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何時禁進食、手機外放?乘客呼籲守則儘快落地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還在煩惱地鐵上有人吃「重口味」食物、看視頻不戴耳機外放聲音?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對乘客在地鐵內的17類行為進行規範(詳見本報10月29日A1版報導)。

乘客不得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進站乘車,不得在列車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不得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新規中這些約束內容引發熱議。據了解,對拒不遵守規定的,運營單位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應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不文明乘客或登「黑名單」。

那麼,對於這些不文明乘車行為,廣州地鐵現有的規定是怎樣的?接下來如何跟進落實交通運輸部新規?市民對此的態度如何?

1

現狀:禁「重口味」食品,未規定不準功放

記者查閱現行《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發現,其中不少規定與交通運輸部即將實行的新規相似,如「禁止食用有刺激性氣味的食品」「禁止乞討、賣藝、撿拾垃圾」「禁止吸菸、隨地吐痰、便溺、亂吐口香糖,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禁止亂刻、亂寫、亂畫、亂張貼、懸掛物品」「禁止使用滑板和溜冰鞋」「禁止躺臥、踩踏坐席」等。

也就是說,廣州地鐵車廂內可以飲食,但不可進食有刺激性氣味食品,如韭菜味的餃子、榴槤、方便麵等。不過,目前對於這些行為,只是口頭勸說,並無具體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地鐵尚未明確規定不準大聲外放音樂。

今年7月,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徵求意見稿)》,則明確提出「禁止使用滑板和溜冰鞋、大聲喧譁或者彈奏樂器、外放音樂等」。記者了解到,該乘客守則徵求意見階段已結束,正待公布正式版本。

2

跟進:乘客守則正修訂,

將落實交通部新規

記者梳理發現,此前北京、昆明、蘭州等地已出臺地方性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明確禁止在地鐵上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違反規定將納入「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不文明乘車行為」,或者進行相應處罰。

交通運輸部新規將於明年4月1日起施行,廣州接下來如何跟進落實?

對此,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版《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坐守則》仍在修訂中,會根據交通運輸部的部署做進一步的配套跟進。

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新的乘客守則,暫未接到相關通知。目前廣州地鐵的做法是,如遇到車廂內進食、外放聲音等嚴重影響車廂環境的情況,站內工作人員會善意勸阻。

3

觀察:早高峰車廂中不乏網絡視頻音樂聲

10月30日,記者在上午8時至10時期間,走訪了廣州地鐵三號線、五號線部分地鐵站,觀察乘客是否有在列車上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或進食的情況。

早高峰期間,車廂內可謂人山人海,乘客們連手都很難伸出來。即便如此,還是能在車廂內聽到音量不小的外放音樂。「我把你畫成花,未開的一朵花……」一些乘客即使在人擠人的情況下,也要「創造條件」刷短視頻,且不戴耳機,一會兒是音樂聲,一會兒是笑聲。還有一名乘客外放英語聽力,跟讀出聲。

9時至10時左右,車廂沒有那麼擁擠了。記者觀察發現,多數乘客在用手機刷短視頻、看劇時都戴上了耳機。不過,一些乘客打電話時音量頗大。

乘客在地鐵進食的情況則較少。記者只觀察到部分乘客攜帶包子、豆漿等早餐,有乘客會在車廂內喝奶茶,很少有味道較大的食物出現在地鐵上。

4

態度:有了新規,制止不文明行為理直氣壯

對於即將實施的新規,廣州市民的態度如何?

記者在地鐵站內隨機採訪了數十名乘客。對於在列車內約束電子設備外放聲音、進食等,乘客們均表示理解與贊同。

「禁止外放聲音當然好啊。每天上班都得在地鐵上被迫聽重複的網絡歌曲,且很大聲,還是會影響心情。」有乘客說,下班期間,他還曾遇到有人在地鐵車廂內外放恐怖電影的,「看劇看電影都要外放的,不理解」。

