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作業
教學設計
本課創設的「愛心行動」的情境對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符合孩子愛動的天性,讓孩子們能在想一想、做一做中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究。操作是這節課的主旋律,對於特徵的研究一定要讓學生動手量一量、折一折,甚至可以畫一畫、剪一剪,做一個長方形、正方形等,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會加深對圖形特徵的認識。
本節課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既不能只對一年級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重複,又不能拔高教學要求。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認識部分平面圖形的邊與角的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係,較之以往得更加深入透徹一些。還可以結合情境圖對學生進行愛護花草樹木的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藉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過程,發展空間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愛護鳥類、保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及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的得出,以及驗證和比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及三種牌子模型,正方形方格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張,直尺、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瞧,花草甦醒啦,小朋友們在忙著做什麼呢!(出示情境圖)
2、談話:你知道每個牌子是什麼形狀的嗎?(貼出圖片)你知道它叫什麼圖形嗎?
生:長方形
生:正方形
3、關於長方形你都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提出關於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引入今天的學習內容,為後面的動手操作留出充足的時間,以免後面時間緊張。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特徵。
(1)觀察猜測。
談話:仔細觀察長方形的邊和角,猜測一下它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認識「對邊」 並適時板書特徵)
(2)操作驗證。
談話:你能想法驗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嗎?
①學生獨立操作。
②班內交流,展示方法,認識長方形邊、角的特徵
(學生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
生:我通過對摺發現長方形的長邊的長度相等,短邊的長度相等。
生:我剪一剪髮現,長邊的長度相等,短邊的長度相等。
生:用直尺量一量長方形的長邊都相等,短邊都相等。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③小結特徵,認識長、寬。
談話:經過同學們自己猜測、驗證,你發現長方形有什麼特徵?
生: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生: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總結:長方形長邊的長叫作長,短邊的長叫作寬。
(3)找生活中的長方形。
談話: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學生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認識長方形的特徵,有利於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中體會長方形的特徵。
2、認識正方形的特徵
(1)觀察猜測。
談話:仔細觀察正方形的邊和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2)操作驗證。
談話:你能想法驗證正方形的四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嗎?
①學生獨立操作。
②班內交流,展示方法,認識正方形邊的特徵
③小結特徵,認識邊長。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談話: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異同:
①談話: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②學生觀察對比交流。
③課件出示:
④師總結: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實驗、總結等活動過程。在學生認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先大膽猜測它們會有怎樣的特徵,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