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蘊含的食養智慧

2020-12-14 人民出版社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

《本草綱目》不但對每種藥的藥性、氣味、主治等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對於每種藥的特性,不同部位的特性,易混淆品種的特性都描述得非常詳細。《本草綱目》中的食養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7個方面:

李時珍

一、食物是健康的基礎

《本草綱目》繼承了《黃帝內經》中對於食物重要性的認識:「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可見攝食穀物、蔬果、肉食等構成了健康的基礎,健康其實很簡單,不需要額外的保健滋補品,合理飲食就會讓我們的身體臟腑、氣血、筋骨、腠理都功能正常,自然能夠抵抗邪氣的侵襲,自然能夠健康長壽。

二、食物各具功效

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在《本草綱目》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其中大部分列於谷、菜、果、畜、禽、鱗、蟲等部,其他各部也有散在,僅谷、菜、果、畜四部,即列400種左右,佔總藥量的1/4,這其中除了來自歷代食療專著和各家本草的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李時珍首次記載食療效用的,如菜部的南瓜、絲瓜、甘薯,谷部的秈米、菰、玉蜀黍等。

在這些食物後面還記載了大量食療處方,構成了龐大的體系。《本草綱目》記載的食物和藥物一樣,其性有寒熱溫涼之分,其味有酸苦鹹辛甘之異,其功效有補養攻瀉之別。

即使是同一種食物不同的品系,不同的食用部位也可能帶來不同的食療功效,如「高粱隨色而異,黃色甘平,為補脾胃之平劑;白與青色甘而微寒,為補脾胃之涼劑」。李時珍指出,高粱因成熟程度的不同,其性味均有所差別。

對於果類中荔子、龍眼,李時珍認為:「食品以荔子為貴,而益資則龍眼為良,蓋荔子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意思是說荔枝吃起來好吃,但其性過熱,容易引起上火,而龍眼較荔枝平和,用來做滋補品更合適。

以上說明李時珍對食物性味和功效是十分重視的,他認為,食物同藥物一樣可以滋補保健,可以防病治病療疾,其效果不可輕視。

三、對症選擇食物

可以利用食物寒熱補瀉的特性,來調節人的陰陽虛實體質或症候,對症可改善體質,促進健康,若違反了這些規律,食物又會損害健康。

例如,利用生藕汁、葡萄汁的寒涼性質可治小便熱淋;利用煮爛的肥羊肉溫補之性可治五勞七傷、虛冷之症;利用胡桃肉、生薑的溫腎之性治腎虛喘咳。

食物用對了就是良藥。要達到好的滋補效果也並非必須人參、鹿茸這些補藥,「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補之以氣,五穀、五菜、五果、五畜皆補養之物」。

四、「以髒治髒」:充分利用動物內臟

食療方法以髒治髒,歷代文獻載述甚詳,《本草綱目》所載則極為完善,共收禽獸動物八十餘種,分別介紹了各內臟功效與主治,各有所長,絕不亞於肉。

豬、羊、牛、鹿之腎,皆能醫治腎臟之疾,有補腎強身之功。李時珍對其他臟器組織的應用也有詳細敘述,如蹄類通乳汁;骨髓補腎生精充髓;諸骨均療腰痛骨傷。這種思想與中國飲食文化重視動物內臟的獨特傳統密不可分。

在西方人不吃內臟的同時,中國人卻對動物內臟的養生價值極其推崇,例如著名的「全羊宴」就不僅僅吃的是羊全身各處的美味,而更是把羊各個臟腑、器官的養生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

五、食療糾藥之偏,益藥之功

藥物和食物的差異上主要在其偏性上。偏性較大的多用於治病,即藥物,偏性較小的方可食用,可為食物。由於藥物偏性大,治病的同時也可傷人正氣,此時可以食物制約其偏性,如先以峻猛藥物速驅邪氣,後用食療以復損傷之正氣,如可用米飲或米粥來補養胃氣。

食物也可以使藥物的功用更好發揮出來。如木香、黃連可治腸病,若用木香、黃連研末納入腸內,煮爛服食,對於腸風下血效果更好;又如許多藥物都可以同粳米、秈米、粟米、高粱米等同煮為粥,在治病的同時還能養脾胃,止煩渴,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本草綱目》在「粥」一條後,共收62種粥譜,其主治病症亦隨配伍藥物而異。這對於我國粥文化的多姿多彩不無關係。

