噱頭,還選擇照搬照抄新人進場的方式,顯然並不高明。
當然,劇組也是有很多無奈之舉,比如限薪令的政策,或者演員們檔期問題等,無法再重現昔日男人幫的盛況,引入女嘉賓也是試圖獲得更多關注度和話題度,但無疑,國內綜藝的重組期也已到來。不管《極限挑戰》是不是最終季,僵化模式的綜藝肯定是不合觀眾胃口的,新的模式,或者說沒有模式的綜藝,才是觀眾需要的,而這,絕不僅僅是換個導演、換幾個嘉賓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