遊戲背景音也是受訪乘客遇到較多的車廂內噪音,「有人打遊戲,打著打著還開始罵人」。也有乘客表示,一些人講電話時特別大聲,特別是情緒激動時,也屬於一種「噪音」。

受訪乘客均表示,希望新規儘快落地,「以前聽到外放聲只能默默走遠點,現在出了新規就有理由制止了。」不少人也認為,要從自身做起,「我有時坐車很無聊看視頻,但沒帶耳機,就會調至靜音只看字幕」。

一些受訪乘客提出,乘客的素質很重要,有時在車廂內看到小孩聽兒歌,很大聲且單曲循環,坐在對面會覺得很吵。「家長應該制止小朋友在地鐵上吵吵鬧鬧。」

關於禁止在車廂內進食,多數乘客們持贊同態度。有乘客認為,類似榴槤、大蒜、韭菜等食物應該不被允許帶上車廂。有乘客遇到過在很擠的情況下,有人帶麻辣燙和燒烤進站,「雖然不吃,但還是會擔心被打翻弄到身上」。「別帶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就行。」也有乘客認為,帶食物搭地鐵,只要包裝好,味道不重也可以接受。

此外,對地鐵上其他不文明行為,乘客們表示也需要關注。「有些人靠在手扶杆上,別人都不能扶了。」還有乘客抱怨一些人只顧看著手機,甚至趕著下車時,邊喊「麻煩讓一讓」邊往前走,卻依然看著手機不看路。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和地鐵車廂進食、外放音樂說「拜拜」!公交、地鐵有「新規」
    乘坐公交、地鐵,這些「新規」明確了!兒童免票身高線提高到1.3米,並且可攜帶2名免費兒童乘車;地鐵車廂禁止進食,外放音樂也不準,並且明確禁止衣冠不整或妝容、裝扮容易引起他人不適或造成恐慌的行為在地鐵出現。同時,明確了市民可攜帶完整包裝打包的摺疊單車上地鐵。
  • 乘坐地鐵 你的手機聲音外放了嗎
    80%的受訪石家莊市民認為,車廂內手機聲音外放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如今,在石家莊地鐵,這樣的情況已經大大減少。    上海地鐵新規:禁止手機聲音外放和飲食    12月1日,一條上海地鐵新規衝上了熱搜榜。從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在這次新實施的乘客守則中,新增加了一條規定: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在地鐵上外放。
  • 制止地鐵裡手機外放,現在你管得著了
    繼高鐵試點「靜音車廂」之後 地鐵也要「靜音」了 自12月1日起 新版《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實施 其中明確規定 禁止使用手機等設備進行聲音外放
  • 繼上海之後 曝廣西將禁止地鐵內手機外放
    在地鐵裡,有些人喜歡用手機外放看視頻,聽音樂等,你怎麼看?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施行,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市民拍手叫好,更盼令行禁止
    被迫追劇、被迫看綜藝、被迫聽神曲……地鐵車廂裡,總遇到乘客旁若無人地開啟手機外放,發出各種聲音令人無處可逃。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開始施行,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多數市民為地鐵禁止不文明行為叫好,但也對規定能否真正落地表示懷疑。
  • 上海地鐵:明起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上海地鐵:明起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2020-11-30 2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
    新華社上海12月1日電 題:上海地鐵1日起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得住嗎?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辰陽、有之炘、袁全被迫追劇、被迫看綜藝、被迫聽神曲……地鐵車廂裡,總遇到乘客旁若無人地開啟手機外放,發出各種聲音令人無處可逃。
  • 【地評線】禁止手機外放,補上「手機文明」的短板
    自今天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南京地鐵能實施嗎?
    》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禁止手機等電子設備使用外放功能,這條新規被全網點讚。那麼,南京地鐵對電子設備使用外放功能是怎麼規定的?大家對上海地鐵的這一規定又是怎麼看的呢?   根據《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規定,乘坐上海市軌道交通工具的乘客,在車內使用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智能電子設備,禁止使用外放功能。
  • 上海地鐵禁手機外放首日效果如何?看現場→
    從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乘客在地鐵車廂內,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新規實行第一天的地鐵車廂新規實行第一天,記者跟隨執法人員隨機登上了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列車的一節車廂進行巡視。可以看到,車廂裡貼了很多「禁止外放手機聲音」「不得在車廂內飲食」等標識。