六、飲食是美的源頭

當今,各種美容美髮產品花樣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李時珍也很重視美,但他給出的美容之品皆為食物,這些食物之所以能令人美,是源於對五臟精氣的充養,對氣血陰陽狀況的改善。

如天門冬「煮食之,令人肌體滑澤白淨」;何首烏「益血氣,悅顏色」;薯蕷「補益虛損,益顏色」;桑葚「變白不老」;黃精「單服九蒸九暴食之,駐顏」;葳蕤「久好顏色潤澤」;真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雞卵白「塗面駐顏」;梔子花「悅顏色,《千金翼》面膏用之」;等等。

七、注重飲食宜忌

中藥配伍有十八反、十九畏,服藥有禁忌;食療治病,不僅要辨證選用,也須注意禁忌。李時珍《本草綱目》收集並整理了明以前有關服藥食禁和飲食禁忌,總括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食物配伍禁忌

《本草綱目》共列舉了63條食物配伍禁忌,有些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二)食藥配伍禁忌

《本草綱目》共列舉28條食物和藥物間的配伍禁忌,如麥門冬忌鯽魚;荊芥忌驢肉,反河豚、一切無鱗魚。李時珍指出:「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鱠、腥臊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

(三)疾病或特殊生理時期食物的禁忌

臨床上某些疾病常因飲食不慎而突然加重。李時珍對此多有總結,如水氣腫脹忌鹹物;陰水腫滿忌油膩、酒、面、魚、肉。其中水腫忌鹽或低鹽飲食的原理現已證實。難能可貴的是,李時珍觀察到水腫也須忌油膩肉食,現代醫學也主張腎病患者在水腫、血證階段,限制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減少因蛋白質分解而使氮產物在體內積蓄,充分說明李時珍對食療的研究之深和觀察之細。

(四)過猶不及,口惠人傷

李時珍在孫思邈「先用食禁存生,後製藥物以防命」的治病思想指導下,強調食療不能圖一時之快,「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溼之害也。」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食養智慧的解讀與評價》】

