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升高,部分釣友已經開始夜釣了。很多釣友都喜歡在夏季夜釣,因為夏季白天氣溫高,外出釣魚不但難受而且小魚多,再加上魚經常只在早晚進食,所以白天魚進食時間很短,往往收穫都不咋樣。說起夜釣,最好的時候應該是從仲春開始,晚上10多度,白天20多度,這種天氣氣溫非常舒爽,關鍵還在於蚊蟲蛇蠍這時候還非常少,安全應也比較高。所以可以夜釣了,就聊聊夜釣的話題。
一、釣近不釣遠
夜釣的樂趣就在於安安靜靜釣大魚,大魚膽小輕易不敢靠邊,到了晚上隨著光線變弱,魚類單子也會大起來,開始到淺水進食。所有有釣近不釣遠的說法,不止是春季如此,夏秋季節夜釣也是如此,不需要使用太長的魚竿,因為釣遠還未必有魚。規律就是晚上大魚大膽靠邊尋找食物,近岸才有食物,所以自然釣近為主。光線對魚的影響非常大,比如說春季釣陰、雨天,原理上也是如此,光線弱魚就更大膽靠邊。
二、釣明不釣草
晚上魚在淺水附近尋找食物,不會距離岸邊太遠,所以魚都是距離岸邊一定距離進食的,釣位的選擇就比白天寬泛很多,甚至不需要選擇比較特殊的地形。野釣選釣位一定要選擇舒適、平坦、寬闊的地方,方便擺放裝備也更方便遛魚。之所以有釣明水不釣水草的說法,是因為水草區域地形和水面都比較複雜,既然舒適的釣點也不差,又何必選擇水草區域呢?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們都知道水草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沒太陽的晚上就會反過來,開始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個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晚上的水草區域明顯不如明水溶氧充足,自然釣明水更好一些。
三、釣鈍不釣靈
夜釣調漂比較關鍵,比較注重中魚率,因為夜釣不可能大頻率,以安靜守釣為主,還需要減少拋竿頻率,減少對魚的影響。釣鈍一些,減少頻繁空杆的現象,對於野釣來說也是十分關鍵的。而且晚上光線差,拋竿到窩點容易不準,拋準就好好守釣就行了。夜釣光源的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少人工光源的水域垂釣最好使用螢光棒,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光線對魚的影響。此類浮漂調漂主要是調低釣高,調目要不讓螢光棒入水,釣目高於調目,這樣的好處就是螢光棒不入水,保持了浮漂的靈敏度,同時也有較高的中魚率。
四、餌料用小不用大
魚在晚上進食的時候視覺幾乎沒作用,主要靠嗅覺覓食,所以也要注意用餌。由於小魚少甚至沒有,餌料的味型比較寬泛,味道濃鬱一些的餌料誘魚效果會更好一些。餌料的狀態也應該更好一些,提升適口性。同時還要注意餌團的大小,餌團儘量小一些,比重也要小一些,這樣的餌料輕而且小,讓止通過嗅覺進食的魚類更順利就餌,甚至是能一口把餌吃進去,這個就非常重要了。
玩夜釣一定不要單獨行動,結伴而行,安全第一。儘量選擇比較近而且熟悉的水域,方便選釣點的同時對地形較了解,也比較安全。春季夜釣建議7、8點到11點就差不多,過了12點魚口會很稀,基本沒必要再守了。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