  • 廣州地鐵今日起允許乘客攜帶摺疊車
    本報訊 (記者楊進 通訊員常青、沈昀) 從今日起,《廣州地鐵乘坐守則》(下文中簡稱《守則》)正式開始實施,該守則共33條,有效期為5年。記者昨日採訪廣州地鐵總公司有關負責人。他表示,預計今年客流超過6.5億。然而,據廣州市統計局調查顯示,地鐵依然是廣州市最安全的公共場所之一,地鐵乘坐守則的潛移默化,功不可沒。
  • 明年起地鐵車廂禁電子設備外放 - 新晚報數字報
    本報訊(記者 節永志)記者從哈爾濱地鐵集團了解到,旨在提高哈爾濱地鐵文明程度的新版《哈爾濱地鐵乘客守則》目前正在完善中,禁止地鐵車廂內電子設備外放這一規定,將被「寫進」新《守則》。新《守則》預計明年起正式施行。  哈爾濱地鐵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行的《哈爾濱地鐵乘客守則》是2013年實施的。
  • 禁止手機聲音外放 全國多個城市實施禁令
    比如手機外放聲音,很多人都挺反感。從12月1日開始,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網友們紛紛表示讚許——上海開始動真格的了!而在昆明、貴陽、蘭州等其他城市,也已經推出相同禁令。那麼,守則實施首日,效果如何?市民對此有何看法?
  • 每日動態20201202丨上海地鐵新規禁止乘客手機外放
    →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11月30日,內蒙古滿洲裡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決定,進一步強化公路、鐵路口岸管控措施。其中明確鐵路口岸禁止需人力裝卸的袋(件)裝方式進口貨物,農產品進口必須採用散裝運輸方式等。→12月1日,深圳新增一例新冠肺炎輸入病例,為一名港籍的深港跨境貨車司機。
  • 地鐵禁止手機聲音外放,尚缺少有效幹預手段
    從12月1日起,新修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乘客不得將手機聲音外放。這一新規的出臺,引發了眾多乘客叫好。還有不少乘客表示,這一做法應該擴大到其他公共運輸工具。此項新規實施差不多半個月來,作為一直乘坐地鐵的上班族,感覺效果並不怎麼明顯,在地鐵上,不少乘客依舊熟視無睹,在看視頻的時候,把外掛音量調得很大的依舊大有人在。我專門仔細觀察了一下,無視這一規定的,基本上為年歲較長的人一群人,還有一部分應該多數為外地乘客。這兩部分群體,估計對上海新頒布的地鐵新規可能還不太熟悉。
  • 上海地鐵出手了:禁止手機外放,違者將受罰!網友吵翻了
    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 上海地鐵:看到外放行為會勸阻 對於「如何處罰違法行為」,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地鐵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等行為,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另外,上海地鐵工作人員也逐步在列車車廂內張貼標識,以提醒乘客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
  • 乘地鐵使用手機禁外放聲音
    本報南昌訊 王樊、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左陽天報導:據悉,南昌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版《南昌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已正式實施。 單程票有效時長從150分鐘調整至180分鐘 新版《守則》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內容的調整和新增。
  • 北京新版地鐵乘客守則規定:行李寬高不得超半米
    新版乘客守則對乘客攜帶行李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在長度不得超過1.8米的基礎上,增加了「乘客攜帶的物品重量不得超過30公斤,寬和高均不得超過0.5米」的限制。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過高過重的行李對乘客安全造成很大隱患,所以新版守則有了更加明確的限制。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大客流情況下地鐵員工只能目測,也很難統一標準執行。如果不是特別明顯的超大行李,也能被帶入地鐵。新版乘客守則行李條款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聲音,能管住嗎?
    被迫追劇、被迫看綜藝、被迫聽神曲……地鐵車廂裡,總遇到乘客旁若無人地開啟手機外放,發出各種聲音令人無處可逃。如此情形將得到改變——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開始施行,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 在上海地鐵手機外放,他不聽勸阻還打人被拘留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記者 鄭浩    12月13日,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車廂內,男子使用手機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