相關焦點

  • 《本草綱目》的智慧
    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無論是否受過教育,只要是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本草綱目》的,但即令中醫大師,也很少人看過十足原本。看過十足原本的,只要有著正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難得出結論:《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
  • 《本草綱目》的偉大智慧
    然而,《本草綱目》可以顛覆這種閱讀體驗。亦如《金瓶梅》,看《本草綱目》得看原本。無論是否受過教育,只要是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本草綱目》的,但即令中醫大師,也很少人看過十足原本。看過十足原本的,只要有著正常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難得出結論:《本草綱目》是笑話大全。
  • 「《本草綱目》1分鐘精華」小麥竟然治燙傷!
    咱中國的老百姓想必很少有人會沒聽說過《本草綱目》,細心去研究的人卻不多。此書被18世紀的英國學界譽為「中國民間百科全書」,卻是實實在在的和咱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為您揭曉老祖宗留下的這本《本草綱目》究竟有何神奇!
  • 中醫食療、食養與藥膳的區別
    中醫食療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製作和服法,以及在人體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及其應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紺成部分,尤其在預防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等領域中佔有極其重要。食療的概念要從「食」字本身及其作用開始,飲食是人不可或缺的營養與能量來源,攝食也是人們本能的行為,中國文化中「民以食為天」的思想又讓飲食與社會文化緊密聯繫。
  • 河北省藥膳學會慢病食養研究專業委員會、培訓與科普專業委員會成立
    11月28日,河北省藥膳學會慢病食養研究專業委員會、培訓與科普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石家莊市樂仁堂健康文化科技產業園召開。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雷敏、河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曉偉分別當選為河北省藥膳學會慢病食養研究專業委員會、培訓與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遂寧市遂州外國語小學校「食育食養」課程誕生記
    摘要:直到2018年上半年,學校引進了食育食養課程,想以此來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僅僅一年多時間,遂外學生中的不少「吃貨」迅速瘦身,並且對食物有了更多的認識,儼然成了「知食」分子。
  •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我用一個禮拜通讀一遍,而李時珍用了27年才寫就。
  • 珍視儒家思想蘊含的智慧
    原標題:珍視儒家思想蘊含的智慧   9月27日,金秋時節的北京,陽光明媚,天空湛藍。   這一天,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落下帷幕。
  • 文字所蘊含的生活智慧
    在每一個文字當中,都隱含著深刻的生活道理和生活智慧,是華夏勞動人民文明智慧的一種表現形式,讓後人孜孜不倦的去研究它,並試圖解開那一個個文字當中,背後的淵源與歷史。一個文字,後面是一個故事,是一段歷史,是一段情感,是高度文明與智慧的凝結!
  • 《鬼谷子》中最精華的四句話,句句蘊含人生智慧,讀懂將受益無窮
    鬼谷子畫像《鬼谷子》以「道」為理論依託,對老子的道家思想進行了吸收和發展,將道家思想運用於權謀策略、言談辯論等實際操作中。《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裡面蘊含了很多哲學道理,其中很多語句都蘊含了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其中四句最為精華的語句。
  • 傳統文化中蘊含治癒心理疾病的智慧
    而傳統文化當中,蘊含著大量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是因為我們太過熟悉了,所以,看到就認為自己懂,實際上根本就沒懂。我這樣說,是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的,認為自己學了很多知識,懂了很多,直到當自己陷入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強迫自殺思維的時候,才知道其實自己沒真的懂,這才有了那幾個月的刻苦學習,最終才讓我徹底擺脫了心理問題痛苦的深淵。
  • 關於『食養』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這是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思想精髓,穀類一直是中華飲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現代人的勞動模式大多數以腦力勞動為主,但很多人仍一直沿用體力勞動的飲食結構(即主食和肉食攝入過多),結果就是一方面因肢體能量過剩導致肥胖、超重、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另一方面大腦營養供應不足、腎臟系統過早衰弱,出現鬚髮早白、起夜、耳鳴、閉經提前等。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蘊含的解題智慧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蘊含的解題智慧 所謂」大道無形
  • 冬至——節氣蘊含的智慧和科學
    冬至——節氣蘊含的智慧和科學 2020-12-21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本草綱目》的影響力
    在這種學習和翻譯的過程中,日本、朝鮮的醫藥界都受到此著作的巨大影響。在西方,至17世紀,《本草綱目》被翻譯為拉丁文,取名為《中國植物志》,在歐洲的維也納出版。後有英、法、德、日、俄等多種文字譯本在世界流傳,為世界藥物學家、植物學家所重視。《本草綱目》在日本出版不到20年,就已受到日本官方的重視。
  • 《古文觀止》中的十大智慧名句,蘊含處世大智慧,堪稱經典
    小木看完《古文觀止》後發現,《古文觀止》共十二卷,以年代為經,作家為緯,按從古到今的順序選錄自春秋戰國至明末三千多年間的名作222篇,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左傳》、《史記》、《戰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 食養山房:通過無菜單料理 感受隱士山林私房美味
    如果奢華是一種對稀缺資源的體驗,則食養山房的打造不著一個「奢」字,卻是通過食物、格局與情調盡顯主人個人文化修養的「豪奢」。   正袁枚在所著《隨園食單》食器須知中說:「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美食之外,考究飲器、食器,也是享受美食時一大賞心樂事。由此可知,就餐的地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 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食養走進小學課堂
    江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朱衛豐教授來到小學課堂,為孩子們介紹中醫食養知識,引發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中醫藥進課堂,正悄悄在孩子們的心底播種下中醫藥的種子,等待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6月3日,江西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一行來到了該校附屬實驗小學的岐黃啟蒙班,為孩子們講授傳統中醫藥知識,生動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
  • 生態農場+食養民宿——素養古琴公益課報名
    我們在上海水源保護地的有機農場+食養民宿裡舉辦這次古琴課。本課程為公益課程,不收取學費,學員只需要承擔本人的交通和食宿費用。身為琴棋書畫之首的古琴,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既是一門文化,又是修行法器,更是一樁承載中國文化精髓的器物和智慧法門。琴音悅心,樂由心生,開慧悅心,人天合一。五音合天地,內調五臟,外和五行,修心調息,不二之選。彈琴的心理狀態是逍遙的,有一種清逸的感覺,這種感覺只有琴和人都在這曠野的氣息中才能體會到。
  • 《增廣賢文》名句中蘊含的處世智慧
    將這幾句話結合起來理解,就是要說明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知心朋友的可貴以及人們應當如何去處理朋友間的關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解讀:接近水才能知道魚的習性,靠近山才能識辨鳥的聲音。山中的溪水時漲時退,卑鄙的人總是反覆無常。